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药诱导Graves'病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寻找快速缓解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的途径。方法:对13例Graves′病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前、后经皮穿刺针吸取甲状腺组织,采用核固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比率,末端标记等方法观察抗甲状腺药物与中药联合应用对Graves′病的影响。结果:与单纯抗甲状腺药物(A组)治疗比较,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与中药联合应用(B组)治疗2~10周后,甲状腺组织明显缩小(P<001);光镜下可见细胞发泡、核着边、核固缩、核小体、核分裂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加中药治疗前后甲状腺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211±178)%和(1866±2001)%(P<001);末端标记呈阳性。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Graves′病时可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快速缓解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途径。方法:对13例Graves‘病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前,后经皮穿刺针吸取甲状腺组织,采用核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比率,末端标记等方法观察抗甲状腺药物与中药联合应用对Graves’病的影响。结果:与单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比较,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2-10周后,甲状腺组织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3.
运用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腔隙性梗塞(L1)并观察该方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作用。结果表明:益元活血方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L1组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1~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低于用药前(P<0.05~0.001);治疗组用药后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L1的机理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调节血栓素与前列环素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2型糖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用中药丹栀逍遥散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1例(常规药物加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H、T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BG、Ins、HbA1c比治疗前、对  相似文献   

5.
对72例激素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平均分2组,并设健康人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活血汤结合西药,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9%及9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后TXB_2降低、6—酮—PGF_(1a)及PGE_2增加(P<0.01),TXB_2/6—酮—PGF_(1a)比例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研究了复方丹参液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0例患者的LPO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GSH-Px,CA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丹参组4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而常规治疗组未能恢复正常;丹参组GSH-Px和CAT的增加及LP  相似文献   

7.
益元活血对老年腔隙梗塞者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建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31-532
运用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腔隙性梗塞(L1)并观察该方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作用。结果表明,益元活血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L1组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1~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MAR,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  相似文献   

8.
蝉贝咳喘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蝉贝咳喘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6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蝉贝咳喘平治疗组(治疗组)和桂龙咳喘宁对照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及体征、肺功能、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血浆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的变化。实验研究观察了对豚鼠哮喘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临床控显率和有效率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全体上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平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用药组(15例)。川芎嗪分别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3mg/kg及转流后加入氧合器中1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转流15min、升主动脉开放5min、停机后20min、6h及24h采血并测定TXA2、PGI2。结果: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炎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前后的血浆TXB2、6-K-PGF1a及尿蛋白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照。结果:肾炎组治疗后血浆TXB2、TXB2/6-K-PGF1a比值增高,6-K-PGF1a降低,三者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肾炎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后血浆TXB2无明显改变(P>0.05);6-K-PGF1a治疗后升高,TXB2/6-K-PGF1a比值降低,两者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尿蛋白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存在TXA2—PGI2平衡失调,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昱 《天津中医药》2008,25(3):192-19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1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18例),即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郁金、生龙骨、生牡蛎等)和小剂量他巴唑合用;西医治疗组(63例),单用他巴唑.疗程为4周.观察结束后进行总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的84.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甲状腺功能方面结果相似(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溃肠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0例溃肠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进行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陈平  许光兰  王茜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94-2195
目的:研究化纤破痼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血气和TGF-β1的影响。方法:5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对照组25例按照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25例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纤破痼汤(药用:黄芪、当归、生地、淫羊藿、连翘、桔梗、枳壳、杏仁、五味子、白芍、法半夏、制南星、川贝、陈皮、川芎、桃仁、地龙、茯苓、生甘草等),疗程90天。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VC、TLC、DLCO、PaO2、血中TGF-β1浓度。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92%,高于西医对照组(68%)(P<0.05);治疗后中医组VC、TLC、DLCO、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中医组治疗后血中TGF-β1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西医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化纤破痼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更有效提高IPF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缺氧,化纤破痼汤具有一定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Graves病(G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细胞因子IL-13表达及益气养阴方对其的影响。方法基因枪造模建立GD小鼠模型,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后,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细胞因子IL-13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方面,中药益气养阴方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药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1);在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中药益气养阴方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中药益气养阴方低剂量组;在小鼠细胞因子IL-13表达方面,西药他巴唑组小鼠细胞因子IL-13表达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中药治疗组的IL-13mRNA表达与正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小鼠IL-13mRNA的表达下调,即中药高剂量组表达最低,依次增高。结论益气养阴方对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在于其能较好地调节Graves病小鼠细胞因子IL-13水平,有促进免疫细胞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以实验室检查参数和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主症均有好转,积分均减少,(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浮肿方面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241>0.05);在治疗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Z=-4.342,P=0.036<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青山区普仁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中药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理化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分泌激素、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复发情况、安全性指标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理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理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复发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激素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激素相关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芪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内钠含量和钠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内钠含量和钠转运的影响。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黄芪注射液24g 溶于5%葡萄糖液250ml 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天;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250ml,每日1次,共14天。结果表明,治疗组45例患者的红细胞内钠浓度下降(P<0.01),钠泵活性提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黄芪具有提高红细胞钠泵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以了解黄芪对Graves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80例初诊Graves病患者分为甲巯咪唑组(MMI组)和MMI加黄芪组(联合组),每组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和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放射免疫测定外周血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抗原CD80、CD54及HLA-D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甲状腺功能改善程度相似,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均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怕热多汗和心悸等症状改善较单用MMI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IL-1β、TNF-α及CD80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0.01),但联合组IL-1β、TNF-α较MMI组降低更显著(P<0.05),且CD54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MMI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可以显著改善Graves病患者多汗心悸等症状,并调节Graves病的免疫机能,可以在Graves病的辅助治疗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阳和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血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及血沉、血常规的影响。方法急性乳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5例,中药组以阳和汤治疗,西药组以青霉素静滴,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进行血浆C反应蛋白及血沉、血常规检测,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中药组C反应蛋白、血沉下降幅度更明显;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结论阳和汤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霉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亢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亢宁组(24例),甲亢宁加小剂量他巴唑组(35例)和他巴唑组(26例)。观察结束后进行总疗效,主要症状,体重,心电图,甲状腺激素及心钠素(ANP)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