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病毒唑治疗组(26例)及更昔洛韦治疗组(27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病毒唑治疗组和更昔洛韦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毒学结果转归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更昔洛韦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79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4.1%、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海女  马伟杭  范骏  杨美芳  黄河 《浙江医学》2004,26(11):826-828
目前由于更昔洛韦的有效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早期的巨细胞病毒(CMV)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移植100d后发生的巨细胞病毒病,即晚期巨细胞病毒病开始成为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  相似文献   

4.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 HCI tablets,Valcyte)是抗病毒药更昔洛韦(ganciclovir,Cytovene)的前体药物,由瑞士罗氏(Roche)公司开发。该品于2001年3月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许可,2001年5月首次在美国上市,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据报道,全球有50%~80%的人具潜在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而一旦免疫系统受损,这种感染就会被激活并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5.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对38例确诊为CMV性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护肝等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治疗。诱导期:每次7.5mg/kg,每天2次,每隔12h1次,连用14天;维持期:每次10mg/kg,每周3次,维持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脾大小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肝脾回缩和CMV性肝炎治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mg/kg和7.5mg/k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6.77%,高剂量组有3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5.23%,其余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转阴率79.03%,高剂量组转阴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7,P=0.074);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00)。结论:5.0mg/kg和7.5mg/kg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应优先选用低剂量,以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小儿巨细胞病(CMV)感染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对照组)和更昔洛韦、胸腺肽联合组(治疗组),对照组给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维持量5mg/kg,1次/d,连用14d;治疗组给予GCV剂量同前,加胸腺肽5mg静点,1次/d,疗程同前。各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MV—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无效率为18.7%。对照组总有效率57%,无效率为43%。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与常规对症处理在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患儿40例,进行非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8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诱导阶段的治疗剂量为7.5mg/kg,2次/d,连续2周;维持阶段治疗剂量为10mg/kg,1次/d,连续维持2个月);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包括蓝光照射、茵枝黄静脉滴注及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第2个月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毒学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各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各项指标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用药期间出现1例粒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升高,1例皮疹,经停药后3~5d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给予一定剂量的更昔洛韦进行早期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封云 《河北医学》2001,7(8):701-703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疗效。方法 :将 50例HCMV感染新生儿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2 5例。治疗组用更昔洛韦 ,每次 5mg/kg ,每日 2次 ,连用14d。对照组用干扰素 ,每次 1× 10IU ,每日 1次 ,连用 7d。二组均用FQ -PCR法检测血HCMVDNA判断疗效。结果 :更昔洛韦组用FQ -PCR法检测HCMVDNA转阴率 76% ,干扰素组转阴率 4 8% ,X =4 .16(P <0 .0 5) ,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HCMV感染疗效优于干扰素 ,但应注意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  相似文献   

10.
高成菊 《吉林医学》2008,29(3):194-195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0例CMV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32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维持量5mg/kg,1次/d,连用14d。丙种球蛋白400mg/kg,1次/d,连用5d。对照组(n=28例)予常规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MV-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无效率为18.7%。对照组总有效率57%,无效率为43%。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白血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62例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观察患者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与CMV感染及供受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100×109/L、疾病高危、移植后环孢素浓度低于200 μg/L的患者复发率高,而移植后CMV阳性及慢性GVHD患者复发率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高危(RR=3.296,95% CI:1.274~8.530,P=0.014)、无慢性GVHD(RR =0.167,95% CI:0.042~0.668,P=0.011)及CMV阴性(RR=0.285,95%CI:0.084 ~0.973,P=0.045)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L患者allo-HSCT后CMV血症是影响复发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监测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水平指导的抗病毒抢先治疗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CMV肺炎的22例患者, 总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评价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50例allo-HSCT患者中共22例发生24例次CMV肺炎(2.9%), 发病中位时间为+51d(+30~180 d), 16例(72.7%)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CMV血症, 6例患者血浆CMV-PCR持续阴性。23例次患者胸部CT上出现间质性改变(如弥漫的磨玻璃影、多发斑片影等)。治疗上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激素疗效较好, CMV肺炎总体治愈率为83.3%。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及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是CMV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P=0.034, P=0.023)。结论: 通过定量PCR监测CMV-DNA水平, 尽早诊断并给予适当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MV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的方法学及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以45例Allo-HSCT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供者、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IgG、IgM抗体,并进行多点动态观察.结果:45例患者163份系列标本,CMV早期抗原阳性75份,是在移植后6~242天首次检出,平均70天;其中≤45天出现阳性者26例,占58%.术前供、受者CMV-IgG抗体均阳性,CMV-IgM抗体供、受者各1例阳性,其中受者持续阳性.术后45例中21例出现CMV-IgM抗体阳性,首次检出时间在14~234天,平均127天,比早期抗原检出时间推迟近2个月.45例中因CMV感染而致间质性肺炎25例,占5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CMVpp5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快捷、准确、灵敏,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HSCT)后巨细胞病毒 (Cy 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抗病毒药物疗效。 方法 :选择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在我所行HSCT的 2 0 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前预处理采用化疗联合全身照射或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多数异基因HSCT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host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联合短程甲氨喋呤。CMV感染预防采用更昔洛韦 (ganciclovir,DHPG) 1 0mg·kg-1 ·d-1 ,分两次静点 ,移植前第 9天至移植前第 2天连续 8d。移植后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定期进行病毒DNA监测 ,CMV阳性或发生CMV病的患者应用DH PG或 /和膦甲酸钠或联合这两种制剂进行治疗。结果 :HSCT后CMV活动性感染率为 35 .6 % (72 /2 0 2 ) ;间质性肺炎最常见占感染人数的 4 4 .4 % (32 /72 ) ,单纯病毒血症占 33.3% (2 4 /72 ) ,CMV肠炎占 1 3.9% (1 0 /72 )。感染的高峰时间为移植后第 6 0~ 90天。DHPG或 /和膦甲酸钠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 6 0 %。经单因素分析证明异基因HSCT ,急、慢GVHD是HSCT后CM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移植前CMV血清学状态、预处理方案与CM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MV感  相似文献   

