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5例62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62只眼术后矫正视力达0.5或0.5以上者36只眼(58.1%)。54只眼(87.1%)术后眼压在18mmHg以下,术后发生解膜水肿者11只眼。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节 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同联合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分别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随访时间为6~18(9.6±4.5)个月,2组均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的作用;但观察组角膜散光小、手术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46例,均为单眼发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 a,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滤过泡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2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增加,而眼内压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眼内压明显小于对照组,功能型滤过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双切口术式的治疗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提高患眼的视力状况,降低眼内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情况更轻,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和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对 46例 48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术式完成联合手术 ,并进行手术疗效的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对象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行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 46例 ( 4 8只眼 )。其中男 2 0例 ( 2 0只眼 ) ,女 2 6例 ( 2 8只眼 ) ;年龄 48~ 73岁 ,平均 60 5岁。其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4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 4例 ,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10例。我们对各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小梁切除术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光感3只跟(1.32%).手动9只眼(3.95%),指数-0.05者5只眼(2.20%),0.06~0.2者45只眼(19.82%),0.3~0.5者37只眼(38.33%),0.5以上者28只眼(34.36%)。结论:青光眼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疗效显著,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9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凡房角开放1/3以上象限者,分为3组,每组32只眼,Ⅰ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根切术,Ⅲ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三组早期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Ⅰ组3眼,Ⅱ组2只眼,Ⅲ组2只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开放1/3象限以上者3种不同手术方法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术后前房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房出血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过及时妥善处理 ,对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不会造成影响。但是 ,若延误治疗 ,出血长时间不吸收 ,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 ,对视力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对 1 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本诊所 785例 1 0 2 6只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共发生前房出血 1 6只眼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在本诊所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 785例 1 0 2 6只眼中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 3 8只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81 7只眼 ,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71只眼…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8例32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只眼联合小梁切除术,2只眼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结果:术后30只眼(93.75%)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25只眼(78.13%),0.3-0.5者2只眼(6.25%),0.1-0.3者3只眼(9.38%),<0.1者2只眼(6.2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术,观察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1.0,眼压(14.86±2.75)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滤过泡80.49%,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轻度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此种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26眼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轻度晶状体不全脱位病例,行裂隙灯、前房角镜及UBM检查,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房角、晶状体脱位范围及手术选择等。结果UBM检查见晶状体脱位范围小于1/2象限3眼,1/2~1个象限18眼,大于1个象限5眼,合并房角后退17眼,合并睫状体脱离5眼。合并睫状体脱离的病例,前房变浅;合并房角后退的病例,前房常加深。7眼行小梁切除术,5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状体。结论UBM的应用可以为钝伤性青光眼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67例69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分别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种方法,观察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反应情况、滤过形成情况及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也可得以控制,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相对较慢,前房反应多见,术后可出现滤过形成不良或过强。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一次性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优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尤其对高龄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很多,常规白内障囊内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已被广泛采用。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更新与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更被推崇,为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我们对86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较完整的随访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102眼),其中男41例(48眼),女45例(54眼)。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各类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②术前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仅能或不能控制眼压至正常范围,同时合并有白内障手术指征,视力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开术的三联手术。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矫正视力、眼内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矫正视力≥0.6D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手术后眼内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眼内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可明显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内压,改善患者视力,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的疗效优于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开术的三联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手术后的成败主要决定于术后滤泡 ,减少瘢痕的形成 ,有效控制眼压 ,作者在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 ,MMC) ,对 1 2只眼回顾性总结发现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1 999年 1月至 1 999年 6月对同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 1 2只眼施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术 ,并在术中应用MMC。 1 2只眼均为闭角性青光眼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58岁~ 76岁 ,平均 67 4岁。Ⅱ级核 3只眼、Ⅲ级核 6只眼、Ⅳ级核 3只眼。手术方法 :术前 1h静脉滴注 2 0 %甘露醇 2 50mml。球周麻醉…  相似文献   

15.
45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及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通过对458例57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其中83例83眼合并高度近视),应用球周和表面麻醉,施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396眼(75.23%),439眼(82.36%),442眼(82.93%)。并发症主要有: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术后角膜水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尤其对于合并有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越来越重视,目前经常应用的麻醉方法仍是球后、球周及结膜下麻醉,但这种传统的麻醉方式存在着许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讲,增加了手术风险。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多数超声乳化手术已采用表面麻醉。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共开展白内障手术217例233只眼,其中32只眼为不适合表面麻醉手术,采用球后麻醉。其余185例201只眼均采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32例(32只眼),术者为有10年以上超声乳化手术经验的医师,入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 1.术前情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1只眼,其中膨胀期白内障6只眼,Ⅳ级硬核白内障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后极性白内障3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只眼,其中后房型29只眼,前房型2只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3.术后情况:视力提高在3行以上的25只眼;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无角膜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高危因素的病例,除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有用视力外,术前对病情评估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后囊膜破裂 ,而如何处理并发症 ,并预期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的过程〔1〕。现将我院在开展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后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病例 ,进行平均1 2个月随访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7年 1 1月~ 1 998年 1 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 2 2 8例 2 2 8只眼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1 4 7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 68只眼 (其中糖尿病性 4 5只眼、高度近视 1 5只眼、青光眼性 8只眼 ) ,先天性白内障 1 3只眼。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7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9),观察组治疗方法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小梁切开术,而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0.2~0.5 D视力情况、手术前眼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后0.2~0.5 D视力情况、手术前眼内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将患者的眼内压显著降低,将其视力予以改善,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32例(25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5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为83.73%及94.44%。主要并发症:后囊膜破裂8眼(3.17%),角膜水肿17眼(6.75%)。结论表面麻醉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