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肝炎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医院75例重症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集患者腹水送检,采用WITEK-2Compact进行菌种鉴定,观察SBP的诱因,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75例患者存在腹胀71例占94.67%;患者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5×109/L有44例占58.67%,多形核白细胞0.25×109/L有65例占86.67%;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47例阳性率62.67%;SBP主要诱因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等有相关性;75例患者共送检腹水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31.43%,革兰阴性菌24株占68.57%,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所占比率最大,为17.14%,革兰阳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最大,为31.43%。结论积极预防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对腹水迅速增加,利尿药效果差者予以重视,以尽早确诊SBP及尽早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212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2例肝病患者中有180例(85%)有腹胀,164例(77%)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146例(69%)有发热,104例(49%)有自觉腹痛,88例(42%)有腹泻.108例(51%)腹水白细胞≥0.5×109/L;74例(35%)腹水白细胞≥0.3×109/L;PMN(腹水多形核白细胞)≥0.5者122例(58%),PMN≥0.25者90例(42%).32例(1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16株,6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8%,革兰阳性菌占12%. 结论 肝病患者并发SBP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初始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SBP临床分型:普通型50例(41.7%),无症状型19例(15.8%),肝昏迷型16例(13.3%),顽固性腹水型21例(17.5%),休克型14例(11.7%).肝昏迷型及休克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存活率较低.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将其分成5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肝昏迷型及休克型SBP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102例(85.0%),腹痛52例(43.3%),腹部压疼62例(51.6%),76例(63.3%)腹水白细胞总数(WBC)<0.5×1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使今后能在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1999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1.31%。56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可以通过综合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 ,减少漏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2 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5 3 3% ) ,共分离细菌 2 5株 ,包括 8种细菌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占 4 8% ;38例 (84 4 % )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 (PMN)比值≥ 0 5 0。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以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106例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细菌109株25种,革兰阴性菌87株,革兰阳性菌17株,真菌5株。结论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且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肠道内正常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一菌种多见;SBP患者预后差,耐药率升高可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耐约状况.方法 分析108例肝硬化并发SBP住院的患者其腹水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结果 腹水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的比例最高,占39.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比例分别占27.3%和23.0%.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应及时行腹水培养,并结合临床症状及约敏报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以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106例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血常规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细菌109株25种,革兰阴性菌87株,革兰阳性菌17株,真菌5株。结论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且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肠道内正常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一菌种多见;SBP患者预后差,耐药率升高可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rrjk》2017,(14)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用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及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3周疗程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积极穿刺放腹水操作;对照组给予2周疗程抗感染治疗,不进行穿刺放腹水操作。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血液及腹水白细胞数量变化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及腹水白细胞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1年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量足疗程抗菌药物及积极穿刺放腹水治疗方案用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59例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同时期非SBP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检查SBP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占83.05%,而非SBP比值≥0.50的患者占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SBP组药物治疗后治愈率为37.29%.结论 SBP是肝病晚期的严重的并发症,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的指标;最佳的治疗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12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腹胀、腹痛;124例患者中共有8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5.32%,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55株占62.50%,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真菌2株占2.27%;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常规WBC水平、腹水常规WBC水平、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经单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腹水WBC、腹水白蛋白以及伴有消化道出血与SBP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和腹水蛋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导致,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患者腹水蛋白≤10g/L和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和临床分析情况,对其相应的预防护理效果作以简单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以下简称SBP)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2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3%;其中分离细菌32例,多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为13例(21.7%)作为主要致病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有敏感。结论 肝硬化并发症SBP多余格兰仕阴性杆菌为病原菌,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选取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主要抗感染药物,在护理上要注重意识与心理的护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体温>37℃者占67.11%(51例);43.42%(33例)的患者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积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3×109/L者占38.16%(29例),多形核白细胞>25%者占55.26%(42例)。血培养阳性16例(21.05%),腹腔积液培养阳性19例(25.00%)。经保肝、利尿、支持和合理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治愈、好转率达76.32%(58例)。结论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早期腹腔积液检查和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诊断有意义。积极有效诊断和治疗SBP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腹水细菌16S rRNA基因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细菌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及6例慢性肝病伴非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细菌DNA,同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DNA复制,检测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和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6例非感染性腹水荧光定量PCR及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腹水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4.2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5.7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07%;革兰阳性菌占32.1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8.93%)和粪肠球菌(5.36%);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3.57%);三代头孢菌素与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尽可能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感染型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ionitis SBP)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合并症、相关临床表现、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归纳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细菌结果检出阳性的患者共49例,阳性率为40.83%,而1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腹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49例病原菌检测患者的标本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51株占61.45%,革兰阴性菌29株占34.94%,真菌3株占3.61%;消化道出血、腹水白细胞、腹水白蛋白及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需高度重视高危患者,依据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对其进行及早的干预和针对性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刘慧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42-424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9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7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73株(75.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48株(4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株(20.6%);革兰阳性球菌24株(24.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17株(17.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应根据腹水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达到有效抗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2例,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BP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测定PCT水平,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腹水中LBP、TNF-α和PCT 3项浓度显著高于非SBP组患者腹水中的浓度(P0.05);SBP组中治疗有效患者急性期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感染控制后3项浓度显著下降(P0.05);SBP组中死亡组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的浓度(P0.05)。结论失代偿肝硬化并发SBP时,腹水中LBP、TNF-α和PCT均有较高的表达,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LBP、TNF-α和PCT浓度的变化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