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优良的海上医疗后送能力是构建“深蓝”卫勤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多年海上卫勤保障实践、科研、训练及演习经验,文章系统总结现代远海海上医疗后送的特点,结合新版全军战伤救治规则,构建从单兵自救互救、舰艇救护所急救、编队救护所早期救治、医院船早期和部分专科救治到岸基医院/岛礁医院/海外保障基地医院专科救治的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并提出未来海上医疗后送应形成包括援潜救生、核事故医学救援、落水飞行员搜救、两栖作战保障等相关体系的综合医疗后送救治网络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未来高原寒区作战伤病员医疗后送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高原寒区复杂环境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环境对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影响的分析。发现现行医疗后送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适应未来高原作战的新型医疗后送模式。方法:通过对以往自卫还击作战资料和现代局部战争医疗后送工作的分析。提出适应未来高原作战的更为科学的医疗后送体制。结果:目前伤病员医疗后送中存在的三个薄弱环节;一是伤员相对集中,易大量集中滞留于火线;二是师以前卫勤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三是师救护所和野战医院位置重叠,卫生资源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针对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取消营救护所,卫勤力量加强至火线;(2)师团混合编组,扩大团救护所救治范围;(3)战役后方只设一级医院;(4)根据未来高原寒区作战需要,建立立体化后送网络。结论:采取上述医疗后送卫勤保障措施,可使伤员获得专科治疗的时机提前1-2个救治层次,有利于伤员尽早接受专科治疗。减少轻伤咒和部分中度伤员向战略后方救治机构的转运量,提高治愈归队率。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急救车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1急救医疗体系与急救车急救医疗体系,是人们通过对战争、自然灾害中伤病员实施抢救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医疗体系,即急救医疗中心或急救站。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行的急救医疗系统,是由院…  相似文献   

4.
刘庆来  何君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I0001-I0001
由66267部队自主开发的一种战时伤病员救护的功能模块“寓于旅、团救护所的快速机动救治单元”目前研制成功。该救治单元针对岛屿、山地特殊环境或执行特殊任务时野战救护所展开困难、伤病员无法后送或营救护所需要快速支援等情况,可快速组成医疗救治分队,承担并完成前进和预备救护任务,能够迅速对危重伤病员进行紧急救命手术和抗休克治疗,达到快速有效、机动灵活、生存率高、实效性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的:探讨我军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系统的急救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46例急危重伤病员的救治,分析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方舱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心理干预的关系。结果:野战医疗急救方舱共收治急危重伤病员46例,抢救成功率100%。结论:现代化的急救设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是野战医疗急救方舱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具有冲突程度不一、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官兵救治需求不定且时效要求高,加之事件现场施救条件恶劣和参与救治力量多元,对医疗后送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医疗后送救治阶梯是有效救治官兵生命,减少死亡率、伤残率,做好医疗后送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总结以色列等国和我军医疗救治阶梯设置的经验,结合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设置的现状,对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医疗服务保障的高效运行,确保了所有伤病员都享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治和医疗保健服务。奥运期间。156个奥运场馆医疗服务站点、24家定点医院、奥运村综合诊所,使每一位涉奥伤病员均享受到了国际化、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高水平的现场急救转运服务、医疗救治与医疗保健服务。残奥会期间,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卫勤保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医疗后送是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现代卫勤的重要内容。重点分析现代医疗后送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探讨医疗后送对生物科技的技术需求,从医疗后送救治种类、后送工具和伤病员信息流传递和医疗后送体制4个方面分析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医疗后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后危重伤病员的紧急医疗后送工作,提高灾后危重伤病员后送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玉树地震及舟区泥石流灾害后危重伤病员紧急医疗后送中的相关资料,总结经验。结果:全部伤病员均安全送抵目的地,保证了伤病员的有效救治。结论:严密的组织、完善的后送装备的准备及严格的后送管理是确保危重伤病员紧急医疗后送工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阐述智慧医疗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平台架构、平台功能以及技术挑战等,提出构建远程急救和移动急救信息化平台、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联合救治医疗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心电监测与高危人群预警平台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指导教育平台4个子平台,形成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信息平台,实现现代智能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医疗救治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达到医疗救治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救治服务质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理论认为,灾害是地球表层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如果说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那么通过对灾害引发的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灾害救治力量进行合理利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所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5.12”汶川大地震,本院作为灾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诊治伤病员3000余人,仅灾后24小时就诊治逾1000人,面临伤病员数量大、发生集中、伤病种类多,救治具有急、难、险、重,现有医疗人力资源明显短缺等特点,必须合理利用“准医疗力量”,加强救治力量,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将急诊急救与疾病危重期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效率性。