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浊邪及其致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16-1418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了浊邪的概念,认为浊邪是指内生之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蕴积日久,转化而成的对人体脏腑经络造成损害的致病因素,指出浊邪的形成缘自不良的生活境遇、长期的烟酒嗜好等,其致病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多端,且痰湿瘀浊常相兼为患,病机关键为气乱络阻,治疗应以化浊、泄浊为基本大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整理与浊、浊邪相关的古今中医学文献,追溯浊邪理论的历史发展,总结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情况。以时代为划分标志,从浊与浊邪概念的出现,到分科论治浊病,专篇阐述浊邪为病的机理及病脉证治,到今人对于浊邪的实质研究及致病机理、临床运用发展,浅析浊邪理论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中医湿浊病机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吉林中医药》2015,35(4):328-330
分析近十年有关湿浊研究的文献,梳理历代医家对浊邪机理的学术观点,以追溯其病机之渊源及其理论之成因;综合分析和探讨湿浊邪气的致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并结合现代医家对湿浊致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以指导湿邪体质病人的临床治疗及调护。  相似文献   

4.
浊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医家提出了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中医学家将浊毒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归类,并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浊毒致病论中浊为阴邪,毒为阳邪的基本致病概念,将浊毒致病论与传统中医病因学和现代病因学相结合,论述了浊毒致病论的新含义,认为浊毒致病论可以成为现代中医病因学的基础理论,对临床诊治疾病和发展现代化中医中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宋  翟笑枫 《环球中医药》2022,15(1):120-123
以失眠为代表的睡眠障碍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生活质量往往低下,生存时间较短.脾虚是肝癌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以脾胃立论,结合肝癌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立足"虚""浊",提出以脾虚失调为基础的浊邪扰神是肝癌失眠的基本病机.试述肝癌失眠的病机特性是"脾虚"和"湿浊""瘀浊""毒浊"等在内的"浊邪"致病.临床论治首推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浊毒致病、致痫的理论基础,认为浊毒具有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治疗上应辨明浊、毒之孰轻孰重,分浊离毒,使得病邪相对孤立,故以化浊解毒为治痫之纲,兼以疏肝理气,通窍定痫,兼顾整体.从浊毒理论入手,寻找其指导癫痫治疗的可行性,既是对现有浊毒理论的继承与完善,也是对癫痫治疗方法的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属中医优势病种之一。李军祥教授临证对中医“浊”致病颇有感悟,认为“浊”是GERD重要病机,从“浊气-浊邪-浊毒”认识其发生发展,以及从“浊”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毛德文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肝衰竭"毒邪-毒浊致病"新学说: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之"毒邪致病",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之"毒浊致病";总结了"毒邪致病"学说的"截断逆转法","毒浊致病"学说的"扶阳培土法";并凝练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毒邪致病-截断逆转"的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毒浊致病—扶阳培土"的以茵陈术附汤等为代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肝性脑病"通腑开窍—通腑醒神、通腑保肝"的以大黄煎剂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案等3个新方案。经临床应用证实,该学说指导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临床获益水平。浊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浊邪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MIRI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参与MIRI的病理环节。该文以浊邪为纽带,分别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探讨铁死亡与MIRI的相关性,为日后中医干预MIRI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正虚浊伏,并从扶正驱浊进一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冀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古代医家提出“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学者基于前人理论并提出“浊毒”学说,成为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内容。络病学说发展已久,源于《黄帝内经》,初形于东汉,繁盛于明清,发展至现代,理论内容较为完备。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在肝细胞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理论,进一步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与肝细胞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论治肝细胞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倩倩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68-1272
贾英杰教授从代谢性疾病的角度认识肿瘤,而中医认为代谢性疾病多从浊论治,文章通过古籍溯源,现代中医浊邪研究,并结合恶性肿瘤疾病的特点,对贾英杰教授提出的“癌浊”理论进行探讨,主要提出了“癌浊”的概念,并阐述了其造成肿瘤疾病的病理过程,认为癌浊的产生既与人体三焦气化不利相关,又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癌浊”既是机体代谢废物蓄积化生的恶性病理产物,也是严重损害人体脏腑经络的致病因素,其致病特点包括伏藏性、恶耗性、胶结性和流注性,充分体现了恶性肿瘤疾病的特异性和难治性。文章明确认识“癌浊”的概念和相关病理过程与致病特点进一步完善了贾英杰教授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温热论》提出“浊邪害清”理论,以概括湿热性温病的致病特性。通过总结叶天士著述对“浊邪害清”的阐述,本文从拓展“浊邪”“清窍”内涵、总结“浊邪”诊断依据、揭示“浊邪害清”发病机制及其相应治疗等方面,系统探析后世医家对于“浊邪害清”理论的阐发,从而初步构建“浊邪害清”理论的辨治体系。以之为湿热性疾患所致清窍失常的诊治,尤其是对于湿热病邪所致神志异常的临床辨治提供思路,并可为其相关机制的科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浊毒之邪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肾衰竭标实之邪可归结为浊毒之邪,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与内毒,以及浊毒之邪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致病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的认识。进而在慢性肾衰竭中提出浊毒致病的理论和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国丰教授基于中医思维,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浊邪内盛、上犯肌膜.浊邪可分为湿浊、浊瘀与浊毒.治疗时以祛湿化浊、破血消瘀、泻火解毒为法,中医辨证论治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开窍通腑化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是上实,即邪气实。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提出开窍通腑化浊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采用开窍通腑化浊法具有醒脑开窍、通利浊邪、标本兼治、邪去正安之功。  相似文献   

19.
李盾  丛漉彦  付于 《天津中医药》2022,39(4):493-497
癌因性疲乏是指由癌症本身或癌症放化疗治疗所引起以疲劳感为主的主观临床症状,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产生严重影响.传统医学以正虚邪实、情志失调为病因病机,以虚劳论治,治疗上采取益气化浊法,往往收效显著.益气化浊法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及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付于主任医师提出,文章旨在介绍癌因性疲乏的病因...  相似文献   

20.
浊毒论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浊毒作为毒邪的一种,历代医家鲜见论述.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胶固难解,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具有"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的特点.浊毒侵犯人体后蕴蒸缠结导致体内的"浊毒化"过程,形成浊毒证特有的临床症候.治疗浊毒是"化浊毒"的过程,要化浊解毒同时进行,给浊毒以出路,使浊毒尽快排出,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截断浊毒的生成,断其浊毒生成之源,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对浊毒的认识与研究,是新认识,新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