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导出量与扩散时间的关系。方法保持扩散敏感梯度磁场强度不变,使用8个不同的扩散时间对11名被试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得到脑部的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信息,计算出各个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率与各向异性分数后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扩散时间对应的平均扩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向异性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散时间对扩散张量成像导出量中的各向异性分数无影响,对平均扩散率有影响。原因是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2.
【摘要】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分布扩散运动状态的MRI新技术,是DWI、DTI技术的延伸,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生物组织微观结构的微细变化。目前,DKI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梗死、神经变性疾病等)的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开始应用于腹部脏器(肝脏、肾脏、前列腺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对DKI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且对DKI在腹部肿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MR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发现癫痫发作期脑内部分区域的ADC值短暂下降,可提供新近癫痫活动的定位信息。发作间期ADC值的升高和FA值的下降反映了慢性癫痫病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综述MR扩散成像对癫痫病人的功能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扩散成像在A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了扩散张量成像、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扩散峰度成像、自由水扩散成像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扩散张量MR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体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率不同,即扩散异向性,DTI能够测量到水分子在三维空间扩散的方向和扩散程度,描述组织的各向异性特点,精确地研究纤维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常规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与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明确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选取病理活检、磁共振检查均为宫颈癌阳性的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均进行f-FOV DWI和r-FOV DW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由2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然后从解剖细节显示、磁敏感伪影、几何变形和总体诊断信心等四方面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成像效果越好。客观评价由2位影像科医师对2种序列b值=800s/mm2的相关图像进行所需值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测量ADC值,对比两种序列的ADC值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主观评分结果显示,r-FOV DWI序列在解剖细节显示、磁敏感伪影、几何变形和总体诊断信心等四项评分(分别为2.86±0.82、2.76±0.77、2.98±0.78、2.87±0.88)均明显高于f-FOV DWI序列(分别为2.06±0.76、1.98±0.59、2.09±0.67、2.21±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客观评价方面,f-FOV DWI与r-FOV DWI的SNR值(分别为25.46±11.01、26.58±10.89)、CNR值(20.21±11.36、20.03±7.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OV DWI与f-FOV DWI在宫颈癌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之间的ADC值除Ⅲ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OV DWI测得的ADC值较f-FOV DWI更低。结论:r-FOV DWI较f-FOV DWI在宫颈癌的诊断过程中更具优势,图像更清晰,可以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良性、中间型及恶性软组织肿瘤(STT)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TT患者58例,共60个病灶,其中良性14例、中间型10例,恶性36例,在术前均行常规MRI、DWI及DKI检查。利用后处理软件测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扩散峰度(MK)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LSD法进行事后多重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及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良性、中间型及恶性STT三组间ADC、MK及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ADC、MD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P<0.001),MK值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中间型肿瘤组(P<0.001,P=0.003)。中间型肿瘤组的MD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P=0.035),并且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组(P=0.006)。MD值鉴别良性和中间型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MK、MD值鉴别中间型和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0.
MR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发现癫痫发作期脑内部分区域的ADC值短暂下降,可提供新近癫痫活动的定位信息.发作间期ADC值的升高和FA值的下降反映了慢性癫痫病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综述MR扩散成像对癫痫病人的功能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走行的MRI新技术。脑肿瘤术前功能区定位诊断、定性甚至分级诊断以及辅助临床制定合理手术方案等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就DTI的成像原理,近年来DTI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以及DTI基础上的各种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提高了临床上对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的临床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已经成为显示周围神经及其病变的客观、无创、无辐射、简便的成像方法.本文就最近几年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疾病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扩散成像技术是利用组织的扩散特性成像的新型MRI检查技术,初期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而后逐渐被应用于脊髓、坐骨神经、正中神经等。臂丛神经是人体最复杂的周围神经,支配上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臂丛神经病变常见、多发。针对扩散成像技术原理、扩散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优势与限制及臂丛神经病变中的扩散成像技术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提高扩散成像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学检查,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病人顺应性均较低。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化传递成像及运动成像等MR非增强成像技术有利于发现CD病灶、区分CD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灶,鉴别CD炎性与纤维性狭窄等,从而对内镜和病理学诊断起到协同、补充作用,亦能提高CD及其并发症的检出率。就MR非增强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MR扩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MR扩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韩鸿宾谢敬霞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由此而引起的瘫痪、失语、痴呆更是社会的沉重负担。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脊髓扩散加权成像由于受到脊髓形态细小、脑脊液搏动的生理干扰等影响,长期被限制在实验研究范畴。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脊髓扩散加权成像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主要介绍脊髓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扫描技术、成像特点及在部分疾病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扩散张量成像扩散梯度方向与DTI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时扩散梯度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头部常规MRI及DTI检查。DTI检查时分别采用15、25和55这三个不同的扩散梯度方向。在右侧内囊后肢3/4处(皮质脊髓束)设定感兴趣区,测量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和三个本征值(λ1、λ2、λ3),分别对3个扩散方向的DCavg和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3个本征值计算FA理论值,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选定内囊层面的FA图,计算全层面可显示FA值<0.3的纤维束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个扩散梯度方向图像上测量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FA值<0.3的纤维束的百分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扩散梯度方向为15时FA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25和5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扩散梯度方向为25时兼顾了图像信噪比和扫描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小血管病(CSVD)是引起痴呆、认知下降、步态障碍、卒中等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根据其MRI表现诊断。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目前唯一能无创在体显示白质微观结构的MRI技术,可通过不同参数及后处理分析方法提供组织微结构信息,在CSVD的发生发展机制、严重程度及疾病进展等方面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DTI主要参数及常见后处理分析方法在CSVD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测量,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无创地对组织结构进行评价,而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以DTI为基础,对生物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非高斯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组织结构细微改变。DKI较DTI能提供更多关于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综述DK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胶质瘤、多发性硬化、脑发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