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根皮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4组A—D,每组10只:未感染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组(C)、根皮苷治疗(40mg/(kg·d))组(D)。感染后第42d,B、C、D组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500113tg/(kg·d),2日疗法,之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治疗60d,A和B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实验结束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含量,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苏木素-伊红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ALT、AST、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组相比,根皮苷组ALT、AST、HA和HYP含量和肝体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结果表明根皮苷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方法:预先给小鼠(20~25克、雄性)分别腹腔注射苯巴此妥(PB,50毫克/公斤/日×4日)或3-甲基胆蒽(3-MC)花生油悬液(40毫克/公斤/日×2日),对照组分别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或花生油。最后一次预处理12小时后,将以上四组小鼠各分出一半并皮下注射齐墩果酸吐温80混悬液(160毫克/公升/日×2日);另一半注射等容量吐温80溶液。最后一次注射后开始禁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微量淋巴细胞增生测定方法,在体外逐周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淋巴细胞对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和促有丝分裂原(LPS,ConA)应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感染后,脾淋巴细胞对SEA的应答于感染后第4周达峰值,随后应答逐渐下降至正常鼠的应答水平。感染后的头 10周,ConA和 LPS诱导的非特异性增生应答水平变化不明显。上述结果提示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在感染早期,淋巴细胞对血吸虫抗原的应答明显增强;血吸虫成熟排卵后,免疫应答达峰值;而随感染时间加长,免疫应答处于抑制状态。这很可能是宿主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一种自发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在豚鼠肝微粒体和900×g上清液水平观察了六氯对二甲苯(HCX)对豚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作用。经ipHCX100mg/kg处理豚鼠的肝微粒体转化戊巴比妥钠和氨基比林的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和HCX处理组戊巴比妥侧链羟化速率分别为2.49±(SD)0.38和1.55±(SD)0.81nmol/min·mg蛋白(P<0.05),氨基比林N-脱甲  相似文献   

5.
利福喷丁(R773,Rifapentine)是我国近年研制成功的长效利福霉素。作者曾经发现它对小鼠肝微粒体酶具有诱导作用,结果如下: 1.小鼠口服R773 5、10、20和40mg/kg,q2d×10d预处理,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分别缩短20%、24%、46%(P<0.05)和64%(P<0.01),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前文报到了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xylene,HCX)对豚鼠肝药酶的抑制作用,本文在肝微颗体水平进一步研究了HCX对豚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和特性,结果表明,经iP HCXl00mg/kg处理豚鼠,其肝微粒体转化戊巴比妥钠和氨基比林的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和HCX组戊巴比妥钠侧链羟化速率分别为2.49±(SD)0.38和1.55±(S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6.8周后脾脏细胞学的改变情况。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6~8周后观察肝脏、脾脏大小.称重:做脾脏淋巴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大小、密度和T、B细胞分类以及Th细胞亚群睛况: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6~8周后,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脾脏中出现一群体积明显增大的细胞群,该群细胞表达少量的CD4、CD8、CD19和DX-5分子;Th1/Th2轴发生偏移,Th17细胞数量增多;ELISA结果表明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细胞学改变,尤其是Th1细胞数目下降,浆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数目增多,为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期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IFN—γ及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脾细胞的IFN-γ和IL-4mRNA转录,于感染后0,3,5,8,10和12周摘取小鼠脾脏,将脾细胞置于含SEA或ConA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提取脾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后cDNA的扩增,分析IFN-γ和IL-4的mRNA水平,RNA模板同时进行β-actin的逆转录的扩增,扩增产物被用作IFN-γ和IL-4扩增的标准对照,在SEA或ConA诱导的未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1982年我们用差速离心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分离得到的微粒体粗抗原(JAMAC)用于ELISA表明其抗原活力远比成虫可溶性抗原(JSAA)为高。根据中美医药卫生科技合作协议,同年10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凯(V.Tsang)来我所共同对JAMAC做进一步提取和分离,得到了尿素溶解部分(JMC)和提纯的微粒体抗原(JAMA)。用ELISA对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时,JAMAC、JMC和JAMA三种抗原均呈现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JAMAC的制备方法较简便,无需柱层分离步骤,我们采用这一抗原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Sj)4~6周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用Sj尾蚴腹贴法建立Sj感染的小鼠模型。4~6周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做淋巴细胞计数,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结果:Sj感染C57BL/6小鼠4~6周后,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中分泌IFN-γ的Th1细胞增多1倍,分泌IL-4和IL-5的Th2细胞增多近20倍,Th1/Th2轴发生偏移;分泌IL-17的Th17细胞也增多近5倍;分泌IFN-γ的CD8+T细胞也增多1倍。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4~6周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增多,并向Th2和Th17型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12.
