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环与单环套扎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出血急诊内镜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75例急诊内镜诊断为EV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多环或单环橡皮圈套扎治疗,分为多环套扎治疗组和单环套扎治疗组。多环套扎治疗组40例,根据EV程度给予单位点2环、3环或4环套扎治疗;单环套扎治疗组35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须先给予硬化剂聚桂醇+组织胶+硬化剂方法注射治疗。单环套扎治疗再出血患者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结果:多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8例,基本消失26例,EV消失率85%;单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5例,基本消失15例,EV消失率57%;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年再出血率多环套扎治疗组为5%,明显低于单环套扎治疗组的23%(P<0.05)。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的再出血患者曲张静脉明显消失。结论:多环套扎治疗EV效果优于单环套扎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药物洗脱支架的不断发展,为新一代生物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1]。金属支架虽然具有较强的血管机械支撑力、减少回缩率等优点,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金属支架的永久性遗留阻止了靶血管的重塑,损害血管的正常几何形态,易于诱发血管局部炎症反应,促使新生粥样斑块形成,由此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2];此外,永久性金属药物洗脱支架还会阻碍患者今后进行磁共振等检查[3]。生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对122例绝经后行金属单环宫内节育器(IUD)摘除术失败的妇女,采用不同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后再次摘除IUD,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放置母体乐宫内节育器6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 7月~ 1999年 7月 ,我们采用母体乐宫内节育器(IUD)进行避孕 ,并与同期使用金属单环避孕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采用母体乐宫内节育器者 6 2 0例 ,作为观察组 ,其中年龄 2 4~ 30岁 46 8例、31~ 40岁 142例、41~ 43岁10例。采用金属单环者 390例 ,作为对照组 ,其中年龄 2 3~ 30岁 2 70例、31~ 40岁 10 2例、41岁以上 18例。两组素健 ,妇科检查正常 ,无放置节育器 (简称置器 )禁忌症。观察组人工流产置器 12例 ,哺乳期未转经 (从妊娠停月经到置器时未出现月经 )者置器 2 6 4例 ,经后 (除上述两种情况 ,经期过后 )置…  相似文献   

5.
52例带宫内节育器(IUD)妊娠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置器到受孕1个月至16年。其中带金属单环者42例,官形环6例;月经干净后放置40例,人流术中置环8例,4例为哺乳期放置。  相似文献   

6.
1977年进行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启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时代.随后经历了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降解支架.聚合物材料可降解支架因径向支撑力不足,降解产物对血管壁产生较持续的炎症等问题,并非完美.近年来发现可降解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持久性.现论述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的优...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检测IUD伴子宫出血的探讨──附44例报告姜琪,丁慧娟我院利用官腔镜技术对宫内节育器(IUD)伴子宫出血作一检测,并与传统检测方法加以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院自1988~1990年间对IUD(金属圆形单环)伴子宫出血,含月经过多、不规则...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治疗常规手段,但在处理复杂冠脉病变时,经桡动脉PCI治疗往往会面临指引导管支撑力不足的问题。选用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是处理复杂病变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多钢丝技术、球囊锚定以及子母导管技术等临床常用的增加指引导管支撑力的方法,并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5进6子母导管技术因其应用方便、有效、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对于维持输送系统的稳定以保证介入材料通过,以及颈动脉支架释放至关重要,但可检索到的关于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拟对目前已有导引导管支撑力的相关研究进汇总,对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一些经桡动脉途径PCI新技术和器械使用进展。1经桡动脉途径PCI导引导管的选择及应用选择理想的导引导管是经桡动脉途径PCI成功的关键,获得良好同轴性和支撑力是选择导引导管的首要条件。既往经股动脉途径PCI使用的导引导管应用于桡动脉途径时,支撑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研究证实,Judkins导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比经股动脉途径支撑力降低约60%,而长头(long-tip)导引导管(EBU、XB等)支撑力降低只有8%[1]。Ikari-L型导引导管特有的第1弯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冠状动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中应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27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CTO特点、网篮导丝使用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术中均使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协助逆向导丝体外化,平均用时(3.5±5.4)min,其中单环网篮导丝协助微导管通过病变6例。2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未能成功置入支架。术中未发生单环网篮导丝引起的夹层破裂、导丝断裂、圈套器不能松解、血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结论逆向介入治疗CTO过程中应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协助逆向导丝进入正向指引导管,完成逆向导丝体外化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放置IUD技术与术后监护,现对19例IUD异位行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9例均为本院计划生育门诊或外院取器失败诊断为IUD异位而收住院者。在子宫穿孔12例中,发生在村级3例,乡级8例,县级1例。IUD类型:不锈钢宫型1例,余为金属单环,均为封闭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90年开始,分别开展了单环套扎器和五环套扎器的临床应用,现就两种套扎器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1.对象与方法:80例患者系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0-1999年住院患者,男57例,女23例。