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金凤 《当代医学》2021,27(14):90-93
目的 通过PFA-200 P2Y法、吸光度比浊法(LTA)检测血小板功能,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7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CYP2C19基因型结果分为快代谢组(EM组,n=27)、中间代谢组(IM组,n=32)、慢代谢组(PM组,n=13).所有患者口服氯吡格雷3 d后,采用PFA-200 P2Y、LTA检测血小板功能,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临床用药、实验室检查信息.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CR(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PFA-200 P2Y检测结果显示,EM组患者血小板功能闭合时间长于IM组和PM组(P<0.05),LT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显示,EM组低于IM组和PM组(P<0.05).PFA-200 P2Y和LTA检测显示,3组C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A-200 P2Y法与LTA法检测方法结果呈负相关性(r=-0.365,P=0.001).3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约62.5%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携带CYP2C19功能基因缺失.PFA-200 P2Y法、LTA法检测的血小板功能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疗效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重测序法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615例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one-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5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大于70%,分析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三种基因型(TT、C/T、CC)在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抵抗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3.69%,34.93%和1.38%,62.05%,35.18%和2.77%,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分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22)。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Logistic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仍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冠脉支架术后抗凝治疗是再狭窄栓塞的必要防范措施。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早期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应用最为广泛。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漏服比较普遍。按时服药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也并未真正得到抗凝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保护,其原因不仅涉及P2Y12受体基因和CYP3A4、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还涉及患者性别及微粒体膜炎性反应等其他因素。为应对氯吡格雷抵抗,高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栓成为部分患者术后的用药选择,西洛他唑、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替代治疗也能有效应对氯吡格雷抵抗,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豫北地区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及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于急性期用尿激酶溶栓治疗24 h后,给予氯吡格雷常规治疗6 d,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它是一种药物前体,经小肠内吸收和肝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后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2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服用患者都同等受益,近年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吸收、转化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在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39-42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5日~2018年10月9日我院治疗的25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鉴定CYP2C19基因型,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通过光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结果 250例患者中,CYP2C19野生型145例(58.00%),突变型105例(42.00%)。野生型组的血小板抑制率(75.96±11.50)%显著高于突变型组(47.13±7.97)%(P0.05)。250例患者中共有59例(23.6%)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其中野生型组13例(8.97%),突变型组46例(4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糖尿病、体质指数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影响因素,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否患有糖尿病、体质指数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2基因型,分为纯合子野生型、杂合子突变型、纯合子突变型;使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于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时随访所有患者的卒中复发率.结果 根据基因分型,将研究对象分为纯合子野生型组(63例)、杂合子突变型组(32例)和纯合子突变型组(5例).突变型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卒中复发率高于野生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等位基因是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OR=2.541,95%CI:1.052 ~6.137,P=0.038;OR =4.741,95% CI:1.273 ~7.392,P=0.045).结论 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有相关性,CYP2C19*2等位基因是氯吡格雷抵抗及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池宏波  杨英梅 《浙江医学》2020,42(9):902-904,909
目的研究台州地区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台州地区501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及代谢表型的分布,并比较不同性别和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台州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C19*1、CYP2C19*2和CYP2C19*33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1.28%、33.93%、4.79%,最主要的基因型为CYP2C19*1/CYP2C19*1(39.32%)、CYP2C19*1/CYP2C19*2(37.33%)。CYP2C193种代谢表型快代谢型占39.32%,中间代谢型占43.51%,慢代谢型占17.17%。不同性别者之间CYP2C19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受性别的影响,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台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代谢表型以中间代谢型为主,为临床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预防中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产生抵抗现象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有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服用氯吡格雷50mg/d,B组50例服用氟吡格雷75mg/d,服药前和服药1月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试验(PAgT),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总发生率为10,0%,其中A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12.0%,B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8.0%,两组率的比较,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现象与使用剂量无关,增加使用剂量并不能减少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对氧磷酶1(PON-1)基因Gln/Arg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26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安置(PCI)术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服用300mg氯吡格雷24h后最大血小板聚集较基线值下降〈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根据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将入选人群分为CR组(n=54)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n=206)。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ON-1基因Gln/Argl92基因多态性,分析PON-1基因GlrdArg192多态性与C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0.8%。PON-1基因Gln/Arg192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R、QR、QQ基因型频率在CR组分别为38.9%、50.0%、11.1%,而在NCR组分别为30.6%、57.3%、12.1%,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Q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69.4%、65-3%和30.6%、34.