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4)
<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跳间RR间期随时间发生的微小差异,它产生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窦房结的调节,可间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并为评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状况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HRV在运动训练领域已有一定的应用,本文综述近些年来将HRV应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心跳间期的有节律的波动被称作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 ,HRV)。HRV分析是一种无创性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方法 ,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及该系统对各种因素的应答。HRV是定量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指标。2 0世纪 80年代末HRV开始在临床医学上受到重视 ,并被认为是急性心梗死亡预后的有效和独立的指标[1] 。进入 90年代 ,HRV分析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国内已有较多心脏植物神经活性评定方法的报道[2 ,3] 。同时 ,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4 ,5] ,心率波动这一信号蕴藏着有关心血管调节的大量信…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率控制运动训练强度2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我们以心率为依据 ,对 2名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强度控制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运动员训练前一般情况姚× ,女 ,2 2岁 ,××市女子手球队优秀守门员 ,身高 1 82m ,体重 70kg ,平时晨脉 >70次 /分 ,安静心率 >90次 /分 ,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 ,也无感染及其它疾病。该运动员曾多次代表中国青年女子手球队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自 1997年手球项目开展体能测试以来 ,该运动员在历次体能测试中 2 4 0 0米跑项目均未达标 ,其中最好成绩只有 1… 相似文献
5.
邱纪方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4)
<正> 近半个世纪以来,心电运动试验已成为估测症状性与无症状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方法。然而,过去10余年中,许多研究发现,在不同人群中心电运动试验作为诊断方法有其局限性;对运动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与心肌毛细血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4)
<正> 身体负荷时,机体对于能量物质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机体运动器官的能量供应,心脏必须加强收缩,增加心输出置。由于心肌毛细血管与心肌组织的能量供应息息相关,所以,运动训练与心肌毛细血管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运动心脏的专家们的热门课题。本文着重从运动训练与心肌毛细血管分布入手,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与微量元素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锌的代谢和营养体重70公斤的正常成人机体含锌量为2—2.5克,成人平均每月锌摄入量为10—15毫克,其中肠道吸收只有5毫克。锌为100多种酶活性所必需。其中许多含锌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哺乳运物含锌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下恢复期心率随恢复时间的变化特征,探讨恢复期心率与运动心率的关系,建立恢复期心率推测运动心率的方法。方法以60名男兵为对象,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不同强度(20、40、60、80、100、120、140、160、180 W)的运动,每一运动强度持续6 min;受试者佩戴心率带,实时监测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率。结果(1)运动心率与恢复期10,20,30,40,50,60 s的心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运动强度恢复期心率下降值的比较,20,40和60 W强度,80、100和120 W强度以及140、160和180 W强度3段各自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上述3段强度间相应恢复心率下降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相同运动强度下不同时间(10、20和30 s)的单位时间恢复期心率下降值比较,0~10 s与10~20 s和20~30 s有显著差异(P<0.05),10~20 s和20~30 s无显著差异;(4)针对20~60 W、80~120 W、140~180 W 3段运动强度的运动心率和恢复期10~30 s时的恢复心率,回归分析得到运动心率与恢复期心率和恢复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的恢复期心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存在异同;可依不同强度的运动心率推测方程,由恢复期心率和时间推测运动心率;恢复期心率和恢复时间的最佳测量时间是运动结束后10~30 s。 相似文献
9.
振动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最大乳酸值和最大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振动训练模式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的振动频率(35Hz、25Hz和15Hz)和持续时间(15min和5min)分为安静对照组(CC),低频率短时间振动组(LS),低频率长时间振动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组(MS),中频率长时间振动组(ML),高频率短时间振动组(HS),高频率长时间振动组(HL)7组,实验持续8周。实验期间每3天称量1次体重。实验第7周末,大鼠进行负重(15%体重)游泳,记录力竭时间并测试最大乳酸值。实验第8周末,利用自制大鼠后肢抓力计测量大鼠后肢最大力量。结果:除HL组在第17次和20次(实验结束时)称重时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CC组相比,LL组和ML组大鼠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LL组、HS组、ML组和MS组最大抓力显著高于CC组(P<0.05)。LL组和ML组最大乳酸浓度显著高于CC组(P<0.05)。结果提示,低频率长时间和(15Hz、15min)和中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25Hz、15min)能够提高大鼠运动能力,但理想的振动训练参数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弹性(elasticity)是指动脉容积随压力变化的比值。动脉弹性下降时,僵硬度(stiffness)增加。多种因素如老龄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都会导致血管 相似文献
11.
