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对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及术中特殊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8例,其中2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7%(2/54)。心包、纵隔引流多开胸止血3例,室颤3例,脑梗死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例,半年后再手术。二尖瓣置换3年后出现下消化道出血1例。二尖瓣置换半年后出现SBE而行双瓣置换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防治术后并发症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2000年06月-2008年12月,我们为重症心脏瓣膜病56例实施了瓣膜置换术。现将其术后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月~2004年8月,我们共为33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收缩末直径(ESD)≥6.0cm,舒张末直径(EDD)≥8.0cm]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4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27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同时行三尖瓣环缩术12例,左房折叠术11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7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脑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4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4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直视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8.45%。出院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无死亡患者。结论 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围术期处理,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并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特点。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共对16例老年患者(60~69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AMVR)4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16例患者均置换机械瓣。结果本组早期生存15例(93.8%),死亡1例(6.2%);出院后随访2~7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2例,Ⅱ级3例。结论随着心肌保护水平的提高,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完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王宏涛  杨书强  张华 《山东医药》2008,48(47):66-67
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6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有449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18例(3.85%),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后壁破裂、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机制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认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我们对29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现对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05例,术前常规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并有针对性地营养心肌细胞,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控制合并症;手术均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及温-冷-温的心肌保护模式;本组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MVR+三尖瓣成形术(TVP)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MVR10例,AVR+MVR+1TvP4例,AVR29例,AVR+TVP5例,AVR+二尖瓣成形术(MVP)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59例,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41例,未保留瓣下结构18例。术后应用药物维持血压、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并选择性应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或气管切开。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59~28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79min。术后发生并发症42例,对症治疗后康复29例、死亡13例。LVEDD≥80mm或LVESDI〉65mm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8%)及病死率(19.6%)明显高于LVEDD〈80mm及LVESD〈65mm的23.7%、6.8%,P〈0.05;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未保留瓣下结构者,但P〉0.05。结论术前周密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心内结构,术后及时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巨大左心室重症瓣膜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 34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人 (L VEDD>70 mm,L VESD>5 0 m m,EF<0 .5 ,FS<0 .2 5 )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方法分别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 ;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和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瓣膜缝合采用连续缝合。结果 本组治愈 32例 ,早期死亡 2例 ,术后C/ T、L VEDD较术前明显改善 (P<0 .0 1) ;L VESD、L VESVI也较术前改善 (P<0 .0 5 )。 L VEF、L VF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随访 6个月~ 7年 ,晚期死亡 2例。心功能恢复 级者 2 1例 , 级者 8例 , 级者 1例。结论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仍应考虑手术治疗 ,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对手术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和心脏不停搏技术的应用及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均采用机械瓣。患者术前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47例。共行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7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6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7例,左房成形术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认为良好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52.6±17.2)岁。术前以改善心功能为主,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术中注意保护心肌,尽量保留二尖瓣瓣下组织,积极处理巨大左房及三尖瓣返流。术后强心、扩管、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防治心律失常,并合理的心脏康复治疗。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4%(2/58),死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随访56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死亡1例。结论: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重视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的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巨大左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左室(LVEDD≥70mm)病人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施行瓣膜置换术的19例巨大左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6.6±1.36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57.3±2.07mm;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5例;行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MVR+AVR+TVP术6例,BENTALL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早期死亡;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7例;出血1例;肝功能不全10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的正确把握和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及时准确地围手术期的术后处理是巨大左室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中使用改良超滤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加用改良超滤,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十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复温开始超滤,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开始改良超滤,超滤时间和超滤量以红细胞压积来决定,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速度和滤出量。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改良超滤能高效超滤多余水分减少机体水肿和滤出炎症介质减少炎性反应,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顺应性,明显提高术后心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和每搏指数,减少术后早期尿量,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滤会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所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房均在换瓣术同时施行左房折叠术,以改善巨大左房对左主支气管、肺及左室后壁的压迫,有科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本文讨论了巨大左房的诊断依据及左房折叠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48-3150
目的探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9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极化液组(对照组)和含磷酸肌酸极化液组(观察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脏指数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心脏复跳率(89%)、术后24 h的心脏指数(2.72±0.5)、射血分数〔(60.1±8.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19.64±7.61)U/L〕,肌钙蛋白I〔(0.75±0.36)ng/ml〕,心律失常发生率(35.3%),术后24 h酸中毒发生率(12.3%)均较对照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36.18±8.21)U/L〕,肌钙蛋白I〔(1.45±0.89)ng/ml〕,心律失常发生率(59.8%),术后24 h酸中毒发生率(21.2%)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前后应用含磷酸肌酸极化液有显著保护心肌的作用,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是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发生脑卒中并发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伴发率约为12%,目前国内尚未见瓣膜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的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20.
167例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缪文瑞  杨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2061-2062
国外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病死率为5.0%-14.5%.鉴于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如何通过更好的外科治疗手段来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笔者对老年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时是注重围手术期各环节的处理,并在手术矫治方法上做了某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