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径≤1 cm微小肝细胞癌(mHCC)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5例mHCC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列表的χ2检验比较不同序列对mHCC的检出率。结果:45个病灶中,25个(55.6%)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模式,11个(24.4%)无动脉期高强化(APHE),20个(44.4%)无门脉期廓清(WO),仅1个(2.2%)肝胆期(HBP)呈高信号。HBP低信号对mHCC的检出率最高(97.8%),HBP与T1WI、T2WI、APHE+WO任一序列比较,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5)。DWI联合“APHE+WO”的病灶检出率为82.2%,HBP联合“APHE+WO”检出率为97.8%,HBP联合DWI的检出率为100%。HBP联合DWI的检出率优于DWI联合“APHE+WO”(P=0.010),HBP联合“APHE+WO”的检出率优于DWI联合“APHE+WO”(P=0.03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对mHCC的检出率非常高,肝胆期低信号联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 T1mapping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48例共50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均进行过Gd-EOB-DTPA增强MRI扫描,采用可变多翻转角T1m...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功能性肝脏显像评分(FLIS)在评价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4例,分别比较MRI肝功能评分与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人血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MRI肝功能评分与Child-Pugh功能评分、MRI肝功能分级与Child-Pugh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MRI肝功能评分与血清总胆红素、人血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中度负相关、中度正相关、中度负相关(r=-0.64、0.43、-0.47);MRI肝功能评分与Child-Pugh肝功能评分为中度负相关(r=-0.47);MRI肝功能分级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7)。结论 FLIS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情况,有望为患者的随访监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分化肝癌(WHCC)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特异期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HCC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肝脏平扫及Gd-EOB-DTPA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15例中,12例单发,3例多发,共19个病灶.肝胆特异期,根据病灶信号强度,分为3型.Ⅰ型3个,病灶内见斑片状、环形等、稍高信号;Ⅱ型13个,病灶呈稍低信号;Ⅲ型3个,病灶为低信号.肝胆特异期对病灶边界显示较常规扫描更清楚.结论 肝胆特异表现WHCC的Gd-EOB-DTPA大多能摄取一定量对比剂,对诊断WHCC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陈佳  文利  龚明福  杨柳 《放射学实践》2018,(12):1277-1281
【摘要】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探讨肝细胞肝癌的影像表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磁共振Gd-EOB-DTPA增强扫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21例)、中分化组(26例)和低分化组(14例)。根据肝癌的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将其强化方式分为3型:Ⅰ型为动脉供血型,Ⅱ型为动-静脉供血型,Ⅲ类为乏血供型。计算肿瘤的相对信号强度、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对病变的强化表现与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0例,Ⅱ型7例,Ⅲ型4例;中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5例,Ⅱ型9例,Ⅲ型2例;低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1例,Ⅱ型3例,无Ⅲ型强化。在肝胆特异期,8例高分化病灶可见对比剂摄取,而低分化组中均无对比剂摄取。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病灶的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均逐渐增高(P<0.05)。结论:肝Gd-EOB-DTPA增强MRI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及其分化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欣欣  黄涛 《放射学实践》2022,37(12):1590-1593
胆管系统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精确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的优点,在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广泛,但因其图像质量易受腹水、周围肠管背景信号的干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胆管成像(EOB-MRC)的应用,成为MRCP的有益补充,提升了MRI检查在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本文就EOB-MRC结合MRCP技术及其在胆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HCC病人的术前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8例,平均(57.6±11.4)岁。所有病人均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其常规MRI征象和肝胆期征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MVI阳性组30例及MVI阴性组53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和影像特征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独立危险因素后分别建立单独预测模型及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预测MVI的AUC。 结果 与MVI阴性组相比,MVI阳性组的肝胆期肿瘤最大径、瘤周晕征、肿瘤边缘分型中的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占比均更高,肿瘤信号强度比值较低;常规MRI征象中包膜不完整性、瘤周强化的占比更高;AFP水平大于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胆期的肿瘤最大径、瘤周晕征和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均为HCC MV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4、26.998、6.144,均P<0.05),肿瘤最大径越大、瘤周晕征阳性及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表现的病人发生MVI的风险越高。联合预测模型、肿瘤最大径模型、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模型和瘤周晕征模型预测MVI的AUC分别为0.926、0.803、0.792、0.823。联合模型预测MV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值均最高,且AUC值分别高于肿瘤最大径模型、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模型和瘤周晕征模型(均P<0.05)。 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上肿瘤最大径、单结节外突/多结节融合型和肝胆期瘤周晕征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T_1 mapping成像是定量分析组织T_1值的方法,主要包括Look-Locker(LL)序列、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序列(MOLLI)及可变多翻转角成像技术。近年来,基于Gd-EOB-DTPA的T_1 mapping成像广泛应用于肝脏。根据注射对比剂前后肝实质的T_1变化,不仅能用于对肝脏损伤程度、肝纤维化分期、肝硬化病人肝储备功能的评估,而且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预测也有一定的价值。就Gd-EOB-DTPA增强MRI T_1 mapping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长。HCC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提高病人预后及生存率的关键。