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载祥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忠  李格 《中医杂志》2006,47(12):896-897
1难治性心绞痛的概念 冠心病是我国乃至全球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目前治疗上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临床研究报告表明,约有50%以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应用目前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后,仍然无法得到控制。这些以规范药物治疗(西药治疗)仍不能控制,冠脉造影呈弥漫病变不宜介入治疗,冠脉介入和冠脉搭桥术后再狭窄的心绞痛统称为“难治性心绞痛”(RAP或1AP)。难治性心绞痛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现有西药治疗不能控制: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静脉点滴足量硝酸酯类药,口服足量β-受体阻滞药和/或钙通道阻滞药等药后,仍有不能控制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孙申国  曲波  曾艳  汪玉杰 《中医药研究》2010,(11):1295-1296
目的观察棓丙酯注射液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绞痛治疗(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等),治疗组加用棓丙酯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P〈0.05),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棓丙酯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西药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扶阳益气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硝酸酯药、钙离子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脂药和代谢营养药,治疗组加用扶阳益气中药;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及血脂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常规应用基础上加用扶阳益气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院应用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制剂)联合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包括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口服至少6个月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每次2粒,3次/d;治疗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d,疗程至少6个月。所有患者均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脑卒中和全因死亡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长期口服(至少6个月)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5%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艮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冠脉心肌桥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β受体阻滞药(倍他乐克12.5mg,口服,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口服,每日3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闷、气短、心慌症状改善,能有效缓解胸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63.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桥可以减轻心肌桥压迫,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补气法为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钙拮抗剂、调脂药及阿斯匹林等,治疗组加服自拟补气活血理气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补气法为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电针内关、针药并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针药组(20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VCG[QRS/T(F、H、RS)]、HRV(HF、LF/HF)值的变化.结果 (1)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药物组;(2)在降低T(H)、T(RS)值及升高HF,改善LF/HF等方面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3种不同方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变,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LF/HF,升高HF;但针药组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针药结合治疗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抗心绞痛药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及供氧量,恢复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发挥其抗心绞痛作用。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有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P受体阻断药及钙拮抗剂等。本文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发作时与缓解期不同特点分别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温阳通脉方夜间给药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夜间给药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温阳通脉方药,观察两组疗效及硝酸酯类药、钙拮抗剂的停减率与血液流变性、血浆TXB2、6-Keto—PGF1α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硝酸酯类药、钙拮抗剂的停减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性、血浆TXB2、6-Keto-PGF1α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阳通脉方夜间给药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具有肯定疗效,并能提高血浆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李永新  于慧卿  高慧 《河北中医》2009,31(9):1298-1300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RP浓度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明显改善症状、炎症抑制和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服麝香保心丸,疗程2周.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8.3%)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记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缺血性ST-T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依据.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和Holter缺血性ST-T,尤以针药组疗效显著(P<0.05或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疗效,但针药结合效果更好;(2)电针内关穴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桃红化瘀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社 《河南中医》2009,29(7):677-678
目的:观察桃红化瘀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稳定性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阿斯匹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桃红化瘀汤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症状、心电图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C、TG及LDL-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加桃红化瘀汤对稳定性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14d;心肌梗死病人加用硝酸甘油5~10mg静脉滴注,2次/d,7d后改口服硝酸酯类药;严重心绞痛病人,也加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心功能不全,加用利尿剂和小剂量地高辛。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每日测血压及心率,治疗前后各作1次12导联心电图。结果:显效23例(34.8%),有效25例(37.87%),总有效48例(72.72%),无效18例(27.27%)。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症状和体征改善、心电图S—T段、T波明显恢复,所有患者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无明显影响,全部病例均能耐受,完成疗程。结论:丹参注射液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通心络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刺、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个月后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副作用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佟雪  李保同  王宁皎 《河北中医》2008,30(12):1259-1260
我们在硝酸酯类治疗基础上,予耐心痛方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并与美托洛尔治疗对照比较,通过临床证候积分变化、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安全指标观察耐心痛方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型临床及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苗药银丹心泰滴丸对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口服该药后总结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论:苗药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与针药组(20例),予相应的处理,观察疗效,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ET、NO水平.结果 心绞痛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药物组(均P< 0.05);在降低ET值,升高NO值方面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这3种不同方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临床疗效,均能降低ET升高NO;但针药组的疗效以及改善和调控上述指标的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针药结合治疗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