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茹  陈成  杨兴鑫  俞捷  赵荣华  顾雯 《中草药》2018,49(2):489-493
"发汗"炮制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加快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保存。现代研究表明,"发汗"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药效作用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在"发汗"过程中,药材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一系列酶促反应随之发生,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转化;随着"发汗"炮制的继续,药材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植物的抗热胁迫反应随之启动,一些次级代谢产物生成,从而提升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发汗"炮制过程中生物酶的作用以及植物抗热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揭示中药"发汗"炮制过程的内在机制,最终为"发汗"炮制法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 ,其汗法有 :解肌发汗法 ,开腠发汗法。汗法兼法有 :清热发汗法 ,化饮发汗法 ,生津发汗法 ,利湿发汗法 ,和解发汗法 ,和阴发汗法 ,导下发汗法 ,温阳发汗法 ,温补清汗法  相似文献   

3.
徐宗裔 《江苏中医》2000,21(1):34-35
《伤寒论》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其汗法有:解肌发汗法,开腠发汗法。汗法兼法有:清热发汗发,化饮发汗法,生津发汗法,利湿发汗法,和解发汗法,和阴发汗法,导下发汗法,温阳发汗法,温补清汗法。  相似文献   

4.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的发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大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百分率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指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给药后30 min对大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 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其发汗作用均强于不含麻黄的配伍组;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增强;配伍杏仁后各配伍组的发汗作用没有明显变化;配伍甘草后发汗作用减弱.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疗效,分析其作用机理及护理方式.方法 用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210例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患者,加强护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低热组77例总有效率62.34%;中度发热组106例总有效率91.51%;高热组27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 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疗效显著,护理方面要注意药液的温度,多饮水及保暖.  相似文献   

6.
仲景发煌古义,推陈出新,不仅确立了“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皮水“当发其汗”的基本原则,还创制了一系列治疗水气病的发汗之剂,构建并完善了水气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大致有解表宣肺,发汗利水;发汗行水,兼清郁热;益气固表,和营发汗;温经助阳,发汗行水;并提出汗法的禁忌症,曰“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相似文献   

7.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5,23(4):10-11
汗法是用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并且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从微汗解表、发汗逐饮、发汗逐水及汗法的禁忌几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鼎盛  杨湖 《河北中医》2001,23(2):145-146
《伤寒论》中治法最多的当推发汗法。其发汗法涉及面颇广 ,内容丰富。我们主要探讨发汗法应用范围、分类、运用原则、辅助调控法。现分述如下。1 应用范围发汗法主要用于太阳病 ,也可用于阳明病 (2 32条、2 34条、2 35条、2 4 0条 )、太阴病 (2 76条 )、少阴病(30 1条、30 2条 ) ,以及某些并病、合病 ,如 4 8条、36条、32条等。2 分 类2 .1 辛温解表 ,宣肺发汗 代表方麻黄汤 ,属发汗峻剂 ,适应于太阳伤寒表实证。2 .2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 代表方桂枝汤 ,属发汗轻剂 ,适应于太阳中风表虚证。2 .3 温阳微汗 代表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似文献   

9.
汗法,即服用有发汗作用的药物,通过发汗,解除表邪。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祛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等[1]。汗法包括药物发汗法及针灸、熏蒸、热熨、火疗等。药物微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黄的药理     
1、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之功效。(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人体处于温热环境时,麻黄碱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更加显著,伍用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麻黄发汗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由于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呈现汗液分泌增加;兴奋汗腺α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温病解表法总的作用是“开腠透邪”,其具体作用是发汗、疏表、透疹。使用后多收到皮毛疏通,汗出而解的效果。温病在使用汗法时应把握辨证准、不失误、滋汗源三个重要环节。1选用汗法辨证是关键 温病解表是否需要发汗,关键是辨汗之有无。从汗之有无来判断其腠理属郁闭还是开泄,从而决定是否发汗。一般说,腠理郁闭无汗者,应发其汗。如温病寒遏暑湿之证,其治疗主方是新加香薷饮,运用要点是无汗,其用药不避辛温。寒邪外束,中遏湿邪,故当用辛温之品,如吴鞠通所说:“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  相似文献   

