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星  林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2-1573,1587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β-受体阻滞荆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伴LVH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结果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5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30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6例恢复正常节律(53%)。其中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4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6.7%患者有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厄贝沙坦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并使53%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疗效。方法:观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6例2周、1年左室腔径及左室射血分数(IVEF)的变化。结果:口服比索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后1年,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径(LVDd)较心肌梗死后2周均明显降低,IVEF明显提高。结论:比索洛尔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构型的改变,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依那普利组(A组)48例和依那普利组(B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均明显下降(P均<0.01),但A组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比索洛尔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严红 《广西医学》2003,25(6):893-89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波依定治疗的效果。方法:47例老年高血压伴LVH患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7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占30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P<0.05),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降低。治疗8周后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17例恢复正常节律(56.6%),其中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较治疗前显下降(P<0.05—0.01),EP/AP显上升。未逆转的13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伴LVH约有63.8%患有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节律组,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波依定治疗8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和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并使56.6%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心电检测仪,选取EH不伴LVH患者29例,LVH患者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3例,进行HRV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不伴LVH组进一步降低。HRV昼夜节律明显减弱。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脏植物神经障碍,HRV指标及昼夜节律减弱,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90例,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EH伴LVH组(n=37)、EH不伴LVH组(n=23)和对照组(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LVMI的相关性。结果:(1)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伴LVH组EH不伴LVH组对照组;(2)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意义. 方法 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组(EH+LVH组)和不伴左室肥厚组(EH组),给予氯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TGF-β1的变化. 结果 经过氯沙坦治疗后,EH+LVH组和EH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H+LVH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显著减低,E/A显著升高,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P<0.01),同时EH+LV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EH组血浆TGF-β1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GF-β1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伴左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TGF-β1升高,降低TGF-β1表达,可能是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平均脉压(P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60例EH患者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非LVH组(22例)、LVH组(38例),其中LVH伴心功能不全者17例,心功能正常者21例进行观察。结果:(1)LVH组心功能正常者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PP显著大于非LVH组(P<0.01);(2)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与24 h平均SBP、PP呈正相关(P<0.01);(3)LVH组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者24 h平均SBP、PP明显高于非LVH组(P<0.01),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24 h平均PP高于LVH心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24 h平均PP增大在EH伴LVH的发展中起作用,且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黎宝玲  黄慰梅 《广东医学》2003,24(10):1133-1134
目的 对比研究长期应用福辛普利、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作用效应和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  112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 3组 ,分别接受福辛普利、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治疗 12个月 ,观察期间每月测量血压 ,服药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 ,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有显著下降 (P <0 0 1) ,组间无差别。福辛普利组和比索洛尔组均可减少左室质量指数、舒张期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 ,福辛普利组最显著 (P <0 0 1) ,氨氯地平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福辛普利、比索洛尔均可降低左室质量指数 ,即减轻左室肥厚程度 ,福辛普利更加显著。此种作用与血压无关。氨氯地平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虹  彭璐  冯莉  赵兴山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49-11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143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及不伴LVH(单纯高血压)组,运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技术,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计算BPV。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BPV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及不伴LVH组均显示BPV明显升高,LH组BPV较不伴LVH组明显升高。结论:EH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BPV是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6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肥厚与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LVH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2 4h平均脉压 (PP)与左心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对10 8例EH患者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并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 (LVH)分为两组 :非LVH组 4 0例、LVH组6 8例进行观察。结果 LVH组 2 4h平均收缩压 (SBP)、2 4h平均PP显著大于非LVH组 (P <0 .0 1)。结论 EH患者的 2 4hPP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155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SBP、DBP)、昼夜收缩压(dSBP、n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水平,并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其中高血压1级64例,2级56例,3级35例.结果2级48例及全部3级35例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均伴有左室肥厚(LVH),LVMI为138.96±10.99.1级64例及2级8例患者血压水平呈昼高夜低昼夜规律(杓型),却未伴有LVH,LVMI为116.13±4.95.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值明显高于无LVH,P<0.01;而两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非杓型高血压较杓型高血压易发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20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比索洛尔3个月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少。提示比索洛尔为一种能够逆转左室肥厚的有效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和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4组:≤48mmHg组、49~58mmHg组、59~68mmHg组、>68mmHg组,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着脉压逐渐增大,血清VEGF、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脉压差较大(PP为59~68,>68 mmHg 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的敏感性较好,从而使PP、 血清VEGF、hs-CRP、BNP水平、LVEF 和LVPFR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中,PP与VEGF、hs-CRP及BNP具有一定的联系;脉压差较大(PP为59~68,>68 mmHg 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治疗更为敏感,预后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 Bes ylate)联合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对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87例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1次/d,疗程32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超测量LVH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 明显下降.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中度高血压,并对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桂翔  史正山  董桂平 《当代医学》2009,15(16):58-59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83例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20mg每天1次治疗8周,用动态血压仪记录贝那普利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盐酸贝那普利可使24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02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比索洛尔组(A组)和吲达帕胺+比索洛尔组(B组),观察血压、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功能参数、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2)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后壁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质量及质量指数均下降(P0.05)。(3)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峰减速度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P0.05),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比索洛尔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