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848例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是否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分为观察组(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与对照组(非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更高(95.6% vs 80.6%,P <0.01),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Tg - Ab 及 TPO - Ab)升高率、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漏诊率、术中冰冻确诊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病灶多发率、甲状腺被膜侵犯率、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复发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非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 =1.286,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好发于女性,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及术中诊断难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也无明显影响。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按常规甲状腺癌诊治规范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结果]在桥本氏病病例中,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者术前误诊、漏诊达82.9%(29/35)。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4.3%(33/35)。一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0例,甲状腺近全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除12例。全部清扫患侧颈Ⅵ区淋巴结,另有3例加行患侧颈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无一例死亡、复发或转移。[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大多可确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后应服用甲状腺素片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嵩  林晖  黄小靖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258-2260
目的:比较多灶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与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43例MPTC和78例SP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分段、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微小癌比例、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MPTC组年龄、腺外浸润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低钙发生率均高于SP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TC年龄多较大,更易发生腺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发甲状腺癌的桥本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3年5月~2001年2月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5例,分析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与术后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均证实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3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1例.根据不同情况均采取了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术,其中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和(或)次全切除术占比例86.7%;全组病例均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并发甲状腺癌的桥本病应予以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51-25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2例。   结果  102例中行患侧+峡部甲状腺全切67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1例。术前B超提示淋巴结肿大27例,术中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4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前B超阴性,术中探查淋巴结肿大12例,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后25例证实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随访5年,3例复发。   结论  B超可明显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检出率,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临床淋巴结肿大者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集的56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为乳头状癌,8例为滤泡状癌,3例为髓样癌。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结节呈低回声和极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回声不均匀,41例患者的结节内见细点状强回声钙化,4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高度可疑为恶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基础和发病因素存在一定的交叉,常联合发病,但其术前诊断困难,常易造成漏诊误诊,故综合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对预判此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6例多灶性与282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并对病灶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结果:86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单侧病灶12例,双侧病灶7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51例(59.3%);合并微小癌者46例(53.5%);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23例(26.7%);局部侵犯10例(11.6%);发生远处转移者1例(1.2%);10年生存率91.9%。41.9%的患者所有病灶均有BRAFv600E突变,17.5%均不存在BRAFv600E突变,至少有40.6%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独立起源的。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发生于双侧甲状腺,合并微小癌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者较多,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犯也较多,但远处转移率及10年生存率与单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无明显差异,BRAFv600E突变可以间接预测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且有相当部分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CND)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组和非进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2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102例进行了CND,176例患者未行CND治疗.非CND组患者的癌细胞远端转移率明显高于CN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内甲状腺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6%的CND组患者和6.8%的非CND患者发生了一过性的低钙血症,其中1例CND组患者发生了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 甲状腺手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同时进行C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