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计算眼动脉CT血管成像(CTA)最佳单能量图像的keY值,并将最佳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方法:35例患者行眼动脉CTA检查,同时得到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运用GSI软件获得最佳keV的单能量图像.测量眼动脉起始部、内直肌肌腹、肌锥内脂肪及颞叶脑白质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血管对比噪声比、眼动脉对比强化比值、眼动脉标准差(噪声),并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对最佳keV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眼动脉及分支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眼动脉CTA单能量图像的最佳keY值为(62.70±3.37).最佳单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噪声、眼动脉对比强化比值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单能量图像显示眼动脉及分支血管的主观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动脉CTA单能量图像的最佳keV值约为63keV,最佳keV单能量图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眼动脉及分支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能CT的单能量图像和融合图像在下肢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下肢动脉双能量成像的患者所采集图像数据进行回顾性重组得到权重配比为0.7的线性融合图像、最佳非线性融合图像(OCM),根据对比噪声比(CNR)能谱曲线优选的最佳单能量图像(Mono-E),比较三组图像下肢各段动脉(腹主动脉分叉、髂总动脉分叉、股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检测狭窄的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CTA检查,经后处理获得线性120 kVp、非线性融合及虚拟单能量3组图像.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对4组动脉的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能CT下肢动脉成像去骨去钙化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患者进行双能CT下肢动脉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自动去骨后的图像,残留骨手动去除,记录各自去骨时间及对各节段血管的侵蚀度。判定斑块去除前后对血管狭窄度测量的影响。结果残留骨仅在未去除钙化斑块图像上观察到,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自动去骨时间(2.00±0.24)min(P<0.01,t=-4.382);共对822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13.13,P<0.01)。结论双能CTA明显优于传统多层螺旋CTA,双能自动去骨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小腿部血管的显示,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对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其中17例为研究组,接受宝石CT能谱模式扫描检查;另17例为对照组,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通过计算获得研究组扫描图像中最佳单能量图,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中段平面CT值及背景噪声(BN)值,计算出相应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作5分制主观评分.结果 客观评价显示,研究组最佳单能量图能量水平集中在58~67 KeV,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CT值及C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T值分别提高17.6%,12.2%,12.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8,1.636,1.119,2.907,P<0.01):CNR分别提高44.3%,40.8%,59.5%,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4.686,4.294,5.213,P<0.01).主观评价显示,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在医师1分别为82分,69分,医师2分别为81分,6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一致性较好(K=0.85).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显示狭窄段血管、远端小血管及去除硬化伪影能力较64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对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前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低对比剂注射方案低辐射剂量宝石能谱成像(GSI)腹部CT血管造影(CTA),降低对比剂摄入量及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全腹部CTA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GSI低对比剂方案低辐射剂量组(A组,100例)和常规GSI扫描组(B组,100例).A组扫描参数:GSI扫描模式,管电流195~360...  相似文献   

7.
8.
颅内动脉CTA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和研讨CTA对脑动脉的显示能力及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脑MIP—CTA检查正常的患者50例。将CTA对颅内主要动脉的显示率与柳氏测得的MRA的类似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较粗大的动脉分支,CTA和MRA均显示良好。CTA对细小动脉分支的显示不及粗大动脉,差别较大。对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CTA明显高于MRA。CTA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CTA能高质量地显示脑动脉,是评价脑血管状况,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筛选的好方法。选择恰当的扫描参数很重要。CTA前有必要行小剂量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腹腔干动脉CTA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2例腹部肿瘤患者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混合能量模式(QC,140 kVp)、最佳单能量和70 keV的单能量模式进行腹腔干动脉重组,比较140 kVp混合能量、70 keV单能量和最佳单能量3组腹腔干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图像平均噪声值(IN)及其图像质量评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最佳单能量组、70 keV单能量组、140 kVp混合能量组腹腔干动脉的CNR分别为18.74±7.91、13.89±6.27和13.14±6.25,SNR分别为21.38±8.39、17.50 ±7.12和17.19 ±7.90,IN分别为27.49±7.48、17.53±4.56和15.75±5.3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24、4.14±0.24和3.7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23、19.463、80.669和307.63,P值均<0.01),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量组CNR、SNR、IN和主观评分优于70 keV单能量组和140 kVp混合能量组.结论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能够提高腹腔干动脉成像的CNR,从而优化腹腔干动脉的CTA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E-CTA)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诊断有症状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准确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58例病人均行下肢双源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咯血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效果。 方法将34例咯血患者按介入栓塞治疗前是否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分为单纯DSA组及术前CTA组,每组17例。比较两组检出可疑出血动脉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一年复发率,分析术前CTA组的CTA血管检出率。 结果术前CTA组共检出可疑出血动脉28支,单纯DSA组检出31支,并全部予以栓塞。术前CTA组的手术时间为(28.33±7.68)min,低于单纯DSA组的(40.55±10.