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乡钩端螺旋体病历史疫区人与家畜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率2.06%;猪隐性感染率8.00%,朱未检出。古城乡曾于1976、1979年发生由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洪水型和雨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虽然在其后的15年中无人间钩端螺旋体病发生,但猪的感染率仍较高,说明钩端螺旋体仍在猪中循环,山西已经成为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钩端螺旋体病经济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该病,其动物宿主主要是带菌的鼠和家畜。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可导致宿主动物的迁徙,疫水范围扩大,人们接触疫水机会增多且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该病的流行。我省是全国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年来发病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在我省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近几年,我们从发病状况、自然因素、动物宿主等方面对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0~1996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探讨周健先(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市55000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贵州省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省流行已30多年。90年代部分县市常发生小范围的局部流行,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梅毒螺旋体TpN15重组抗原的克隆与表达;杭州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 为探索我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规律,提供预防的科学依据,1988年7月至9月,我们选择苍山莱阳、日照为监测县(市),按统一的调查方法,对10个自然村进行有关钩端螺旋体人、畜中感染或带菌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次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为人兽共患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保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和家畜等。 1972~ 1975年由于洪涝造成钩体病两次流行 ,我们对有关宿主动物作了带菌调查 ;1992~ 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和河南省防疫站等单位联合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课题 ,我们承担了部分调查项目 ,对其有关宿主动物又作了带菌调查 ,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和方法不同地域生存众多的动物种群 ,啮齿动物是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钩体自然疫源地分布随地形、气候、降水量和水系分布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1987—1989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我国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的重点地区,病例分布很广,疫源地类型和传染源种类较为复杂。1958~1978年间曾发生多起大流行,随后疫情虽一度有所下降,但近年又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县份均在30个以上,个别县暴发流行。初步调查发现某些疫区流行菌群发生变迁,接受菌苗免疫的人群中仍有不少发病者,值得重视,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流行严重,自1955年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累计病例240多万我,列亡病例超过2万人。钩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钩体病流行,必须加强对钩体病传染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野鼠是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猪、犬、牛等。目前,监测传染源带菌率主要是靠钩体菌分离培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杂菌污染、培养基质量不高、农药的使用等,致使钩体培养阳性率不高。因此,本文介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钩体病传染源带菌率监测,提高钩体病的疫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1988-2003年雅安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调查;1998-2003年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监测结果分析;我国4个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福建省新丙五价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后反应与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湘西高寒山区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湘西自治州卫生防疫站梅华,陈清,龙理良,包贤聪,陈万琪,彭延凤永顺县卫生防疫站赵永安,兰世臣,陈斌,吴翔生湘西永顺县高寒山区松柏乡一带1986年9~10月曾发生一起钩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经1987~19...  相似文献   

11.
福建浦城县28年来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福建浦城县卫生防疫站郑一民,王榕生,黎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潘亮浦城县位于闽、浙、赣三省结合部,自1963年发现首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以来,年年均有病例发生,持续流行28年,疫情波及各个乡、镇。1988年以...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危害我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急剧增加,到1996年止,发病已超过13.7万例。我省历史上钩体病曾多次暴发流行,如1965年钩体病暴发,全省病例达4万余人,发病率为140.38/10万,死亡90人。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钩体病暴发流行疫情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钩体病的再度暴发,我们分析研究了全省历史上规模较大的10起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疫情资料来源全省钩体病暴发县市调查资料和上报疫情资料。二、血…  相似文献   

13.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加利福尼亚再次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但在美国大陆却很少诊断为该病。从1982年到2001年,大多数报道的病例为健康成年白人接触了污染的湖水后发生。我们报道近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5例人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以及该州最早记录的人钩端螺旋体病的同源爆发,并对随后的环境调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病是湖北省重点流行的传染病 ,从 1960年报告钩体病人以来 ,至 1999年累计发病 15万余例 ,病死 2 0 0 0余例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 10位。为了控制钩体病流行 ,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我们从 1990年开始 ,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 ,在长江流域一带选择了仙桃、宜都、新州等市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钩体病监测点 ,进行了传染源、血清学等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各监测点收集当年人口、气象、牲畜饲养方式、钩体病人流行病资料等。1.2 人间钩体病疫情监…  相似文献   

16.
<正> 蛙类作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宿主动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于1991年7至9月,在钩体病疫源地调查中,从630只蛙中检出钩端螺旋体7株,其中流感伤寒群临6型2株。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以黄疸出血型RGA菌株对所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特异的DNA克隆片段序列为基础合成聚合酶链反应引物G1G2。用该对引物扩增各群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微量DNA,均获阳性结果,对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其他细菌不扩增。纯化的钩端螺旋体DNA5pg经聚合酶链反应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5fg即相当于1条钩端螺旋体DNA量的扩增产物。将该对引物扩增早期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MAT和dot-ELISA阳性率。由此表明,PCR技术是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方法,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七日热群及赛罗群宿主动物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七日热群及赛罗群宿主动物问题探讨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杨文映,陈明华,杨向东,庞敬文,杜春红随着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深入发展,家畜病原学、血清学检测资料的充实,愈显重要。钩体血清群与宿主动物之间的主次关系也愈加明朗化。根据我们在云南的...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结构基因及rRNA基因研究进展李春好综述时曼华审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十分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从1886年Weil医师首次报告本病以来,在钩体病的病原学、病理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菌苗的研制等方面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