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时间长;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和出血量等明显较少而得到推广。脊柱内镜技术推动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单通道、单侧双通道内镜以及显微镜三种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三种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临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单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浙江省舟山定海广华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为单通道内镜组和单侧双通道内镜组,每组45例。单通道内镜组行单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单侧双通道内镜组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髓核回缩效应;直腿抬高评分(SLR)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治疗1、4及12周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硬膜外血肿、硬膜撕裂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单侧双通道内镜组SLR评分及O-DI评分优于单通道内镜组(P<0.05);治疗1周、4周及12周后单侧双通道内镜组VAS评分低于单通道内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髓核最大前后径及横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双通道内镜组效果优于单通道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双通道内镜组较单通道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间孔镜组(30例)与UBE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方式.文中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UBE,通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评估其安全性.比较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侧TLIF技术治疗。术后进行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根据Toth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单侧TLIF技术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分别采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166例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LSS患者,以双盲交叉法分为TLIF组(86例)、内镜治疗组(80例),前者采用改良TLIF技术治疗,后者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与TLIF组比较,内镜治疗组手术指标较优(P<0.05),腰腿疼痛、ODI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腰肌相对截面积较大(P<0.05),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较小(P<0.05)。结论:与改良TLIF技术相比,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LSS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此种术式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灵活,可缩短手术时间,缓解疼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阳波  王小文 《海南医学》2013,24(12):1745-1747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3例行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84例,良及以下19例。疗效不同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多节段病变、焦虑与恐惧心理、术后功能锻炼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多节段病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高龄、病程长、多节段病变是影响其治疗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4例,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根据术前、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且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优良率94.1%,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优良率90.3%,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侧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选择并文献分析.方法 分别对3例对侧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入路、突出侧入路减压对侧探查治疗,并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结果 2例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突出侧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现象,经神经根脱水、抗炎、镇痛等治疗逐渐缓解,随访1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对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JOA评分及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双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同,单侧固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侧神经根减压运用单枚Cage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单侧神经根减压并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该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 ~ 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本组优良率为93.1%.结论 单侧神经根减压后运用单枚Cage结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费用低、手术操作简单、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4周、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11.6±3.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大出血、脊神经根性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各时点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 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口小、出血量少、费用低、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内镜下进行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确定行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60)采用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侧隐窝注射肢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非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双侧侧隐窝注射胶原酶;对照组58例,采用单侧侧隐窝注射胶原酶。结果 采用双侧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86.7%,总有效率96.7%。单侧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优良率72.4%总有效率8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使用双侧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药液分布均匀,局限于病变部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肢原酶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用于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痛,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两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天疼痛评分及术后7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7.
贾庆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36-136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共收治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他们实施了单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优26例,良13例,可8例,差3例,总有效率94.0%;其中全椎板切除术29例,基本治愈24例(82.8%);单侧椎板切除术21例,治愈19例(90.5%)。结论单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入路行腰椎间盘残留物摘除术,实验组采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手术估计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实验组采取Toth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明显(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采取单侧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采用椎间盘镜治疗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的技术改进,认为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恢复快,符合椎间盘手术微创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9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根据抽签法等分为观察组(经椎间板间隙入路)和对照组(经侧路椎间孔入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透视次数明显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