年龄24-72岁,平均4867岁。根据使用套扎器的不同分为单环套扎组(单环组)和五环套扎组(五环组)。单环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832岁。食管曲张静脉2级3例、3级18例、4级6例、5级4例。五环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8.67岁。食管曲张静脉2级6例、3级万例、4级13例、5级6例。治疗仪器用Pent…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由可吸收多聚物为平台,具有与金属支架相当的的支撑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既可以暂时支撑管壁,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还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实现局部控制释放,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的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但支架内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影响冠状动脉支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上给患者造成的负担,这些都限制了冠状动脉支架的进一步应用。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具有与裸金属支架相当的支撑力及良好生物相容性,可有效降低再狭窄率和血栓形成,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市腹泻病原菌株耐药性变迁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6年西安市腹泻病监测、食物中毒及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的沙门菌127株,志贺菌79株,采用VITEK-Compact AST GN13革兰阴性菌药敏鉴定卡进行MIC值检测,并用18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采用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使用PulseNet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7株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0.55%和80.31%,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7.4%,对头孢一、二代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完全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药物完全敏感,对部分头孢三、四代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79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0.49%和50.63%,对头孢一、二代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完全耐药,对部分头孢三、四代、单环内酰胺类,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1.66%,并存在5重及以上耐药株,PFGE检测75株宋内志贺菌和79株沙门菌均出现67种不同带型,51株福氏志贺菌出现44种不同带型。结论西安市2005-2016年所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多重耐药严重,PFGE带型呈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经胃镜使用套扎器单环套扎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胃镜使用套扎器单环套扎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7例经超声胃镜微探头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有弹性的单环套扎治疗.结果:57例患者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穿孔、出血).1例1 mo复查时病变无改变,给与重新套扎.经过1 mo、3 mo及6 mo的胃镜随访,所有病例无复发,无不良反应.结论:经胃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有弹性的单环套扎术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在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患者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均采用右侧桡动脉穿刺,选择JL 3.5或JL 4.0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PCI,根据病变情况必要时应用双导丝技术或5进6子母导管技术增加指引导管同轴性和支撑力。慢性闭塞病变常规应用微导管增加指引导丝支撑力,以便于更换导丝。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为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8例为严重狭窄病变,同时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使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PCI,7例应用JL 3.5指引导管,4例应用JL 4.0指引导管。2例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基础上应用5进6子母导管,其中包括1例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4例应用双导丝技术增加支撑力。3例慢性闭塞病变在微导管支持下均成功行PCI,其中1例先应用双导丝技术、后5进6子母导管增强支撑力。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共置入支架19枚,每例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3(1.7±0.7)枚,置入支架长度为18~99(44.1±23.8)mm。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栓塞或夹层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心脏压塞及支架血栓等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12个月,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病变,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可以选择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行PCI,支撑力不够时,可辅以其他增加支撑力的技术,如微导管技术、双导丝技术、子母导管技术等完成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内镜下金属钳夹术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8例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行内镜下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内镜下金属钳夹治疗.统计两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结果 实验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0.
狭窄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是目前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基于球囊的PTA治疗与通路通畅率不佳有关。因此,不同类型的支架开始应用于血管通路狭窄的治疗。其中,覆膜支架因同时具有机械支撑力及生物性屏障防止内膜增生,应用逐渐广泛,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覆膜支架在血管通路不同解剖部位狭窄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