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排斥期角膜移植物基质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 ,分析基质细胞凋亡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实验分组 :A组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 ,Wistar→SD ;B组 ,同基因角膜移植组 ,Wistar→Wistar ;2移植组受者均为 10只。C组 ,正常对照非移植组 ,健康Wistar大鼠 10只。急性排斥期取材 ,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 )检测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情况。对TUNEL染色结果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 与正常角膜及同基因角膜移植片相比 ,急性排斥期同种异体角膜植片基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各实验组阳性单位PU平均值分别为 :2 8 6 8± 3 6 4 ,10 80± 3 2 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72± 2 0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两实验组相比 ,PU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 ,TNF α)含量及其与角膜移植免收稿日期 :2 0 0 2 -11-19;修回日期 :2 0 0 3 -0 1-2 2作者简介 :李贵仁 (1943 -) ,男 ,山东潍坊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角膜病。通信作者 :李贵仁 (E -mail:li-yan2 0 0 2 0 0 1@163 .com)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白兔 4 4只随机分为 4组。A组 :正常对照组 8只 ;B组 :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 12只 ;C组 :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用CsA治疗组 12只 ;D组 :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 12只。供体为新鲜鸡角膜。分别于术后第 3、第 7、第 14、第 2 1、第 2 8天采取兔耳缘动脉血和房水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TNF α的含量 ,并对房水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正常血清和房水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TNF α ,它们的浓度分别为 (6 9.98± 17.4 0 )pg/ml和 (31.2 5±17.13)pg/ml。术后早期D组房水及外周血中TNF α含量即升高 ,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 ,在观察期 (2 8d)内维持高水平。血、房水TNF α含量变化呈密切正相关 (r =0 .94 ,P <0 .0 1)。排斥反应发生时 ,D组房水涂片、瑞氏染色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而相同时间的A、B组房水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完全不同的近交系F3 44大鼠的角膜植片移植到另一近交系Lou大鼠的角膜上。分为A对照组 ,B同基因移植组 ,C异基因移植组 ,D异基因移植抗体治疗组。治疗组自手术之日起 ,每日结膜下注射TNF单克隆抗体 0 1ml,其他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观察 2 8天。对角膜植片透明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其临床效果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技术检测不同时间外周血清中TNF -α的水平。结果 :异基因移植大鼠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10 2± 1 94天 ,而抗体治疗组平均为 13 8± 2 17天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 3天各组大鼠血清TNP -α浓度均有升高 ,术后 7天同基因移植组降至正常水平 ,而异基因组渐趋升高 ,达 95 2±12 5Pg/ml ,异基因治疗组为 78 1± 2 0 5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NF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延长植片透明时间。  相似文献   

4.
Xie L  Shi W  Wang Z  Liu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I007-007
目的 探讨前房内植入环孢素A缓释系统 (cyclosporineAdrugdeliverysystem ,CsADDS)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1)对 6 0只Wistar大鼠 (6 0只眼 )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 (2 )将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化的 4 0只Wistar大鼠 (40只眼 )随机分为4组 :对照组 ,1%CsA滴眼组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CsADDS前房内植入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Spregue Dawley大鼠 )角膜供体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 ,并定期检测各组大鼠房水中CsA的浓度。 (3)正常Wistar大鼠 8只 (16只眼 )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在结膜下和前房内植入CsADDS ,术后 2和 4周行眼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 1只Wistar大鼠 (5 1只眼 )经角膜基质缝线 ,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 (2 ) 4组共 4 0只Wistar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对照组 (8 2 0± 1 4 8)d ,1%CsA滴眼组 (10 6 0± 1 90 )d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11 4 0± 2 5 0 )d ,CsADDS前房内植入组 (17 0 0± 6 0 5 )d。房水中CsA浓度均值分别为 :对照组 0 μg/L ;1%CsA滴眼组 (47 90± 3 4 8) μg/L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术后 1、2、4周 ,房水中CsA浓度均值分别为 (5 9 0 0± 3 6 6 ) μg/  相似文献   

5.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几乎无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 ,α SMA)的表达 ,但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形成的晶状体前膜和混浊的晶状体后囊膜分离出的分化细胞中可见α SMA的表达[1,2 ] 。α SMA的表达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的重要标志。我们选择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具有调节作用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2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2 ,TGF β2 ) [3 ,4] ,研究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中α S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除A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外其余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6周后,C组每只大鼠双眼球周给予空白乳剂5μL,D组双眼球周给予β-榄香烯5μL,E组每只大鼠同时双眼球内给予空白乳剂5μL,F组双眼球内给予β-榄香烯5μL,B组未采取局部注射作为对照。末次给药48h后处死大鼠,取眼球固定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的表达情况;提取视网膜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未见阳性染色,B组视网膜全层可见阳性表达,C组及E组阳性表达分布与B组相同,而D组及F组棕色阳性表达下降,其中F组更显著。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组及E组TNF-α蛋白的表达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较A组增高(P<0.01),而D组及F组表达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β-榄香烯球周及球内注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NF-α的表达,且眼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50-354
