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前后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改变.方法 对59例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和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8.98%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45.7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症状;脑CT或MRI主要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病灶,直径大小为20~73 mm;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91.53%、98.31%和88.14%;脑电图异常率为89.83%,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59例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1.30%患者癫痫症状得到完全控制,88.89%患者头痛、头晕、恶心伴有呕吐者恢复正常,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I有96.61%患者病灶全部吸收,3.39%患者转化为钙化点;56例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89.29%、96.42%和5.36%;51例复查了脑电图,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分别为78.43%和21.57%;患者抗囊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治愈率96.61%,显效率3.39%,总有效率100%.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异常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可以逐渐恢复;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的变化。方法:对198例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5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8.4%,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65例(33.3%),中度异常76例(39%),重度异常54例(27.7%)。头颅CT检查:异常182例占91.9%。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型猪囊虫病的脑电图改变(附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2例脑型猪囊虫病患者EEG检查,异常者15例、占46.9%,其中高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4例、轻度异常8例,余17例正常。EEG显示脑前部额、中央区异常为主或不规则之混杂慢波是脑囊虫病的独特表现,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应进一步作猪囊虫皮肤抗原试验及CT等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囊虫病是囊尾蚴寄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为探讨脑电图对其诊断价值,通过与CT对比观察,研究其在脑电图改变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国产PRD-2000型数字化脑电定量分析仪,对50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5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异常占72%。结论:脑电图异常与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数量及对脑损害的程度有关。与CT28%结果不一致,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内感染后形成的囊虫蚴小而少,对脑组织损害轻微或远离大脑皮层所致。所以脑电图正常也并不能排除脑囊虫病的可能,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及囊虫免疫学反应等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囊虫病患的EEG及头颅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脑囊虫病患进行常规EEG及头颅CT检查。结果:EEG异常率88%,主要表现为额中央区及前额区弥漫性不规则性复型慢波。CT异常率56%,多表现散在的点片状高或低密度灶及脑水肿。二比较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头颅CT。结论:脑囊虫病患EEG异常率显高于CT。临床上二结合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人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和CT改变。方法 对216例脑囊虫病人的临床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主要通过食用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农村高于城镇;脑电图异常率为63.25%;CT阳性率为84.70%;血和脑脊液间接血凝阳性率分别为86.11%、81.52%;酶联免疫吸附在辅助检查中,CT和脑电图检查对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同分期、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CT检查及MRI检查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91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按照脑囊虫发生的部位分型:有71例患者为中脑实质型,有8例患者为脑室型,有11例患者为混合型,有1例患者为软脑膜炎型;按照脑囊虫的病理学分期:有2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活动期,有28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退变死亡期,有4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的钙化期,有35例患者处于脑囊虫病的混合期。不同分期的该病患者其CT检查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结果均不相同。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活动期的脑囊虫病,在影像学中的表现均有不同表现,其分型和分期对该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与结果。结果脑囊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或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血清学阳性,CT或/和MRI扫描显示脑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囊虫病者临床特点突出,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83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83例脑囊虫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结果.结果83例脑囊虫患者中脑电图异常62例(74.7%),其中边缘状态8例(12.90%)、轻度异常34例(54.84%)、中度异常18例(29.03%)、重度异常2例(3.22%).结论脑囊虫患者临床多变,其脑电图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539例脑囊虫病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4.53%(1349/1427)患者癫痫发作症状得到完全控制,96.31%(861/894)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93.31%(223/239)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皮下结节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I,有82.95%(2106/2539)脑囊虫病患者低密度灶全部吸收、17.05%(433/2539)患者病灶大部分吸收,小部分转化为钙化灶;987例患者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74.77%(738/987)、84.70%(836/987)、3.75%(37/987);复查脑电图1253例,其中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为74.86%(938/1253)、20.03%(251/1253);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治愈率82.95%(2106/2539),显效率17.05%(433/2539),总有效率100%。结论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2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中,幕上肿瘤脑电图160例,除1例误诊为正常外,余均为不正常脑电图.其中局灶性慢波122例(76.2%),患侧慢波18例(11.2%),即140例(87.4%)有定位定侧诊断意义.19例为弥散性异常,而其中18例为中线深部肿瘤.67例颅后凹肿瘤脑电图,除18例桥小脑角肿瘤中的11例正常外,余56例均为广泛不正常.这说明半球肿瘤脑电图多为局灶性慢波,而弥散性慢波以颅后凹或中线深位肿瘤为主.桥脑小脑角肿瘤脑电图50%以上为正常.  相似文献   

12.
110例脑梗塞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为81.8%,EEG异常与病变部位及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病灶大而靠近脑表面者,EEG异常率越高。大脑皮质的大烂性梗塞以一侧性慢性及局灶性慢波多见,皮质下及底节区中,小灶性梗塞则以懒波多见。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对2840例接受检查发现的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临床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及脑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1、典型脑囊虫病的脑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85.83%(1502/1750),ELISA和IHA检测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31%(1598/1750)和92.17%(1613/1750),特异IgG4抗体检出率为88.95%(765/860),血清囊虫CAg检出率为69.94%(1224/1750)。2、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确诊率较低,上述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18%(68/422)、13.98%(59/442)、18.01%(76/422)、10.12%(17/168)和8.77%(37/422)。3、脑囊虫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总有效率为100%,3个疗程的治愈率为87.60%(657/760);对于亚临床型脑囊虫病人采用诊断性治疗。结论 脑CT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是脑囊虫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临床治疗有效药物为吡喹酮,亚临床型脑囊虫病的诊断较困难,临床上用诊断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15.
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总结28例HIE患儿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关系。结果EEG异常率78.57%,轻、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58.33%、87.50%、100%。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50%,中、重度异常者为50%。24例随访患儿中出现癫痫4例,脑瘫3例,IQ低下T2例。结论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8例额叶癫痫病人的EEG、CT、SPECT检查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85.7%的病人在发作间期和/或发作期EEG有额叶定位的征象,其中70%的患者两项结果一致,两者结合可提高定位诊断阳性率及准确率。CT检查仅42.9%发现额叶损害,但仍是重要辅助诊断手段,2例EEG不定位于额叶,CT发现额叶病变。11例SPECT检查中10例有额叶血流灌注异常,其中8例与EEG结果一致,但SPECT的范围多超出额叶,表明SPECT检查在额叶癫痫功能定位方面较敏感,但欠精确。提示EEG、SPECT、CT三者形态与功能定位相结合,对额叶癫痫诊断有较大意义,且有助于进一步进行深部电极精确定位检查及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23例局限性癫痫的脑电图(EEG)和CT检查结果,EEG异常率明显高于CT异常率(P<0.05);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波检出率(P<0.05);局限性异常明显高于广泛性改变(P<0.05).检出率与年龄、病程和发作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发病年龄及发作频率无关.CT,EEG及临床发作形式三者的定位符合率较高.提示EEG对局限性癫痫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可作为一项常规的筛选性检查.  相似文献   

18.
陈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3,1(3):176-177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 71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2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的脑电图异常 ,异常率为 87%。在异常脑电图中 ,轻度异常占6 %,中度异常占 72 %;重度异常占 2 2 %。并对治疗后的 19例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病人进行复查 ,脑电图正常和明显好转占6 3%。其中痊愈 9例 ,好转 10例。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