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恶性血管瘤又称血管肉瘤,主要包括血管内上肉瘤和血管外皮肉瘤,较为少见,其中后者较前者尤为少见。国内最先由周文学(1983)报告1例。今将我们得见的4例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分析其病变大小、部位、密度、强化方式等。结果:18例肿瘤体积均较大,其中下肢15例,上肢2例,胸壁1例。13例较深,11例呈分叶状。CT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瘤周伴钙化,呈渐进性强化。4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T2WI均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4例病变内见T1WI高信号,6例瘤体内见分隔征;3例T2WI表现为"三重信号"信号,7例均为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MRI表现,有助于滑膜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位于关节周围12例,远离关节3例。其中有3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CT表现:9例肿瘤中2例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明显水肿,5例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肿瘤内可见钙化。MRI表现:10例肿瘤中5例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明显。T_1WI 4例呈等信号,2例呈等信号夹杂斑片状稍高信号影。T_2WI上6例呈高低等不均匀信号,称为"三重信号征"。5例可见稍长T_1稍短T_2纤维分隔影。增强扫描10例肿瘤呈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特征的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心脏原发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45岁,平均34.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5例中,3例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均发生在右心房游离壁,向心腔内或外生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表现为与心肌信号相似的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如瘤体内有坏死、出血、钙化,则表现为混杂密度或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CT增强扫描瘤体内见肿瘤血管或血管团。结论:心脏原发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汪纯洁  谢道海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80-1384
【摘要】目的:分析髓系肉瘤(M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40岁,14例为白血病性MS,4例为孤立性MS(非白血病性MS)。结果:单发14例,多发4例。16例(88.9%)边界不规则;14例(77.8%)密度/信号不均匀,平扫CT(43.35±7.95)HU;18例均未见包膜和内部钙化;7例(38.8%)伴有坏死,1例有囊变,1例有出血;增强扫描1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MRI显示病灶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DWI上为高或稍高信号。白血病性MS影像学诊断符合率为85.7%,孤立性MS为25%。结论:髓系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白血病性髓系肉瘤结合病史易于诊断,孤立性MS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裂畸形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临床CT、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CT、MRI图像表现为自皮质至侧脑室的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裂隙两旁为内折的灰质;裂隙内侧端多为脑室外壁的幕状突起,闭合型裂隙外侧端呈小喇叭或深脑沟样形态,开放型裂隙内外侧端呈哑铃状.17例脑裂畸形患者中,单侧12例、双侧5例,共有24个裂隙;闭合型12例、开放型5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灰质异位8例、一侧丘脑和部分基底节缺失2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巨脑回畸形1例、侧脑室三角区白质较少2例、蛛网膜囊肿5例.结论 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MRI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2例CT平扫表现为宫腔内卵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及钙化,边缘光滑。1例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内见囊变坏死。2例MRI平扫表现为子宫腔明显扩大,内见巨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病灶内可见长T2信号的小囊样坏死区。2例子宫结合带显示清晰。增强后5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可见轻度及明显强化区域,静脉期病灶内动脉期明显强化区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但稍低于周围子宫肌层。1例右侧附件区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伴有胸腹盆腔积液。结论子宫癌肉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特别是增强后的强化特征能够反映其病理特点,有助于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非四肢滑膜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界、强化方式、邻近软组织、骨质破坏及远处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滑膜肉瘤中病变位于脊柱、胸部、腹盆腔、腹股沟区的例数分别为7、6、5、2例。肿瘤体积较大,其中14例肿瘤最大径>5cm;15例肿瘤呈类圆形,5例呈不规则形;7例病灶为实性,13例为囊实性;17例病变密度/信号不均匀。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肿瘤内出血2例,钙化5例,囊变/坏死13例,肿瘤周围软组织水肿7例,骨质破坏8例。15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可见“三重信号征”。增强扫描2例直径≤5cm的滑膜肉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其余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7例发生胸膜及肺转移,2例发生腹腔转移。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MRI表现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对骨原发性尤文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疗效评价的差异,为临床评价化疗效果和手术方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外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尤文肉瘤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MRI各序列能更好地显示化疗前后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差异,CT骨窗及软组织窗对骨内病灶缩小(7例)和周围软组织肿块缩小(5例)的显示效果明显不如MRI(分别为15例和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骨内及周围软组织病灶范围的显示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8例)对骨质破坏情况及化疗后新生骨的显示优于MRI(5例)。结论:CT及MRI各序列检查均可应用于评估骨原发性尤文肉瘤的化疗效果,CT对骨内病灶对骨破坏程度的显示优于MRI,MRI对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CT,建议将两者结合应用于评估骨原发性尤文肉瘤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聪  邱士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7):771-77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H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34~58岁,均为男性。