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朱丹  黄勇  王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74-197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检查中的技术操作经验.方法 对49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三维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患者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原始图像及图像后处理后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要获得高质量的图像,除了操作人员娴熟的技术,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配合也十分重要.结论 掌握好扫描参数,患者准备充分,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显示.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68-69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能力。方法:68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行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确诊的31例MCA的CTA进行分析。结果:31例共40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45.6%,其中单一MCA26例,5例为多支受累。前降支占75%,左旋支占17.5%,右冠状动脉占7.5%。MCA肌桥长度6~40mm,平均22mm,厚度2~5mm,平均2.5mm。结论:40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应用于MCA的诊断中,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与64层螺旋CT(64SCT)对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并以CAG为金标准检验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4SCT扫描能清晰辨认并满足诊断要求的节段数(458)显著少于CAG(504)(x2=20.1318,P<0.01);CAG确诊冠心病38例,64SCT诊断为冠心病者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对各节段血管病变的检出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 与CAG有创检查相比,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仍具有较高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值得用于该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王晓敏  陈红  刘斌  周勇  沈云 《安徽医药》2013,34(3):315-318
目的比较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不同浓度对比剂以不同速度注射时对血管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选取体质量指数(BMI)为20.20~25.80 kg/m2的患者60例,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流率为4.5 ml/s(碘流量1 575 mgI/s);B组:应用浓度为370 mgI/ml的优维显,团注流率为4.3 ml/s(碘流量1 591 mgI/s);C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速度为4.3 ml/s(碘流量1 505 mgI/s)。分别对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主干近段的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左回旋支的增强平均值均较本组其它血管的强化数值偏小。除左回旋支外,A组其余血管增强平均值均大于C组。B组各段血管的强化平均值均大于相应的A组及C组;除B组与C组患者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增强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外,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其它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C组4支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平均值大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B组与C组4支血管间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50 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佳增强效果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度的优化具有可行性,并能获得更佳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7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患者中发现42例45处存在MB-MCA(发现率为24.4%),平均长度为(12.7±5.4)mm;浅表型34处(占75.6%),深厚型11处(占24.4%);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18处,远心端发现粥样斑块4处。结论 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疗及手术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腹部外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外伤造成的脏器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原因之一,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并判断损伤程度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来廉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25例,分为两组进行多种分析并进行探讨。结果 CT扫描后各种重建方法与病理诊断结肠病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是可靠的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侯翠枝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75-2976
目的:了解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腹部创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B超检查,观察组应用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6例(40.0%),肠系膜损伤10例(25.0%),肝损伤5例(12.5%),膀胱损伤4例(10.0%),胰腺损伤2例(5.0%),胆道损伤3例(7.5%),B超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3例,检出率为82.5%(33/40);观察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5例(37.5%),肠系膜损伤9例(22.5%),肝损伤6例(15.0%),膀胱损伤5例(12.5%),胰腺损伤3例(7.5%),胆道损伤2例(5.0%),CT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8例,CT检出率为95.0%(38/40)。 CT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结论与B超检查相比较,CT检查腹部创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相对较高,CT能够准确反映腹部创伤类别、位置以及面积,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SCT冠脉造影技术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冠心病40例和2例联合瓣膜病变以及2例冠脉搭桥术后复查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行增强扫描并进行3D图像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VE)、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结果对于血管直径≥2mm无伪影能清晰显示,满足管腔评价情况502支血管进行分析。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的血管支数为30支。心率<60次/min的管腔评价情况明显好于心率>60次/min。冠状动脉斑块情况:共57支血管发现钙化斑块。6支血管出现纤维斑块。4支血管发现软斑块。狭窄情况分析,63支钙化和纤维斑块中,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20支,重度狭窄1支。4支软斑块均为重度狭窄。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桥血管通畅。发现一例右侧冠状动脉发自左侧冠状动脉窦的变异。结论MSCT曲面重建结合其他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各20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形态、性质以及冠脉重构特点,比较其异同。结果: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两组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19.9、23.8,P值均为〈0.01);中间斑块和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0.38、1.68,P值均为〉0.05)。偏心性斑块、同心性斑块、血管正性重构和负性重构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4.86、4.86、6.12、6.12,P值均为〈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可以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区分其性质,推测斑块稳定性,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性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目前应用的标准化临床指标(包括:平板运动实验、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月同时行运动平板实验、64排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4例,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运动平板试验和64排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TET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1.54%、特异性为33.33%、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37.50%;64-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65%,特异性为55.55%,阳性预测值为73.33%,阴性预测值为71.42%。结论在无创诊断冠心病方面64排螺旋CT优于运动平板试验,临床上64排螺旋CT可做为一种筛查冠心病的更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报道27例正常对照者78例冠心病(CHD)患者^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及潘生丁介入后心肌显像,并与心电图(ECG)、平板运动试验作对比,结果表明:^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缺血性心脏病诊断的阳性率为92.3%,高于平板运动试验的81.8%,ECG的74.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特异性为89.4%。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明  周旻  黄灿亮  万征  杜鑫  袁文利 《天津医药》2007,35(11):829-83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27例(SAP组)以及对照组10例,其中AMI组与UAP组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用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斑块CIBS.结果AMI组(83.33%)、UAP组(82.22%)和SAP组(62.96%)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IBS显著低于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IBS≤-8.2 dB时预测AC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AMI组、UAP组和SAP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CIBS明显低于SAP患者,用声学密度测定颈动脉斑块CIBS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AC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抵抗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岚  王勇德  张健 《天津医药》2007,35(7):506-508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获取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2.09±1.12)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0.83)μg/L(P<0.05).(2)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66,P<0.05).结论高抵抗素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雷新玮  祁吉  郭德安  王晖 《天津医药》2000,28(7):390-391
目的:评价在腰椎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的稳定性的判断中单纯平片检查是否充分。对象与方法:对35例腰椎平片诊为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进行CT检查。分别根据Gehweiler及Scotte所描述的平片及CGT估价椎体骨折稳定性标准,来判断骨折的稳定与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片分析结果,35例中24例诊断为稳定性骨折,11例诊断为不稳定性骨折;CT分析结果诊断为稳定性骨折10例,不稳定性骨折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曹中朝  刘滨松 《医药世界》2010,(9):996-996,998
目的比较64排螺旋冠状动脉(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越性,从而比较二者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选择71例老年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冠脉CT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64排螺旋冠脉CT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着重就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的MSCT影像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病变23例,平扫表现为全部出现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病灶侵犯咽旁间隙及邻近组织结构,11例出现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16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良性病变12例,表现为单纯的咽隐窝膨隆或后顶壁增厚,病变边界多较清楚,一般不侵犯咽旁间隙.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鼻咽部、颅底和淋巴结等结构,对鼻咽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丽  王林  刘寅  陈倩  刘婷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1,39(8):704-70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29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2例)和对照组(67例),冠心病患者再根据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1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2例)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检测其血浆Lp-PLA2水平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PLA2与冠心病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PLA2水平与LDL-C、CRP、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Lp-PLA2、高血压、LDL-C和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Gensini积分受年龄、Lp-PLA2、HDL-C和LDL-C的影响。结论:血Lp-PLA2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加用血脂康胶囊,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达标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8.53±2.1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2.25)mg/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8.58±2.4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2±2.73)mg/L(尸〈O.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血清中脂联素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