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103心脏骤停者详细资料,按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的早晚、电击除颤开始时间的早晚、复苏药物剂量大小、有无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的不同数据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比较.结果 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到CPR开始时间、有无早期电除颤、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上腺素的大剂量应用无关(P>0.05),在疾病种类方面,脑血管疾病CPR病例数量居首位;随着年龄的增大,CPR成功率也下降.结论 影响心脏骤停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和疾病种类等客观因素,同时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尽快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除颤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成败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81例心脏骤停,分为两组,成功组36例,失败组45例,观察其心脏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结果:心脏聚停发生在院内,病因是非心源性,骤停时间不超过4分钟,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及尽早应用电除颤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骤停时间不超过10分钟较大于10分钟病例有显著性意义,应用机械通气较无机械通气组病例成功率亦较高,结果提示,心跳骤停开始复苏时间是成功的关键,尽早电除颤,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及机械通气也是复苏成功重要措施,此外,心脏骤停病因不同,发生地点不同亦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4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急诊科10年来急诊心肺复苏(CPR)状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1995~2004年在本院急诊科(包括ICU)、门诊就诊时发生心脏骤停(card iac arrest,CA)并在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432例患者资料进行院内CPR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相关时间、2h CPR成功率、24h存活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PR病例数量逐年上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仍为CPR主要对象,创伤后CPR患者逐年增多;CA时间大于10m 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 in内开始CPR者(P<0.01);CPR持续时间与CPR成功率、脑复苏成功率间无关联(P>0.05);早期电除颤者复苏成功率高;全部病例CPR成功率为41.4%,24h生存率为7.2%;脑复苏成功率仅为3.5%。结论CPR成功率与疾病种类、CA后开始CPR时间、早期电除颤等相关;脑复苏成功率仍极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后的抢救成功率,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CPR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对比各组患者年龄、CPR开始时间、病因、施救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心脏骤停发生时间。结果:①青壮年患者、6min内开始行CPR、接受过专业培训、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复苏转归率较高。②不同病因对复苏转归率有影响。结论:年龄、CPR开始时间、病因、施救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心脏骤停发生时间是影响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125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25例完整心脏骤停病例分为复苏成功(A组)51例与复苏未成功(B组)74例,分析发病地点、CPR开始时间、除颤、药物等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CPR病例中,心脑疾病是首要病因,严重心脑疾病影响CPR成功率(P<0.05).两组比较CPR开始时间(P<0.001)、除颤开始时间(P<0.01)、平均年龄(P<0.001)、药物使用(P<0.01)、院内院外抢救成功率(P<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CPR持续时间(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有效、持续的心脏按压,及早除颤,合理应用胺碘酮、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同时重视基础疾病和发病年龄对CPR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正>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生命最危急的临床情况,可迅速进展至不可逆的脑死亡。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CA抢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CPR逐步得到规范和推广,但国内CPR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CPR成功率成为急诊科医师面临的艰巨问题。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3月~2010年4月救治的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3):383-384
心脏骤停(C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现将我院急诊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CPR抢救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败得失,积累经验,提高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初期复苏地点、时间、救护措施等有关。结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普及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1.
犬心肺复苏中血清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模型犬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清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心室内交流电刺激制造12只犬心脏骤停模型,复苏中按0.2mg/kg的肾上腺素给药,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按每3min抽取动脉血1次,共8次24min。应用HPLC-EC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结果】血清儿茶酚胺的浓度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均处于高水平,其中血清肾上腺素质量浓度在心脏骤停后6min达到最高峰(5904±2619)μg/L,较骤停前上升了近1000倍;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质量浓度在心脏骤停后6min达到最高峰(1280±413)μg/L,较骤停前上升了近60倍。多巴胺的浓度升高较平稳,在心脏骤停后3min时处于最高峰(29±11)μg/L。【结论】在犬心脏骤停时血清儿茶酚胺明显升高,且在复苏过程中处于持续升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脑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室颤法心脏骤停模型,缺血组心跳停止15 min,不行心肺复苏,复苏组心跳停止10 min,行5 min心肺复苏.15 min末处死动物,分离提取海马脑组织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内、外膜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完整性,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心脏骤停后,缺血组和复苏组的线粒体外膜完整率、内膜膜电位、呼吸控制率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复苏组结果高于缺血组(P<0.01),形态学比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骤停早期,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以功能性为主,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心肺复苏可改善缺血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减轻脑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素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效果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组)10只,肾上腺素组(A组)20只,肾上腺素 肝素组(H组)20只。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置管,A组和H组建立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窒息8min后开始心肺复苏,A组给予肾上腺素0.01mg/kg 与H组肝素等量的生理盐水,H组给予肾上腺素0.01mg/kg 肝素0.5mg/kg,C组不窒息、不复苏。记录窒息前、ROSC后1、5、10、30、60min MAP和HR,复苏后24h取脑组织测SOD活性、MDA含量。结果各组基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H组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1),复苏后各时点MAP升高,复苏成功率提高(P<0.05)。复苏后24h,与C组相比,A组和H组SOD均降低,MDA均增多(P<0.01);H组SOD高于A组(P<0.05),MDA低于A组(P<0.01)。结论两组大鼠复苏后脑组织中SOD活性均减低,MDA含量增加,提示应用肝素可减轻自由基代谢失衡,减轻复苏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16.
姚宁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2):32-33
目的:分析152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情况,以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152例急诊科接受心肺复苏术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2例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有48例救治成功,除颤平均时间为(2.81±0.32)min,救治成功率为31.58%;复苏失败104例,除颤平均时间为(7.95±0.36)min。以复苏时间进行亚组分析,≤5 min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5 min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5)。结论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仍偏低,但复苏越及时,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抢救。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间,我院急诊科及病房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CRP)的患者111例,根据当时患者的表现分为选择顺序组和常规组,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顺序组复苏成功28例(48.2%),高于常规组11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发现患者的早期信号,根据患者当时的表现及病因选择适当的ABCD顺序,可提高CR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38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7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复苏的238例院前及院内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患者ROSC成功组占8.4%,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跳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上腺素用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成功率较低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发病地点及复苏方法密切相关。结论 CA患者成功率较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is case study describes a 25-year-old patient who had a witnessed cardiac arrest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patient received 107 minute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efore the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as initiated. During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th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d. The patient was weaned from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on day 6 and was discharged without physical an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n day 28. The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in this case attributed to high-quality CCPR and timely ECMO suppo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