肾虚在中医有关衰老的机理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中医的整体观表明,肾与其他脏器均有关联,在延缓衰老的研究中,补肾不是唯一的途径。目前补肾结合健脾治法的研究已初步表明了这一点。本文从肾与肝的关系出发,选用经临床证明治疗面部黑斑有明显疗效“补肾调肝复方”,通过该方对老龄小鼠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rGST Sj32保护性免疫机制。 方法 :用rGST 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 (FCA)皮下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前 ,攻击感染前 (第 3次免疫后 2wk)以及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各剖杀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 5只 ,取脾细胞培养 ,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的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用rSj32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时 ,第 3次免疫后2wk(即攻击感染前 )剖杀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 4、IL 5和IFN γ的水平与佐剂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分别为 ( 10 .2 1± 3.6 5 )ng/L (P >0 .0 5 )、( 19.89± 9.5 7)ng/L (P >0 .0 5 )、( 5 .0 9± 2 .5 1) μg/L (P <0 .0 1)。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对照组与免疫组IFN γ的水平未见升高 ;对照组IL 4和IL 5的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免疫组升高不如对照组明显。结论 :rGST 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导以Th1类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而攻击性感染则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鼠肺、脑、肾、小肠S9中细胞色素P 45 0含量、氨基比林N 脱甲基酶、红霉素N 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 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体外和体内试验。体外实验中 ,用 8只大鼠的肺、脑、肾、小肠制备S9,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加入环丙沙星、妥苏沙星、司帕沙星前后的酶活性 ,药物组反应体系中各药物的终浓度为 1mmol/L。体内实验中 ,3 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各药物组 ,分别以 0 .2 5 %羧甲基纤维素 4ml/kg和各药物 1mmol/kg体重灌胃 ,qd× 7d ,末次给药后 6小时处死 ,取肺、…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免疫抑制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溶血空斑试验及T细胞辅助活力测定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对植物血凝素、血吸虫成虫抗原、羊红细胞及半抗原-载体(TNP-童虫)免疫应答的抑制现象。MMIT的结果表明:对PHA的应答于感染后28天出现抑制;对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应答于感染后2周内正常,第3周开始出现抑制,14周后又基本恢复正常。溶血空斑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后头3周对SRBC的应答水平递增,第3周达最高水平,第4周开始应答逐渐下降。不同H-2的纯系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对SRBC的应答规律基本相似,但于感染后同一时间内不同H-2的小鼠应答水平随小鼠品系的不同而不同。T细胞辅助活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小鼠感染后3周内对TNP-童虫的应答逐渐增加,第3周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感染宿主存在免疫应答的抑制现象。这种抑制现象不仅表现在T细胞对促有丝分裂因子PHA和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应答上;也表现在B细胞对胸腺依赖抗原SRBC的应答上,以及在T-B细胞协作产生抗半抗原抗体时,T细胞辅助应答也受到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8%阿维菌素(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初步探讨1.8%AVM在肝脏的可能的代谢过程和毒性机理。方法 4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灌胃给予1.8%AVM乳油(70、35、17.5mg/kg),连续7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randford法测定微粒体蛋白浓度,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差示光谱法则定肝微粒体b5(Cyt-b5)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则定肝微粒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E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和GST的活性。结果各1.8%AVM乳油染毒剂量组ERD、ADM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CYP450与b5的含量及GST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AVM乳油可抑制小鼠肝微粒体ERD(主要反映CYP3A活性)和ADM(主要反映CYP2E1)的活力,而对CYP450和b5含量及GST活性影响小,未观察到1.8%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重要的Ⅰ相酶CYP450和Ⅱ相酶GST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联合IL-18基因治疗血吸虫 感染小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吡喹酮治疗后的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其对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吡喹酮治疗后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18、γ-干扰素(IFN-γ)、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以及虫卵肉芽肿面积和羟脯氨酸水平,在感染后6周,将小鼠IL-18重组腺病毒转染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到吡喹酮治疗后的感染小鼠,探讨IL-18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虫卵肉芽肿的作用。结果 吡喹酮治疗后小鼠血清IL-18、IFN-γ水平明显下降,IL-4、TGF-β1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可见,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无明显降低,与同期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IL-18基因修饰的肝细胞经脾移植后能稳定表达IL-18,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TGF-β1水平,减轻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 IL-18基因治疗能有效地发挥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UVC)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的局部组织免疫病理变化。方法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组小鼠接种紫外线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再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6~120h的不同时间点各剖杀小鼠5只,取攻击部位皮肤及/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UVC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较感染对照出现早、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EOS百分比高,但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h)迟于感染对照组(48h)。72~120h,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肺泡壁多正常,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明显,且有较多红细胞渗出。结论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设计2对巢式引物扩增日本血吸虫高拷贝的Sjα1基因片段,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巢式PCR技术,并对感染小鼠血清、全血样本以及实验和现场钉螺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420 bp的Sjα1片段,和曼氏血吸虫没有交叉,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时最低检测量为0.1fg.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2周的血清样本中即能检测出特异性DNA,建立的方法能同时检测血清和全血标本.钉螺实验感染4 h后能检测到日本血吸虫DNA,现场采集钉螺的检测结果显示比传统的镜检方法敏感性高.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疾病诊断和媒介调查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PCR技术,并对感染小鼠血清、全血样本以及实验和现场钉螺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日本血吸虫420 bp的sja1片段,和曼氏血吸虫没有交叉,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时最低检测量为0.1fg.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2周的血清样本中即能检测出特异性DNA,建立的方法能同时检测血清和全血标本.钉螺实验感染4 h后能检测到日本血吸虫DNA,现场采集钉螺的检测结果显示比传统的镜检方法敏感性高.建立的巢式PCR检 日本血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疾病诊断和媒介调查提供了新的分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试用化学诱变剂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NTG)处理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保护力的初步结果。尾蚴用0、20、30、50、75及100微克/毫升 NTG处理30或60分钟后,经肤感染C3H小鼠,6周后解剖检虫,结果NTG浓度超过 30微克/毫升各组都无虫,NTG 20 微克/毫升处理 30分钟组观察到肝脏病变。选用 NTG 30微克/毫升处理30或60分钟及20微克/毫升处理60分钟的尾蚴进行免疫试验。C3H 小鼠免疫接种NTG处理尾蚴40条,2周后再接种一次,初次感染后 8周以 40条正常尾蚴进行攻击。结果NTG 20微克/毫升处理60分钟尾蚴免疫组减虫率达39.2%,经t测验证明有显著性差异。此检虫率低于X-射线照射尾蚴免疫所获得的结果,而更近似于伴随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