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们应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5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收治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患儿 15例 ,均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 和脾切除指征。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3~ 6年 ;栓塞治疗前末梢血小板 (10~ 2 0 )× 10 9/L 8例 ,(2 1~ 30 )× 10 9/L 7例。对照组 8例为同期收治的难治性ITP脾切除患儿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5~ 8年 ;术前血小板平均 2 …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病。部分病例病程迁延 ,对多种药物效果病程长 ,疗效差 ,症状难以控制的患儿称为难治性慢性 ITP。我院从 1991— 1999年共收治 ITP患儿 14 8例 ,其中 18例为难治性 ITP,我们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及疗效标准18例难治性 ITP的诊断符合 1998年山东荣城会议制定的标准。二、对象18例 ,男 4例 ,女 14例、年龄 14月— 10岁 ,病程均在 2年以上 ,最长达 8年、强的松( 2 mg/ kg·日 )口服 ,疗程大于 4周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 3 0 mg/ kg·…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房(ITP)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有关难治性或慢性ITP的治疗进展很快。根据ITP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脾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12例小儿难治性IT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2年10月一199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共53例,其中12例为多次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标准,并符合脾切除指征。””‘12例患儿女8例,男4例,女男之比为2:1,年龄8一15岁,平均年龄11士2.06岁。发病时间0.5—3年,平均2.2士0.3年。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1.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2~2003年住院ITP病例。分型并记录性别、年龄、血小板数、出血程度、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急性与慢性、难治性ITP病例资料。2.对病程达0.5年以上患儿发信随访。3.总结死亡病例资料。结果ITP患儿262例,其中急性ITP 235例(89.7%),慢性24例(9.2%),难治性3例(1.15%)。1.急性组<6岁高发(81%),常有明显诱因,治疗恢复快。2.慢性、难治性组>6岁较多(33%),无明显诱因,治疗有效率低,恢复时间长。3.发病多为血小板重度、极重度减少(83.5%),临床多为轻度出血(70.2%)。4.随访66例:急性ITP18例6个月后确诊为慢性ITP;2例随访时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0%)慢性/难治性ITP病程6~12个月自行缓解。5.死亡1例,为慢性型,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死亡。结论1.儿童ITP以急性为主,恢复快,预后好。2.部分慢性、难治性ITP患儿有自愈可能。3.切忌过度治疗。4.疗效不佳者需再评估。  相似文献   

5.
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常规使用或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6个月内完全恢复率为90%,仍有7~10%的患儿转变为慢性过程。对这些患有慢性难治性ITP儿童的治疗仍有争议。迄今,所有药物都来能显示出一致性的疗效,某些药物还表现出严重的副作用。本文用秋水仙碱治疗慢性ITP,经验如下。病例和方法14例患儿,年龄2~10岁(男8,女6)均具有典型ITP临床症状及骨髓象,且症状已持续6~36个月。在本疗法治疗前8例、4例、2例分别用强的松、强的松加VCR(长春新碱)、强的松加达那唑治疗,疗效差。本组秋水仙碱用量为0.1~0.3mg/d,分次口服2~6个月,并隔日服用或不用强的松治疗(1mg/kg)。每4~6周进行一次血小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严重。近年来国外报道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VitC)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我们采用静脉输注大剂量VitC治疗12例小儿ITP,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2例选自1992年1月~10月的住ITP患儿,均符合全国会议所订的诊断标准。男女各6例;年龄最小3个月,其中 <3岁2例,~7岁5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88~1991年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39例ITP患儿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在50×10~9/L以下,具有典型ITP骨髓象,其中急性型37例,复发型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7岁),其中中度6例(血小板≤50×10~9/L~25×10~9/L),重度7例(血小板<25×10~9/L~10  相似文献   

8.
α 干扰素在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ITP)方面不乏成功的报道 ,而在儿科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尚不多。我院自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ITP患儿 2 15例 ,其中 2 5例病程迁延 ,为慢性ITP ,我们对其中 7例病程均在 2年以上者加用α 干扰素治疗 ,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对象 7例 ,诊断均符合 1998年山东荣城会议制订的慢性 (难治性 )ITP的诊断标准。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2个月~ 12岁 ,平均6 6岁。病程均在 2年以上 ,1例病程已 5年。 7例患儿初始治疗 ,均使用过地塞米松(0 2 5~ 0 5mg Kg·d)静滴 …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2例 ,采用α 干扰素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ITP患儿的诊断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急性型 6例 ,慢性型 6型。年龄 3个月~ 12岁 ,病程 3天~ 4年 ,血小板 <10× 10 9 L者 1例 ,10~ 2 5× 10 9 L者 5例 ,2 5~ 5 0× 10 9 L者 5例 ,5 0~ 10 0× 10 9 L者 1例 ;骨髓为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血小板少见。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慢性ITP6例曾接受皮质激素、维生素C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测所有血小板减少的住院婴幼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清细小病毒B19抗体;并将45例难治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则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 细小病毒B19抗体检出率在难治性ITP婴幼儿中明显增高;应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在激素使用时间、显效率、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应用常规剂量的对照组,而血小板上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难治性ITP的病因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干扰素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治疗ITP优于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现将我院儿科自1990年~1994年底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难治性ITI>1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岁7例,~7岁6例,~11岁3例,以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多见(sl·25%)。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6个月。16例ITP患儿人院时血小板计数多在60X10’/I。以下,全部病例均有骨髓化验,具有典型的I’-fl--3骨髓象。而且均为急性型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者,最少复发2次…  相似文献   