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基因Gln/Arg192多态性与CR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的影响,为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本院35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按CYP2C19基因型将其分为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3组;按临床用药调整方案的不同将这353例患者分为A组(增加氯吡格雷用药的剂量)、B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联合用药)、C组(停止使用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等新药),在3个用药方案不同的分组中对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将理论上基因型结果所对应的用药方案与临床基因检测前后用药方案进行比较,若基因检测后用药方案按照理论上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就认为两者是符合的,再计算两者的符合率,验证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353例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中EM占43.91%,IM占42.78%,PM占13.31%。IM中改变用药方案的占25.83%,其中A组占41.03%,B组占48.71%,C组占10.26%;PM中改变用药方案的占48.94%,其中A组占26.09%,B组占30.43%,C组占43.48%;IM患者以增加氯吡格雷剂量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联合用药这两种用药方案为主;PM患者以换用替格瑞洛等新药为主。结论:携带有CYP2C19突变型基因的患者,对氯吡格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作用,临床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应先参考CYP2C19基因型。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6-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2周,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快代谢组(n=61)、中代谢组(n=121)和慢代谢组(n=28),计算服药前及服药后1 d、5 d各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进行分析,并于服药前及服药后7 d、14 d进行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同时采用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因素。结果各组服药后1 d、5 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快代谢组服药后1 d、5 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低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各组服药后7 d、14 d NIHSS评分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服药前升高,但快代谢组服药后7 d、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ADL评分显著性高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其中携带有等位基因*2和/(或)*3对氯吡格雷疗效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常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已获益显著,但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从而增加了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部分冠心病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性低或者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氯吡格雷抵抗与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本文将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氯吡格雷的代谢、抗血小板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及术后治疗与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冠心病氯吡格雷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CYP2C19基因导向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强代谢者血小板抑制率高于中代谢者、慢代谢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源性死亡、脑血管意外、大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冠心病氯吡格雷治疗中,可有效及早发现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降低氯吡格雷反应性,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劲松 《医学综述》2011,17(3):438-441
临床观察到有一部分患者不能从氯吡格雷治疗中获益,从而提出氯吡格雷反应性差异的问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多态性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上,关于氯吡格雷反应差异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可根据氯吡格雷在人体内代谢、作用过程分为吸收环节(ABCB1)、转化环节(CYP2C19、CYP3A4、CYP3A5)、作用位点环节(P2Y12)等。现就以上几个环节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力求反映相关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233例,其中合并糖尿病89例(DM组),未合并糖尿病144例(Non-DM组)。2组均行PCI治疗,治疗后进行基因型测定、血小板活性测定及氯吡格雷抵抗测定。比较2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CI预后的影响。结果 CYP2C19基因型共6种(*1/*1)、(*1/*2)、(*1/*3)、(*2/*2)、(*2/*3)和(*3/*3),分别有107例(45.9%)、80例(34.3%)、16例(6.9%)、24例(10.3%)、6例(2.6%)和0例。DM组CYP2C19野生型携带者与突变型携带者无显著差异(44.9%vs.46.5%,x~2=0.056,P=0.82)。DM组中,W亚组与M亚组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on-DM组中,W亚组与M亚组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DM组的PCI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x~2=0.095,P=0.758);但在Non-DM组PCI患者中,CYP2C19野生型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x~2=11.31,P=0.001)。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PCI预后仅限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替格瑞洛替代治疗的疗效,探索可能导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办法.方法 选择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78例,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76例及敏感组102例,行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根据氯吡格雷基因型(CYP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9月连续性纳入住院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5 mg/d,连续>7 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根据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27例)和非抵抗(NCR)组(45例)。基因芯片法检测受试者的CYP2C19基因型,依据突变类型,分为快代谢型(*1/*1)、中间代谢型(*1/*2、*1/*3)和慢代谢型(*2/*2、*2/*3、*3/*3)。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CYP2C19基因型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02,P<0.05);检出CYP2C19基因型为慢代谢型7例(9.7%),中间代谢基因型39例(54.2%),快代谢型26例(36.1%);3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7.5±21.6)%、(57.6±23.4)%和(31.4±15.1)%,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型(*2/*2、*2/*3)(OR=7.802,95%CI 1.412~40.304,P=0.018)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6 mmol/L(OR=3.923,95%CI 1.314~17.927,P=0.032)是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2/*2、*2/*3)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宏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2):149-15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YP2C19、ABCB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连续性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3例,测定患者是否为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并分析其与患者CYP2C19、ABC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和阿司匹林半抵抗的患者CYP2C19基因rs4244285和rs4986893呈明显多态性分布,突变型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CYP2C19基因rs4244285和ABCB1基因rs2235048呈明显多态性分布,突变型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的患者[(37.50% vs 13.64%,P=0.000)和(18.75% vs 9.60%,P=0.017)]。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与CYP2C19基因rs4244285和rs4986893突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rs4244285和ABCB1基因rs2235048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CYP2C19*2(G681A)及 GPⅢa(T1565C)基因多态性在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对象146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并连续服用75 mg/ d 氯吡格雷5 d 以上。根据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HTPR 组),<50%为正常(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等位基因频率在 HTPR 组高于正常组(P <0.05),A 等位基因携带者 HTPR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 =1.91,95% CI 1.091~3.344,P <0.05)。经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了相关的临床指标后,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仍与 HT-PR 的发生有关(OR =2.837,95% CI 1.246~6.458,P <0.05)。GPⅢa 基因 T1565C 位点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与 HTPR 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影响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