12.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13.
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汤的发汗机制。方法:以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NA)、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AD)、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β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为工具药,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麻黄汤给药后30min对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汤具有发汗作用。NA0.39mg/kg抑制发汗,1.56mg/kg能完全阻断麻黄汤的发汗作用。AD0.1mg/kg抑制发汗,0.4mg/kg能完全阻断麻黄汤的发汗作用,虽然汗管明显扩张,但未见分泌现象。酚妥拉明对麻黄汤的发汗起促进作用,并且随着酚妥拉明剂量的增加,发汗作用越来越显著。普萘洛尔对麻黄汤的发汗有抑制作用,随着普萘洛尔剂量的增加,发汗作用减弱。阿替洛尔对麻黄汤的发汗作用无影响。结论: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激动α受体,可以抑制发汗;拮抗α受体,可促进发汗。激动β受体,可导致汗腺导管的扩张;拮抗β受体,可抑制发汗,但不是通过激动β1受体实现的,可能是通过β受体的其他亚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麻黄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发汗名方,方中麻黄、桂枝配伍是发汗的基本配伍,多数医家及中医《方剂学》教材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桂枝的配伍意在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麻黄被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要药,既然麻黄有如此之强的发汗作用,为什么还要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作用呢?参考《伤寒论》使用麻黄发汗时强调不可太过的禁训,又"汗为心之液"、心之阳气是汗液化生的动力源泉,发汗太过则有损伤心阳之虞,而桂枝有温振心阳的作用,且《伤寒论》中每多运用桂枝治疗心阳不振导致的如心悸、脉结代、自汗、奔豚等病证。因此,麻黄汤中桂枝的配伍并非加强麻黄的发汗作用,而是振奋心阳以制约麻黄峻猛发汗而伤心阳之弊。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汗法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系统回顾《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与温病名著中的发汗与得汗诸方证,梳理解表主治、发汗相关脏腑,提出"开腠理、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为汗法四要,是发汗与得汗的机制。并总结发汗之度、汗出之量、中病之征、服药之法、汗后调护、汗法禁忌以及误汗救治,为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汗法的助阳健脾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促进发汗,旨在使肌表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但将汗法仅认为是祛除表邪,这不能圆满地解释它诸多方面的临床应用。其实汗法是以发汗解表为手段去改善病理现象,从而达到腠理开达,营卫调和,阳气直畅,血脉流通,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目的。今就汗法的临床作用机理.探讨其助阳健脾作用。一、发汗解表的机理表证一般示病情轻浅,病位在肌表,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表证的临床表现以恶寒、脉浮为主要症状。恶寒是机体需要增加热量和抗病力的信号,造成恶寒的机理有二:一是卫阳郁阻不得宣发,二…  相似文献   

17.
1 发汗宣肺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束、卫闭营郁的太阳伤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促、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等。本证喘促乃风寒外束,腠理闭塞,肺气失宣而成。治宜麻黄汤发汗宣肺,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桂枝通阳解肌;杏仁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2 解肌降气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袭、卫强营弱、肺气上逆的太阳中风兼喘逆证,其临床表现有恶风发热、头  相似文献   

18.
厚朴干皮"发汗"(加工)前后抗菌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厚朴干皮未发汗品、发汗品抗菌、镇痛作用的强弱;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热板法观察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厚朴干皮的未发汗品、发汗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痢疾、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未发汗品组、发汗品组均能提高小鼠痛阀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1<0.001).结论厚朴干皮未发汗品、发汗品均有一定的抗菌、镇痛作用,且厚朴干皮未发汗品作用强于发汗品.建议<药典>对厚朴干皮省去"发汗"环节,而与其枝皮、根皮一同直接阴干入药.  相似文献   

19.
麻黄汤发汗作用的神经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汤发汗作用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手术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观察麻黄汤给药30min后对大鼠左侧足趾皮肤汗腺的发汗作用。结果:通过左右两侧的对比,发现左侧足趾汗腺的发汗作用消失,而右侧足趾皮肤汗腺的发汗作用正常存在。结论:麻黄汤的发汗作用通过神经而起作用,如果切断坐骨神经,足趾的发汗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20.
汗法在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法在肾病中运用广泛 ,其主要目的有三 ,即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发汗排毒。1 发汗解表肾病与表证关系密切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起 ,如IgA肾病多因表证而引发血尿等临床症状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复发或加重 ,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经治缓解 ,常因外感而复发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因外感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 ,在肾病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运用汗法 ,及时的解除表证 ,与肾病的预后转归直接相关。急性肾病的表证与一般的表证并无两样 ,而慢性肾病的表证则有其特殊性。由于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所以其表证都是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