目的 探讨CD4和CD8基因敲除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CD4、CD8基因敲除小鼠及C57BL/6小鼠各20只,分成3组,右眼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BALB/c小鼠,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评价角膜移植片情况,并详细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在术后1、2、4周各取2只鼠术眼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眼前段CD+4 、CD+8 T细胞的变化。在术后2周, 3组小鼠各选其中10只接受皮肤移植,供体为BALB/c小鼠,监测皮肤移植后皮肤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和在皮肤发生排斥反应时角膜移植片的情况。结果 3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明显不同,CD4基因敲除鼠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至少观察了90d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CD8基因敲除小鼠在(28±3)d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57BL/6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为(14±2)d(F=2034, P<0. 01)。移植皮肤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时间为:CD4基因敲除鼠(14±2)d,CD8基因敲除鼠(12±1)d,C57BL/6小鼠(10±1)d(F=42. 54, P<0. 01)。结论 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CD+8 T细胞参与了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观察结膜下注射FK506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近交系Lou大鼠28只作受体,14只F344大鼠作供体,分为3组,术后结膜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注射0.1mgFK506、3mgCsA及生理盐水,共2周。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以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作为临床评估标准。结果3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21±517)、(184±14)及(121±213)天,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K506能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K -5 0 6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 ,将行高危角膜移植术 (全角膜移植术、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术、血管化角膜的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再移植术 ) 5 6例 (5 6只眼 )患者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 (投药组及对照组 ) ,投药组 (2 8只眼 )滴用 0 5mg/ml的FK -5 0 6滴眼液联合典必珠滴眼液 ,对照组 (2 8只眼 )滴用 1%CsA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 ;平均随访 8 1个月 ,以术后视功能、植片透明维持时间、植片新生血管、水肿及混浊程度作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 :随防期内投药组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3 6%及 95 2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72 ,P <0 0 5 )。用药期间未发现该药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局部应用FK -5 0 6可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游志鹏  姜德咏  李国栋 《眼科》2004,13(3):178-18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 (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 ,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PDTC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 1、6、12、2 4、4 8、72小时组 ,每组 5只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 (ERG)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 6小时开始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 2 4小时表达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 +PDTC组在再灌注 6小时未能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第 12小时有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2 4小时表达最强 ,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 6小时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 +PDTC组 (P <0 0 5 )。结论 :NF κB及其诱导的TNF α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PDTC可能通过抑制NF κB的活性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寻找一种预测排斥反应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以鸡、兔为供受体建立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 (鸡→兔 ) ,术后不同时间抽取兔房水及耳缘动脉血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 ( enzyme linked im munosobent assay,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TNF- 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异种异体角膜移植 ,植片平均存活 18.8d± 3.0 d。正常兔房水及外周血中 TNF- α含量分别为 ( 31.2 5± 17.13) ng· L- 1 、( 6 9.98± 17.40 ) ng· L- 1 。角膜移植术后 3d,各组房水及外周血中 TNF-α含量即升高 ,其后自体移植组含量下降并在 2周内降至正常水平 ,但异种异体移植组继续升高 ,第 2周时达最高水平 ,并在整个观察期内维持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血、房水 TNF-α含量变化正相关 ( r=0 .94,P<0 .0 1)。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 TNF- α含量变化可反应局部免疫学状态 ,监测外周血 TNF- α含量变化可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TNFR)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按照EDTRS分期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retinopathy,NDR;n=22)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n=24)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n=20)组。2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sTNFR-1、sTNFR-2水平。组间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血清中TNF-α中位数分别为:对照组0pg·mL-1、NDR组3.45pg·mL-1、NPDR组3.92pg·mL-1、PDR组8.12pg·mL-1。对照组与PDR组(P<0.001)、NDR组与PDR组(P=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sTNFR-1水平中位数:对照组1.50ng·mL-1、NDR组1.88ng·mL-1、NPDR组2.58ng·mL-1、PDR组3.00ng·mL-1。对照组与NPDR组(P<0.001)、对照组与PDR组(P<0.001)、NDR组与NPDR组(P=0.007)、NDR组与PDR组(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sT-NFR-2中位数分别为:对照组3.88ng·mL-1、NDR组5.01ng·mL-1、NPDR组5.21ng·mL-1、PDR组6.33ng·mL-1。