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中4例呈巨块为主型,1例弥漫结节型;4例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右叶均累及;2例有子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示2例中心及周边呈结节样强化、部分间隔不强化区,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中心斑点状强化;门脉期示4例周边结节状强化,1例片絮状强化向内充填,中间夹杂片状无强化区;延迟期示4例强化而中心充填趋势比较明显,1例仍表现为边缘结节状强化。5例坏死区均未见强化。结论:PHA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低,仍需病理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眶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中起源于鼻腔4例,鼻窦5例,眼眶3例.普通型软骨肉瘤8例,去分化型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各2例.CT表现:肿瘤呈卵圆形2例,分叶形6例,不规则形4例;内见散在点、环、结节、斑片状或不定型钙化;边界清楚9例,模糊3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度强化.7例鼻软骨肉瘤出现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眼眶软骨肉瘤骨质破坏1例,并侵犯同侧额部.MRI表现:普通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6例(与脑组织比较,以下同),等信号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8例,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散在低信号区,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普通型软骨肉瘤边缘及间隔呈明显强化,内部不强化,呈斑驳状3例,蜂窝状2例;间叶型软骨肉瘤在T1、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各1例.结论CT是鼻眶部软骨肉瘤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典型间隔及边缘强化的MRI表现也能够提示诊断,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骨外间叶型软骨肉瘤(EMC)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MC的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8例中,下肢4例,前臂1例,躯干2例,右肺1例.CT检查7例,5例瘤体内见弓环状、颗粒状、团块状或不规则条纹状钙化,密集钙化3例,局灶钙化2例.瘤体内未钙化区域的密度低于邻近肌肉组织.MR检查5例,4例周围分布的EMC在T1WI均为等高信号;T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呈“胡椒面”样表现;1例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增强后可见弥漫性不均匀强化及钙化区强化.1例中央分布的EMC呈长T1、长T2的分叶状病灶,T2WI上可见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结节样强化.结论 EMC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钙化区强化及信号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前列腺癌MRI及CT征象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玉秀  王宏星  李桢   《放射学实践》2009,24(1):71-73
目的:比较分析MRI及CT显示前列腺癌征象的敏感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CT图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CT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PR重建;MRI行常规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结果:MRI及CT均显示19例前列腺体积增大;10例侵犯精囊,2例侵犯膀胱,2例侵犯直肠前壁,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髂骨转移1例;CT显示密度不均匀者18例,含小钙化者2例,4例包膜未受侵犯;MRI显示所有病例信号不均匀,少量出血1例;2例包膜未受侵犯。结论:MRI对病灶的信号改变敏感,对病灶内合并少量出血时更敏感,较CT对包膜侵犯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对微小的包膜侵犯诊断的敏感度低,CT对小钙化较敏感,CT及MRI对于前列腺中央区的小癌灶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的CT及MRI图像,并以放疗后6个月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为参考依据,比较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受侵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2例放疗6个月后定性诊断结果为颅底受侵41例,其中颅底骨质受侵39例,颅底肌肉受侵41例.52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CTA三维重建。1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作MRI平扫,12例作MRI平扫加增强,其中1例3D TOF MRA检查。结果:37例共43个病灶。35例单发病灶中,发生于小脑半球者23例,小脑蚓部9例,第四脑室1例,延髓背侧1例,左桥小脑角区1例。其中囊结节型29例,实质型3例,囊实型2例,单纯囊性1例。2例为多发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其中1例有6处病灶,实质型和囊结节型混合存在。CT平扫囊结节型肿瘤壁结节显示率仅为54.6%。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均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1%显示肿瘤周围有增粗迂曲的血管。CTA示肿瘤为富血管的团块。MRI平扫肿瘤壁结节显示率100%。肿瘤周围流空血管显示率达57.9%。与CT比较此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A显示肿瘤区域丰富的紊乱血管。结论:CT、MRI可作为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诊断及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MRI表现。结果:18例尤文氏肉瘤中,11例表现为斑片状、虫蚀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见斑片状骨质硬化影,10例可见葱皮状或Codman三角状骨膜反应,14例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2例为骨外尤文氏肉瘤,表现为单纯软组织肿块,未见明确骨质破坏。结论:X线平片结合MRI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的CT、MRI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5例ES中,发生于左前臂、左足、右眼眶、左外耳道、左侧阴茎根部各1例.3例行CT扫描,2例呈类圆形,1例呈铸状.1例边界清楚,1例部分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CT平扫密度均不均匀,伴有斑片状低密度区,其中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1例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1例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体积较小,密度均匀.其中2例行MRI扫描,T1WI:2例病灶以等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稍高信号区;T2WI:2例病灶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等或低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内有斑片状坏死区无强化.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率100%(5/5),CK阳性率80%(4/5),EMA阳性率100%(3/3),CD34阳性率50.0% (2/4),HMG45阴性率100%(5/5),S-100阴性率75.0% (3/4),SMA阴性率66.7%(2/3),CD31阴性率50.0%(1/2).结论 ES的CT和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单发或多发,边界不清,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边缘条状或片状强化;MR 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