运动实践中,除了投掷等为数不多的项目外,如何发展力量而不同时增加过多的体重常常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关心的问题。肌比力(每单位横断面积上肌肉的力量)正是反映这个问题的一个生理学指标。了解一百多年来科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以及近几十年来的进展概况,提出尚待继续探讨的问题,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1):62
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常芸1628年英国著名生理学家WilliamHarvey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自此,心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一个单纯的“血泵”,完成射血功能。1984年心钠素(Atri...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最大心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体能水平大学生的最大心率,探讨运动训练对最大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各20名,分别测试其递增负荷运动中的最大心率以及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无论男女,体育专业受试者最大吸氧量、100m跑和800m跑成绩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其递增负荷持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非体育专业。体育专业男女受试者安静心率和最大心率均低于相同性别和年龄的非体育专业受试者,大学生最大心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1应用运动心理学督导由于专业人员(professionals)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判断,而一般人很难掌握这些特定的专业知识及其含义,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非专业人员无法规范专业人员。于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世界上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世界纪录不断刷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得到改进。根据专项运动的供能特点安排训练计划,是近代流行并受到拥戴的观点。如佛克斯(Fox)的著作《运动生理学》中指出“训练汁划应该选择最能发展运动专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老伞兵跳伞过程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探讨新老伞兵跳伞过程心理应激的变化特点。方法:跳伞训练的新兵30名,老兵20名,跳伞当天佩戴飞行员飞行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连续动态记录心电信号,对其在驻地、机场、机上的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跳伞时间的临近,新老伞兵心率变异性指标HF、HFNU出现降低,LFNU和LF/HF出现升高。与新兵不同的是,老兵在机场和机上的HF、HFNU及LFNU变化不明显,老兵在驻地和机上的HF、HFNU均高于新兵,LFNU和LF/HF均低于新兵。结论:跳伞训练中新兵和老兵相比,心理应激水平较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8)
目的:探讨应用年龄预测我国大学生最大心率(HRmax)的有关公式及其有效性。方法:研究招募了101名(20.9±1.52岁)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在运动跑台上完成逐级递增负荷测试(GXT),并获得实测的最大心率值,另以220-年龄、206.9-0.67×年龄、205.8-0.685×年龄、210-0.66×年龄等4个常用公式的计算结果为预测值。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10-0.66×年龄与实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点图显示,210-0.66×年龄与实测结果的一致性水平较好。结论:210-0.66×年龄具有可接受的预测误差水平,在4个公式当中预测大学生人群的HRmax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模拟急进高原24h内心率变异性(HRV)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关系。方法:选择分别经过极限强度、有氧、无氧耐力训练的男性新兵43例,检测在模拟急进4500m高原24h期间2、10、20h的HRV,分析其与AMS的关系。结果:极限耐力组、有氧耐力组RMSSD、PNN50均显著下降,无氧耐力组呈先下降后升高曲线;有氧耐力组LF/HF先下降后增高,无氧耐力组、极限耐力组则呈先增高后下降曲线;极限耐力组、有氧耐力组SDNN、TP呈下降趋势,无氧耐力组则无显著变化。AMS症状评分与模拟急进高原后10、20h时LF/HF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DNN、RMSSD、PNN50、HFn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极限强度耐力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不利于对急进高原环境的习服;无氧耐力训练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增强ANS的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急进高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 细胞凋亡(Apoptosis,AP)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1972年,Kerr[1]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 1977年,Don MM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凋亡现象[44];1980年,Wyllie[2、3]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归范出细胞凋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 相似文献
20.
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本文采用2种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受试者进行6周的运动训练,并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进行剧烈运动,测定了运动前后反映红细胞老化状态的各项指标:膜MDA含量、Na,K-ATPase活性、SOD活性以及红细胞唾液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均引起血液系统中年轻红细胞比例上升,但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不同训练阶段进行剧烈运动,由于血液系统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不同,其影响也有所不同,但剧烈运动的结果仍引起红细胞老化加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