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对院前急救护理进行了论证,主要包括护士的组织管理、现场急救管理、转运和途中监护的管理、以及急救要素的管理等4个方面。认为规范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和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法律意识、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提高,能促进护士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覃艾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3)
目的:总结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经验,提高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接诊外伤6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当场死亡8例,安返医院594例.结论: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现场伤情准确的评估并急救,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院前外伤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7.
8.
<正>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急与救的阶段。其任务为现场紧急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疾病,抢救病人生命,恢复生命体征,能快速安全转运病人,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1]。在院前工作中,为病人提供规范、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可大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致残率、致死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规范的护理服务对院前急救有重要的意义。1院前急救护士的培训[2]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对10家一级甲等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薄弱;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多。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意识,加强院前急救护理行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法律行为是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的巨大负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联合用药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和耐药菌株的流行等原因,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耐多药结核病也逐渐增多,给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优化的耐多药结核病护理模式进行了整理和阐述,旨在提高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结论 探索高效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过程中有着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创伤的发病规律及院前救护措施,以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 对我院962例由"120"指挥中心调度出车救治的社区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创伤的特点是以交通事故所致的多发伤为主;院前救护措施主要是包扎、止血、固定、吸氧、静脉输液、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等,其中包扎止血固定术占92.7%.结论 早期对创伤患者快速的应急处置与正确的医疗救援十分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正确的护理管理、准确的医护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12例为急救组,以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85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 2组入院前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常需大量和(或)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使机体易受多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结核菌等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文献报道,SLE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结核感染和肺外结核感染多见。因此,如何加强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提供有效证据,为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完善宣教资料与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由经过选拔及培训过的有经验的护士作为个案管理师,对2013年1—6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将其设为试验组,将2012年同期收入的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进行治疗依从性、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测量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再入院率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时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为(46.5±3.8)分,对照组为(39.2±4.8)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8.912,P<0.01);试验组出院6个月时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分别为(10.37±2.73) mmol/L,(362.35±65.76)μmol/L,(3.62±0.69) mg/L,对照组分别为(12.13±2.49) mmol/L,(412.90±88.43)μmol/L,(4.04±0.87)mg/L,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5,-3.132,-2.431;P<0.05);试验组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71,-0.955,0.466;P>0.05)。试验组出院6个月内再入院>1次患者占12.5%,对照组占37.5%,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67,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控制状况,减少再入院率,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急重症病区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精神科急重症病区(PICU)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7年3月PICU作为研究对象,将PICU分为2003年4月-2005年3月与2005年4月-2007年3月两组垂直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护理人员按常规排班制及实施常规工作制度。研究组实施常规排班与弹性排班制相结合的方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在原有基础上制订和健全与PICU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了4.39%;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了40%;患者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发生例次研究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2.48%和46.07%。结论制订和实施与PICU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符合PICU的需求,能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率,降低护理风险,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压疮伤口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压疮护理管理科学化的方法。方法成立伤口小组,制订压疮危险评估表、压疮情况报告表及会诊制度,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汇总,随时向护理部汇报,使护理部能及时纵观全院的压疮伤口情况。结果压疮伤口小组成立两年内,共会诊980例病人,其中会诊压疮793例,治愈740例,好转13例,未愈出院或死亡40例;会诊压疮危险评估187例,发生难免压疮1例,平均每周到各相关科室会诊10-28人次。与小组成立之前相比,治愈压疮天数减少4~6d,好转压疮天数减少3~6d,病人住院期间因压疮产生的住院费用减少50~137元。结论压疮伤口小组的建立对压疮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督促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压疮护理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老年CCU患者护理质量。方法对在老年CCU病区住院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制定CCU病区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并落实,最后征求患者意见。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和实施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投诉率和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87.50%上升到98.33%(P〈0.01)。与实施前比较,常见护理投诉率从10.83%下降到3.33%(P〈0.05),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从14.17%下降到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对预防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