15.
Wang LR  Dong L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13-2116
目的:了解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感染现状。方法:采集72例allo-HSCT患者外周血标本680份以及53例供者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供者以及移植前、后患者HHV-7 DNA血症。结果:72例患者中有62例(86.1%)移植后至少1次检出HHV-7 DNA血症,中位时间为15.6(7~56)d。29例(40.3%)移植后出现持续性HHV-7 DNA血症。47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移植或配型相合的非血缘移植患者中持续性HHV-7血症的发生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接受不含ATG预处理方案的配型相合移植患者[24%(6/25),P=0.040]。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持续性HHV-7 DNA血症的发生率为44.6%(39/65),显著高于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0%(0/7),P=0.037]。HHV-7 血症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HV-7感染在allo-HSCT后患者中很常见,且其持续感染与预处理方案中ATG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移植后IFI发生与转归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93例单中心allo-HSCT患者移植后IFI发生率和转归,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供者来源、HLA配型、干细胞来源、白细胞植入、移植前IFI病史和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急性与慢性GVHD对IFI发生和转归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IFI 2年累计发生率为34.0%±4.0%,一级与二级预防突破性IFI发生率分别为3.8%与21.1%(P=0.000);84.2%患者IFI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在可检测的病原菌中,霉菌与酵母菌分别为68.1%与27.7%;肺部与非肺部感染分别为84.2%与15.8%.IFI治疗总有效率为67.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2%;移植后初发感染与复发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FI相关致死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后IFI以肺部霉菌最常见,有IFI病史患者不是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琳  赖永榕  马劼  刘练金  李静 《广西医学》2008,30(5):626-627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 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 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感染部位最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8.
Huang XJ  Jiang Q  Chen H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Zhang YC  Liu KY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097-1101
目的评价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对31例Ⅰ—Ⅱ度急性GVHD(aGVHD)、慢性GVHD(cGVHD))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post-DLI)GVHD患者予以甲氨蝶呤5或10mg,静脉点滴,每5~7d1次,直至GVHD症状消失/缓解、判断甲氨蝶呤无效或毒副作用不能耐受。结果aGVHD组、cGVHD组和post-DLIGVH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5%和100%。皮肤型、肠道型、肝脏型、口腔型和眼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0%、71%、75%和100%。甲氨蝶呤相关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本治疗可减少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小剂量、短期内应用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Allo-HSCT后的Ⅰ-Ⅱ度aGVHD、cGVHD和post-DLIGVHD。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PBSCT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22例发生CMV血症,6例出现CMV病。其中2例发生CMV间质性肺炎(CMV-IP),均治疗无效死亡。通过CMV-DNA检测,对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同时减少可能导致CMV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则可降低CMV病发生率。结论CMV病是异基因PB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组所采用的方法可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及CMV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法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巨细胞病毒(CMV)DN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之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18例患者,自移植应采用RQ-PCR每周监测血浆CMV-DNA水平,6×102拷贝/ml视为CMV-PCR阳性.结果 共136例患者(42.8%)检测出1025例次血浆CMV-DNA阳性,首次阳性出现的中位时间为42 d,最高拷贝数及初始拷贝数中位值分别为1.5×104拷贝/ml和4.5×103拷贝/ml.318例患者中共发生CMV肺炎及肠炎23例,累积发病率为7.2%.14例患者在发生CMV病之前出现CMV血症,4例在出现临床表现后方检测出病毒阳性,另有5例CMV血症阴性的患者诊断为CMV疾病.发生CMV病的患者其CMV-DNA最高拷贝数高于未发生组患者(4.3×104拷贝/ml比1.3×104拷贝/ml,P=0.009),但初始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03拷贝/ml比4.7×103拷贝/ml,P=0.63).CMV-DNA最高拷贝数随着发生CMV感染的次数增加而增高,在发生CMV感染1~4次的患者中,中位数值分别为82.6×102、261.3×102、440.8×102和10 659.0×102拷贝/ml(P<0.01),且CMV肺炎及CMV肠炎发病率也从2.7%(5/182)明显上升至50%(2/4)(P=0.001).结论 采用RQ-PCR法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CMV-DNA水平对CMV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MV-DNA拷贝数及多次感染者预示着CMV病发生概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