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的MRI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不仅具有普通细胞外间隙对比剂的功能,还可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进而提供肝胆期信息。Gd-EOB-DTPA增强MRI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增强MRI。就Gd-EOB-DTPA增强MRI在小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肝细胞癌(HCC)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个经病理证实为微小HCC(≤1cm)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并比较不同MR序列对微小HCC的检出率。结果:125个微小HCC中,116个(92.8%)DWI与T2WI呈高信号,112个(89.6%)T1WI呈低信号,31个(24.8%)病灶内含脂质,102个(81.6%)动脉期高强化,86个(68.8%)门脉期为低信号,112个(89.6%)过渡期呈低信号,80个(64.0%)可见强化包膜,122个(97.6%)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动态增强67个(53.6%)呈“快进快出”,25个(20.0%)呈“快进慢出”,21个(16.8%)呈相对乏血供,12个(9.6%)呈持续强化。肝胆特异期对微小HCC的检出率(97.6%)高于T1WI(89.6%,P=0.01)、动脉期(81.6%,P<0.01)、门脉期(68.8%,P<0.01)、过渡期(89.6%,P<0.01)及“快进快出”强化(53.6%,P<0.01)。结论:微小HCC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各异,其肝胆特异期结合DWI有助于微小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绝大多数HCC发生于乙肝肝硬化背景下,使得其早期表现更加隐匿,漏诊和误诊率高,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根治性切除术是HCC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转移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大挑战,与术前可能存在微小子灶或微血管侵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行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26例,其中,例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肝脏病变患者96例(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20例、肝血管瘤28例、肝囊肿23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MR成像系统上,行同相与正反相T1加权像闭气轴位平扫及轴位呼吸门控DWI。通过肘静脉向受检者注射0.025 mmol/kg Gd-EOB-DTPA,行动脉期、静脉期、3 min期、10 min期、20 min期、30 min期闭气轴位T1加权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扫描,在5 min期,行轴位T2加权像脂肪抑制呼吸门控扫描,在15 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后,接着行冠状位T2加权闭气扫描,在25 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DWI参数完全一致,为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b值依次取0、50、300、600 s/mm2,扫描时间196 s。在EWS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生成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在b=50、300、600 s/mm2时的ADC图,测出正常肝脏、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对同一b值下同一疾病在平扫期、15 min期及25 min期的ADC值进行t检验,分析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同一b值下同一疾病的ADC值在平扫期时最大,随着Gd-EOB-DTPA的注入,ADC值开始下降,然后上升,到了25 min期,ADC值与平扫期时基本一致,15 min期的ADC值最低,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29,P均>0.05)。同一疾病同一时相的DWI中,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不断下降,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后,肝脏ADC值下降十分有限,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增强对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纳入18例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这些结节在Gd-EOB-DTPA肝胆期呈低信号,而动脉期没有强化,表现为乏血供.MRI检查随访这些结节,观察其富血供转变特性.将这些结节分成两组(A组显示富血供转变,B组未显示富血供转变),比较两组间富血供转变潜在的预测因子.结果 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中,8枚(29.6%)在随访期间显示富血供转变(A组).A组[(6.6±5.6)mm/年]结节生长率明显高于B组[(2.6±3.8)mm/年](P=0.04),并且A组[(240.9±92.2)天]中位数观察期明显短于B组[(422.2±180.9)天](P=0.013).其他预测因素(初始结节尺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与富血供转变没有显著相关.结论 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富血供转变与生长率相关,肝胆期低信号的乏血供高危结节生长率可作为向富血供肝细胞癌癌变的潜在阳性预测因子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目的:探讨加大翻转角(FA)扫描对缩短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71例患者(共107个病灶)分别行延迟10min FA20°和FA30°、延迟20min FA10°Gd-EOB-DTPA肝胆期成像,计算并比较3组扫描方式的肝信噪比(SNR肝)、病灶信噪比(SNR病灶)、肝-病灶比值(LLR)、胆道-同层脊柱旁肌肉比值(BMR)。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独立判定,对比分析3组扫描的肝内病灶检出率。 结果:10min FA30°组的LLR高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5),但其SNR肝、SNR病灶明显低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01);20min FA10°组的BMR明显高于10min FA30°组和10min FA20°组(P均<0.001);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组间LLR、SNR肝、SNR病灶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扫描方式的总病灶检出率、不同大小的病灶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0min FA20°扫描组的SNR及病灶检出率与20min FA10°扫描组相似,10min FA20°能替代20min FA10°从而缩短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但10min FA20°扫描显示胆道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增强 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 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结论 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脏MRI增强扫描各期相图像的质量,寻找Gd-EOB-DTPA增强扫描呼吸伪影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的患者共250例,由2位放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各个期相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动脉早期出现严重呼吸伪影的比例明显高于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比例分别为21.6%、8.8%、5.6%、2.4%和1.2%).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x2=15.89,P=0.000)、门脉期(x2=27.23,P=0.000)、延迟期(x2 =43.64,P=0.000)及肝胆特异期(x2=51.5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晚期与延迟期(x2=9.685,P=0.02)及肝胆特异期(x2=15.2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图像质量的分值分别为3.28±1.09、3.65±0.91、3.86±0.85、4.06±0.79和4.19±0.77.在图像质量分值的比较中,动脉早期明显低于其余各期,动脉晚期明显低于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门脉期明显低于肝胆特异期(P均=0.000).结论 MRI Gd-EOB-DTPA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最易出现呼吸伪影,且伪影的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