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 结论支气管动脉CTA可以客观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的起源、数目及走形,可为术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并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及医患人员的辐射剂量,避免漏栓,降低复发几率,对指导咯血的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AP,CTA联合应用诊断肝小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AP,CTA联合应用诊断肝小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996-01~20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日本医科大学附属病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肝脏CT平扫和增强发现小于3cm病灶,需进一步精查者,共50例,年龄33~80岁,男女比例为41.每位患者均行CTAP和CTA两种检查.结果107个病灶,用CTAP和CTA联合检出病灶104个,定性病灶95个.手术和病理证实70个.CTAP对检出小病灶敏感性高达93%,而CTA对病灶的特异性好.结论CTAP和CTA联合应用可大大地提高正确诊断率.后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小病灶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动脉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动脉性大出血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出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检塞治疗.88例患者栓塞治疗2周后复查CTA检查.对CTA在动脉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 120例动脉性大出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动脉CTA检查,共找到162支病变的出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178支出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术前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1.01%(162/178).88例患者栓塞治疗后CTA检查显示所有已栓塞的出血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前CTA检查可以为栓塞治疗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行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测试时间分辨CT血管成像(TR-CTA)在小腿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9例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病人,采用较低流速的标准CTA(S-C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部慢性炎症与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CTA)表现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81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8例,慢性炎症(含支气管扩张)21例,肺癌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及正常对照2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三维重组,测量支气管动脉内径并计算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比较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及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有无差异(2例肺癌合并支气管扩张者不纳入统计).结果 肺癌组38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87 mm,18.42%(7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慢性炎症组21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4 mm,47.62%(10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对照组20例中,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49 mm,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与慢性炎症时支气管动脉均有扩张,慢性炎症时支气管动脉扩张较原发性肺癌更为明显,更能刺激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两者供血动脉的CTA表现在相关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的不同方法的差异,以及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瞄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血管CT值及标准差SD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120 kV和80 mAs组、100 kV和130 mAs组,每组30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处理后,按优、良、差 3个等级进行评定,对3组进行图像质量等级比较。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值,与VR 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120 kV,150 mAs)、120 kV,80 mAs组和100 kV,130 mAs组VR图像等级为优的分别为93.3%、86.6%和96.6%。SD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8,CT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6。结论 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和130 mAs组的图像质量优于120 kV和80 mAs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出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68例患者栓塞治疗1周后复查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找到107支病变的出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118支出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术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68%(107/118)。68例患者栓塞后治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显示所有已栓塞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以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8.
19.
能谱CT颅脑血管造影最佳单能量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宝石能谱成像中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最佳单能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CTA能谱扫描的病例19例,将数据传输至AW4.5工作站,运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颅内的颈内动脉及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区无血管区的脑白质CT值及SD值,并自动测量出其最佳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时的keV值。将此keV值下的图像对比噪声比与140kVp时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颅脑CTA成像的最佳单能量为51.11±3.43keV,最佳keV时CNR为44.60±12.75,与140kVp时的25.26±6.62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0.46,P=0.00<0.05)。结论:在51.11±3.43keV时,能够得到最佳CNR的颅脑CTA图像,因此可将50keV作为一般颅脑CTA检查的最佳单能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双低扫描(低千伏、低剂量对比剂)深度学习重组(DLIR)与能谱成像单能量重组CT肺动脉造影(CTPA)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扫描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DLIR组[管电压80 kV,DLIR高档(DL-H)算法重组]、能谱组(80/140 kV瞬切能谱扫描模式,50%ASIR-V算法重组),并固定两组扫描模式的噪声指数以及对比剂剂量一致。两组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注射剂量均为20 ml,注射流率4.5 ml/s。利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重组40 keV、50 keV、60 keV、70 keV四组单能量图像,比较各组单能量图像质量,获得能谱成像最佳单能量序列。比较DLIR、能谱最佳单能量成像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信心。分别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等。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DLIR组、能谱组各30例。40 keV、50 keV、60 keV、70 keV四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