12.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皮质激素在慢性ITP的治疗中仍作为首选药物,大多数患者最初对皮质激素有反应,但在激素减量时病情反复。干扰素(IFN)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生物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慢性ITP已有10余年历史,取得良好疗效。我们自1998年1月至2002年8月收治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采用α-干扰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约 2 0 %~ 2 5 %的急性ITP发展而来 ,其治疗特点呈慢性难治性 ,目前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抗D抗体、α -干扰素治疗、脾脏切除及其它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歇短程大剂量冲击疗法副作用小、花费低且能获得几乎 5 0 %的有效率 ;静脉免疫球蛋白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对急危重症其疗效可达83~ 88% ;抗D抗体有效率可达 80 % ,且能持续保持良好反应 ;α -干扰素的治疗可用于延迟小儿脾切除或者脾切除术前提高血小板数 ;抗CD2 0 单抗可尝试用于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ITP。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 ,其完全缓解率可达 70~ 80 % ,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观察应用干扰素 (IFNα_2b)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临床疗效。14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岁 ,病程>6个月 ,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IFNα治疗后 ,其中血小板恢复正常5例 (占35.7 % ) ,4例好转 (28.6% ) ,总有效率为64.3 %。临床副作用主要有发热、寒战、消化道反应 ,但未发现骨髓抑制。由于该治疗方法有效、简便、副作用轻 ,对于儿童慢性、难治性ITP ,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治疗多用皮质激素及 或丙种球蛋白。我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伍用抗病毒药治疗 2 4例 ,与对照组 19例比较 ,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ITP患儿 43例 ,为 1995年至 2 0 0 1年在我科住院的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8年山东荣成全国小儿血液会议标准[1 ] 。1、一般情况 :43例ITP患儿中 ,男 2 2例 ,女 2 1例。汉族 3 9例 ,维族 2例 ,哈族 2例。发病年龄自 2个月至 12岁。急性型 3 6例 ,慢性型 7例 (包括反复发作超过 6个月 2例 )。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 …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与免疫有关。大部分患儿有自限倾向,少数病例病情反复,转为慢性,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自2002年以来,对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15例应用a-干扰素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情况15例小儿CITP中,男6例,女9例。年龄3岁~13岁,平均年龄5岁。诊断标准根据ITP诊疗建议[1]。病程均超过6个月,最长2年6个月。全部病例均先后接受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VitC,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达那唑,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CSA)及中草药等治疗,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加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长春新碱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 7例 (2 6人次 ) ,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均为住院儿 ,符合ITP诊断标准[1] 。男15例 ,女 12例 (1例 12a女孩间隔 8个月两次应用本疗法 ,均使血小板分别从 14× 10 9/L和 16× 10 9/L迅速上升至 16 5× 10 9/L和 10 6× 10 9/L) ,年龄 2 .5~ 13a ,接受本疗法前均已单用激素正规治疗 4~ 6疗程 ,其中 6例曾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效差。疗程 1~ 40个月 ,平均 14.8个月。二、临床资料  2 6例中 2 4例治疗…  相似文献   

18.
观察硫唑嘌呤 +强的松 +左旋咪唑 (IPL方案 )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 ,对 16例先后接受了VP、IVIG、MP和α IFN等方案治疗的难治性ITP患儿 ,试用IPL方案治疗 ,观察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 ,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 :IPL方案治疗总有效率 10 0 % ,其中显效率 68 7% ,远期疗效仅 3例复发。因此 ,IPL方案是治疗小儿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大多呈良性过程 ,但在急性期 ,由于血小板数低 ,容易出现出血症状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了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VIG)等 3种方案治疗急性 ITP患儿 5 8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所制订的 ITP诊断标准〔1〕,均为住院病例 ,男 3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天~ 13…  相似文献   

20.
慢性难治性ITP(CITP),常规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a-干扰素、脾切除、抗D抗体及其它免疫抑制治疗,其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患者长年受出血影响或威胁,往往需反复输注血小板。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升高血小板的药物成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不少学者将IL-11用于治疗ITP,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