通过创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水平,搭建平战结合我军卫勤保障任务准备平台,形成军队医院急救医疗优势,促进我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创伤救治和以创伤救治为特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军卫勤保障任务的职能要求,应作为部队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野战急救车应用特点及远程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本文对急救车的发展及特点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国际准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实施和相关注意事项。方法结合国际维和任务区热带沙漠气候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特点,归纳总结执行任务需携带的自我维持物品、药品设备,队员的自我保护以及护送伤病员的安全保障措施。结果在维和任务期内,空运医疗前接、后送伤病员总计29批次,共救治伤病员77名,无伤病员死亡病例,无延误诊断、救治及处置不当加重病情的病例。结论总结的做法是顺利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保障,是空运医疗后送系统必要的完善和补充,可为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灾害医学救援实践基础上,介绍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做法,探索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陆地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现状,提出研发技术先进、设施齐备、能够满足灾害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快速高效急救,以及大批量、长距离伤病员后送救治装备;并配套研制全程行进间救治指挥决策系统予以衔接,使各种大型移动医疗急救装备综合配套形成体系,以提高灾害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健康大视野》2009,(3):9-9
广西南宁市将于2009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南宁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在《条例》颁布之前,南宁市社会急救医疗还没有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统一管理,多家医院同时出车抢救一名病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抢救。《条例》中规定,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及转送医疗机构接诊的“院前救治”。急救医疗站实行24小时急救医疗值班制度,接到“120”调度中心指令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医疗救治特点和原则,基于军队平战时卫勤保障流程理论,利用运筹学原理,优化设计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在综合医院院内救治流程,明确流程设计的思路与目的。通过优化,将院内救治工作划分为:应急准备、分诊急救、专科救治和康复治疗等阶段。运用网络技术,对每个阶段各个工作节点和路线进行描述,从而确定了城市维稳批量伤病员院内救治工作的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通过组织指挥和管理,保证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的如期实现,实施救治机构的标准化作业,确保伤病员救治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要确保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医院还需建立救治流程管理制度体系,通过PDCA循环,在实践中不断校正和优化流程设计,以制度形式,保证团队对标准化流程掌握和运用,推动流程设计的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优化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研究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人群施工作业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机制、医疗后送力量配备、医疗后送阶梯转运时间、运力储备及使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数据,比较救援成效。分析我国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作业施工应急医疗保障体制经历了3个不同历史阶段并分别对应3种不同模式。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联合协调指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级救治阶梯运力不够;二级阶梯急救快速扩增能力不足;三级阶梯距离太远;各阶梯间存在缺乏配套的直升机转运与固定翼飞机转运等问题。提出高原高寒区大规模人群施工作业应急医疗问题复杂,其内在的救援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未来需要构建更加有弹性的医疗后送阶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现救护艇医疗信息共享,提高伤病员救治效率.方法:构建医疗系统局域网络,运用射频识别、条形码、数据库和综合试验技术,研发应用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和组织指挥等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使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的卫生资源配置,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20.
“反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及对卫生装备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反恐”卫勤保障能力总体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反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卫生装备的需求,指出我国应重点发展急救装备、治送结合的伤病员后送装备、移动式野外医疗单元和环境生存装备等四类“反恐”卫生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