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35岁,7min前与人谈话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丧失、跌倒,于2006—05—07 17:00被急送至我科。既往体健。查体:深昏迷,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未触及。迅速开放气道,行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控制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Vf)。迅速电除颤2次(能量分别200J、300J),无效,急肾上腺素针1mg静脉注射后,复电除颤2次(均300J),使患者在17:07成功复律为室上性心律(室率70次/min)。  相似文献   

2.
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本地区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多个群体的公民共350人,采用问答试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培训前350名公民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不掌握。公民培训前、后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公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急需培训学习。短期培训可明显提高公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这是在医院内复苏事件的数据库,2000年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建立,由Digital Innovation公司管理。美国的心肺复苏登记(national registr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RCPR)是唯一的全国性医院内复苏事件的登记。  相似文献   

4.
心脏骤停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复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时间。发生于院外的心脏骤停因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施救,因而心肺复苏尤其是脑复苏成功率很低。我科近期抢救1例发生于院外的电击伤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呼吸骤停40余min心肺脑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便为心肺复苏提供更多的复苏途径.方法 选择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五种不同复苏程序:ABCD、D、C、CD、CABD.结果13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采用传统ABCD复苏程序;26例呼吸尚存的患者,7例现场直接给予电除颤(D),其余19例现场不具备立即除颤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其中3例通过心脏按压直接复苏(C),9例心脏按压再电除颤后复苏(CD),7例心脏按压时间较长,呼吸逐渐停止,给予人工通气、复苏药物及电除颤最终复苏(CABD).结论对原发性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苏程序.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洁珍 《内科》2008,3(2):256-259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发展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自开始心肺复苏以来,不少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存的机遇。这期间,国内外每几年都会推出新的复苏指南,不断对内容进行改进和增加新的内涵,并且提出了围心搏骤停期的新概念。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后肌阵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目前是导致缺血缺氧后肌阵挛最为常见的病因,随着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水平及抢救治疗能力的提高,对于心肺复苏所致缺血缺氧后肌阵挛的认识日渐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一涉及拯救生命的专业技术领域。与2010年版本比较,新指南的变更内容虽然不多,但有些观点是颠覆性的,表明5年来CPR研究领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可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1]),复苏后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PRS)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临床没有评价PRS的统一指标,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难度,并且影响后期治疗,本文探讨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乳酸(lactic acid,LAC)及D-二聚体指标和CPR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后昏迷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Su YY  Yang QL  Pang Y  Lü XP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48-250
目的探讨准确、客观评估与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的方法。方法对35例心肺复苏后24h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脑功能状态的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指标、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脑血流指标。结果35例中深昏迷的24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为3分,脑电图除4例外均≥Ⅳ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除3例外均为Ⅲ级,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除1例外均为Ⅲ级,全部患者复苏后1个月内死亡。24例中11例(45.8%)判定为脑死亡,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为Ⅰ级;其余11例存活患者从昏迷到睁眼昏迷,5例脑电图为Ⅰ级、3例BAEP和SLSEP为Ⅰ级,GOS均为Ⅱ级,其中2例(18.2%)分别在第35、90天清醒,GOS评为Ⅲ级和Ⅳ级。结论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更加客观、准确、可靠,并对临床医疗决策和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靖华  何长科  罗刚 《内科》2010,5(3):288-289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3月我院抢救的49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复苏成功率为20.4%,死亡率为79.6%。院内和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0.8%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开始时间〈5 min和≥5 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2.1%和4.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尤其是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应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电除颤前抢救措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住院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电除颤前的更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住院心脏骤停患者113例,根据心肺复苏电除颇前采取的不同措施分为两组,一组为电除颤前给予人工通气,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加胸外心脏按压,称常规组,共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35-67岁,平均54±11岁;另一组为电除颤前给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称观察组,共69例,男性56例,女性13例,年龄34-77岁,平均56±12岁。结果 常规组复苏成功21例,成功率为47.7%,出院存活15例,出院存活率为34.1%;观察组复苏成功48例,成功率为69.6%,出院存活33例,出院存活率为55.1%;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率分别进行相比,P值均相似文献   

14.
我院急诊科、内科 1989~ 2 0 0 2年共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90例 ,其中心肺复苏 (CPR)成功 3 6例 ,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中 ,男 48例 ,女 42例。年龄 2 2~ 72岁 ,平均 5 3± 16岁。1.2 病因 :低血钾 1例 ,溺水 5例 ,中毒 16例 ,药物过敏10例 ,电击伤 10例 ,麻醉意外 2例 ,脑血管病 4例 ,心脏病42例。1.3 心脏骤停时间 :1~ 4min 60例 ,5~ 8min 2 0例 ,8~ 12min 10例。骤停时心律 :室颤 60例 ,停搏 18例 ,心电—机械分离 12例。1.4 抢救方法 :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心跳停止 ;开放气道 ,去除异物 ,呼吸…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约占45.21%(33/73),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他们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次病例资料为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发生在急诊科的非创  相似文献   

16.
心肺脑复苏(CPCR)是最主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可挽救许多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但CPCR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74例CPCR患者资料,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4例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6~72岁,其中小于40岁12例,40~60岁29例,大于60岁33例。心脏呼吸骤停发生于院内43例,院外31例。74例均符合“心脏呼吸骤停”的诊断标准。1.2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74例中心肌梗塞17例,重症心肌炎5例,严重电解质、酸碱紊乱13例,其他疾病所致重症缺氧21例,休克7例,窒息7例,电击  相似文献   

17.
对心肺复苏氧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3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同时进行持续胸外按压(频率80~150次/分)。在此期间,每隔5分钟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静脉血气,并计算氧代谢的各项指标。结果(1)心排量在按压开始的1~3分钟内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按压频率在100~150次/分内可获得较高的心排量。(2)所测各处压力不等,心脏灌注压为(42±51)/(6±14)mmHg(平均为15±25mmHg)。(3)肺循环阻力大于外周循环阻力,与生理情况相反;右心室功及右室每搏功下降幅度小于左心室功与左室每搏功。(4)氧载为生理的1/4,氧耗为生理的1/2,氧提取率为生理的2~3倍。结论胸外按压在高频率时可能存在频率共振机制,最佳的共振频率可能在120~140次/分;氧耗与氧载仍存在依赖关系;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呈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8.
影响诊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渭清  康津伟 《山东医药》2007,47(28):84-85
对174例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心肺复苏成功与复苏时机的早晚和规范化有很大的相关性;性别、年龄与心肺复苏成败无明显关系(P〉0.05);心跳呼吸骤停者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复苏后存活时间较男性长(P〈0.01)。认为及时有效的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及早纠正低钾倾向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复苏成功后患者及时清醒和低血压改善直接影响脑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外心肺复苏是难治性心脏骤停(CA)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发展迅速, 然而国内外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医疗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体外心肺复苏技术需要多学科协作完 成。随着体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妊娠、创伤、主动脉夹层的CA患者使用体外心肺复苏技术也可能获得良好预 后。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例,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8.33%(10/120)(P0.05)。研究组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9.61%(10/51),行D-C程序成功率为9.38%(3/32),行D程序成功率为10.81%(4/37)。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程序和D程序(P0.05);行D-C程序和D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