除了NDR组与NPDR组(P=0.07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血清中sTNFR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表明sTNFR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sTNFR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寻找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96-700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免疫球蛋白 (CTLA4 Ig)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局部抗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方法 建立 5 0只BALB/c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治疗组 (2 5只 ) :取C5 7BL/ 6小鼠角膜片 ,放置于 10 μg/mlCTLA4 Ig保存液中浸泡 2 4h后 ,移植到BALB/c小鼠。对照组 (2 5只 ) :植片不行任何处理。术后每 3d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植片情况 ,每周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植片中各种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对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应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检测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另外 ,选择经CTLA4 Ig治疗、植片保持透明 6周以上的小鼠作为受体 ,接受来自C5 7BL/ 6小鼠皮肤的移植 ,当移植皮肤发生排斥时 ,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分析。结果 CTLA4 Ig治疗组角膜植片保持透明 >10 0d。对照组小鼠术后 14d内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 ,角膜移植术后 2周 ,CTLA4 Ig治疗组植片保持正常细胞结构 ,无明显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对照组的排斥植片有大量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包括CD 4 ,CD 8及CD 11细胞 )。术后 2周发生免疫排斥的角膜植片中检测到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γ干扰素 (IFN γ) ,B7及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90只,同基因移植组Wistar鼠供体10只,受体20只;同种异体移植组及同种异体移植 环孢霉素A(ciclosporin A,CsA)治疗组,均为Wistar大鼠10只为供体,SD大鼠20只为受体.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3 d、7 d、12 d、18 d)测定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并于各时间点观察角膜植片病理学变化,检测NF-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角膜移植大鼠模型中,在观察期18 d 内,同基因组无1例出现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组在各时间点的排斥反应指数显著高于同基因组(P<0.05),而同种异体移植 CsA治疗组排斥反应较同种异体移植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F-κB与ICAM-1、VEGF分布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各时间点,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中NF-κB与ICAM-1、VEGF的表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低于同种异体移植 CsA治疗组(P<0.05).对比观察发现NF-κB表达强度与排斥反应指数成正相关(r=0.901,P=0.000),且与下游基因ICAM-1(r=0.833,P=0.000)、VEGF(r=0.935,P=0.000)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结论 NF-κB的激活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CsA通过减弱NF-κB核转位和发挥活性,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移植排斥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真菌产物FR118487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1 1 8487是由土壤中沙氏线状担子菌 (F 2 0 1 5 )的提取物 (FR1 1 1 1 42 )产生的代谢物 ,它与烟曲霉菌产生的烟曲霉素、AGM 1 470 ,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一 )渗透泵全身给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白色家兔 8只、雌性、体重 2 0kg ,在角膜1 2点、距角膜缘 1 5mm处 ,用铲刀在角膜实质层水平作一角膜袋 ;另在Wister大鼠角膜中央用 3mm环钻钻取全厚角膜、取其 1 / 6插入角膜袋 ,制成角膜移植模型。兔背部置入渗透泵 ,以FR1 1 8487每日 1 0 0mg为给药组 ,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 ,给药 1 4天 ,定期用刻度摄像仪 ,记录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TLR2)/MyD88信号系统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取14只SD大鼠为供体,28只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28个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建模后分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同种异体角膜移植TLR2单克隆抗体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另选16只Wistar大鼠,分为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3个手术组大鼠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TLR2单克隆抗体组给予0.5 g·L-1TLR2单克隆抗体,分别于术后0d、2d、4d、6d、8d分5次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天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第9天取材,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和新生血管生长,以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最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在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炎症反应较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TLR2和MyD88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TLR2单克隆抗体组的角膜上皮中均有微量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上皮、基质细胞中TLR2和MyD88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多,尤以基质层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组织TLR2 mRNA、MyD88 mRNA的表达较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P =0.000、0.004)和正常对照组(P=0.000、0.000)显著增加,两者的表达亦较TLR2单克隆抗体组显著增加(P =0.000、0.003).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抑制TLR2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的表达;TLR2/MyD88信号系统参与了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了角膜植片的转归.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理想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机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比较各种建立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模型方法的临床特点,探索合适的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45只新西兰白兔作为角膜移植受体,并按照造模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每组15只.分别用在角膜4个象限各间断缝1根5-0丝线法和1 mol/LNaOH碱烧伤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再建立兔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另一组以猫角膜为供体,建立猫-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植片的组织学情况,对3个组角膜植片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排斥反应、炎症和新生血管,对植片水肿程度及炎症指数(IF)进行评分,根据角膜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合计值计算排斥指数(RI).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植片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缝线组、碱烧伤组和异种移植组分别有14、15、15只兔完成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2周,3个组IF中位数分别为0.556、0.77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736,P=0.000),异种移植组IF值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41、3.993,P=0.000),缝线组IF值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术后2周,3个组RI中位数分别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32,P=0.000),异种移植组RI高于缝线组而低于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73,P=0.018;Z=3.936,P=0.000),缝线组RI低于碱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0).3个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17.9±2.0)、(13.4±2.4)、(15.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74,P=0.001).异种移植组的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P<0.05).术后2周和4周,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异种移植组植片中的炎性细胞少于缝线组和碱烧伤组,3个组植片中均出现以CD4+T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结论 猫-兔异种角膜移植模型较缝线和碱烧伤法制作的角膜移植模型炎症反应轻、新生血管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稳定、适度,是理想的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宫妍  宋丽艳  孙海成 《眼科研究》2012,30(3):209-212
背景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各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自然杀伤T(NKT)细胞可致器官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但目前有关NKT细胞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体外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在防治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Lewis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α-GalCer,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KT细胞(密度为5×106个/ml).取10只Fisher 344大鼠为供体,20只Lewis大鼠为受体,受体角膜移植前1周角膜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将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KT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只.Lewis大鼠行穿透角膜移植.NKT细胞组在手术结束时球后注射0.1 ml NKT细胞液,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植片的反应情况并按照Holland的标准进行评分.术后第14天,两组各获取3只大鼠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7.90±1.37)d,NKT细胞组为(14.70±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0).术后2周,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重度混浊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而NKT细胞组角膜植片仅轻度混浊、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中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NKT细胞组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表明,NKT细胞组大鼠脾脏中NKT细胞百分数为(5.67±0.2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1.2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0).结论 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球后注射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同侧颈淋巴结切除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侧颈淋巴结切除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 ,36只SD鼠为受体 ,18只Wistar鼠为供体 ,受体鼠再分为A、B、C三组 ,其中A组为对照组 ,B组为双侧颈淋巴结切除组 ,C组为同侧颈淋巴结切除组 ,每组 12只鼠 ,其中 10只用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裂隙灯下观测 ,2只用于角膜植片病理学检查。对各组角膜存活情况进行评分比较 ,评价疗效。结果 :B、C两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天数 (meansurvivetime,MST)分别是 (4 6 .30± 9.4 6 4 )d和 (4 4 .4 3± 7.6 0 4 )d ,明显高于A组(10 .71± 1.5 6 7)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而B、C两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移植术后 2w ,A组大鼠的角膜排斥反应各参数均明显高于B、C两组 (P <0 .0 1) ,而B、C两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病理检查提示A组角膜组织水肿 ,基质层明显增厚 ,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形成 ,而B、C两组仅发现内皮细胞密度较正常角膜降低。结论 :双侧颈淋巴结切除与同侧颈淋巴结切除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后者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 ,并不降低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及影响其变异的因素。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穿透性角膜移植 44只眼的供眼及术后移植片行内皮细胞摄相分析。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供眼角膜及术后移植片厚度。结果 :术后 2~ 6周、 3~ 6月、 7~ 12月及 1 5~ 2年的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 12 98%、 2 2 2 3 %、 2 7 2 6%及 2 9 78%。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44 5 13 μm2 增加到术后 1 5~ 2年的 65 4 42 μm2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 43 2 4%增加到 64 76%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45 2 6%下降到 2 7 18%。单纯穿透性移植组与穿透性移植联合手术组术后 1 5年~ 2年的细胞丧失率、平均细胞面积、CV值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移植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比单纯穿透性移植的术后内皮细胞丧失率较高 ,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增大较显著 ,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较大但移植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