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穴位埋线调理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人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艾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对治疗前后体质量表阳虚质亚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说明艾灸结合穴位埋线调理阳虚体质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穴位埋线调理阳虚体质安全有效,不失为调理阳虚体质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消极状态,主动性减低,活动减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偏颇体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阳虚体质为重。阳虚体质患者由于气的推动和运行障碍导致脏腑经络和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障碍,渐致人体的精神和情志活动低下,成为抑郁症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因此预防抑郁症宜对阳虚人群采取护阳充阳的调体方法,治疗抑郁症应首重阳气,通过振奋阳气达到调治抑郁症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研究阳虚体质人群中医经络检测特点,为进一步阳虚体质调养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42例单一平和体质及41例单一阳虚体质人群身体左右十二条经络电阻值。结果 经含有两个重复测量变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组经络电阻值左右侧、十二经和体质类型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肝经的经络电阻值最高,大肠经的经络电阻值最低;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右侧经络电阻值均高于左侧经络电阻值,阳虚体质经络电阻值低于平和体质经络电阻值。十二经络、左右侧与体质类型以及十二经、左右侧与体质类型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经络电阻值右侧躯体高于左侧,阳虚体质人群整体经络电阻值水平低于平和体质人群,这为阳虚体质怕冷的临床表现提供经络检测循证依据,并为进一步经络调养阳虚体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归属“疫病”范畴,是有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制约和影响疫病证候的形成和演变。疫病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不仅与邪气的性质或致病途径相关,更重要的是体质因素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阳虚体质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要易感中医体质类型,阳虚体质者,不但容易感邪而发病,而且容易深入发展变化,病情多重。在疫病流行期间,应当足够重视阳虚体质者,未病时,应积极改善体质状态,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时,应重视温阳固本,培补脾肾,做到“已病防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阳虚体质在中医中药、食疗、药膳、灸法、中医情志疗法、健身气功等方面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出“辨体选药、辨体择食、辨体选穴”观点。辨体选药是根据阳虚体质特点选用温润的中药,同时对阳虚兼有气虚或阴虚者,佐以益气、养阴之品。辨体择食强调阳虚体质者应进食温阳散寒之食物。辨体选穴强调阳虚体质者穴位选择以任脉、督脉、膀胱经穴位为主。与此同时,研究者结合临床经验自拟“温阳调治方”以益气温阳,达到调治阳虚体质的目的,为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阳虚体质是常见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手足冰冷、胃部怕冷、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患;感邪易从寒化等。笔者依据阳虚体质的特征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体质干预临床,分别从如何避开致病因素、不同的季节如何调养、不同的时辰如何调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施护;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等方面进行因体施护;应用穴位点按、拔罐、刮痧、药茶、穴位热敷等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对阳虚体质的胃脘部冷痛、腰膝怕冷等症状使患者进行自我调养;总以多方位、多种疗法综合对阳虚体质进行体质护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采用温补扶阳的方法调养阳虚体质人群,寻求纠正阳虚体质的有效、可靠、便于推广的调养方案。方法:将200例阳虚体质受试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调养组,乙组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6个月的定期随访,判断其调养后体质的改变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体质变化结果,观察组体质改善总有效率达84.4%,而对照组体质改善总有效率为1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补扶阳法调养阳虚体质的方案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科民族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资源调查、整理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原始记录、查阅文献记载。结果:(1)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有7种,本草书籍中记载有3种;(2)同种药用植物常常作不同民族药应用;(3)7种民族药的传统疗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这些传统疗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绝大部分民族药缺乏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月艾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为0.40%,从挥发油中鉴定了62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2.71%,其中主要成分为:[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11.05%)、大根香叶烯D(10.52%)、石竹烯氧化物(7.15%)、龙脑(5.34%)、石竹烯(4.02%):斯巴醇(3.84%)、桉油精(3.80%)、松油醇(2.29%)等。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含量的RP-HPLC方法。为广西蚕沙药效组分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和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临床用药的剂型对应的方法制备供试品;用RP-HPLC法测定。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秦皮乙素0.0349%、东莨菪内酯0.0277%、伞形花内酯0.0614%,回收率RSD%依次为0.85,1.17,1.01。结论: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比例为1.26∶1∶2.22,按照传统用药的剂量,每天服用的总量为7.44mg;同时分析三种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的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1%冰醋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进行等度洗脱,020min,B相为32%;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3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化疾病诊治适宜技术现状调查,发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化疾病普遍存在诊治水平较低,专科诊疗设备缺乏,消化疾病诊治技术匮乏,尤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的诊治技术严重缺乏等现象,这是严重制约当地消化疾病诊疗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些地区开展"简、便、廉、验"的中医、中西结合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治疗成本;政府方面若能配合实施双向转诊、提高报销比例等政策有利于提高消化疾病诊治水平与解决农民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评估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护理,积极预防,阐述压疮成因和预防措施,着重论述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临床护理、一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压疮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眼科门诊就诊患者特发性视神经炎的发病率,描述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因素的线索。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每月第3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的眼科门诊就诊的初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确诊特发性视神经炎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有效调查7 602人,其中男4 047人,女3 555人。特发性视神经炎确诊病例18人,男5人,女13人。相关因素有:性别(c2=4.697 2,P=0.030 2),年龄(c2=11.390 0,P=0.003 0),文化程度(c2=9.195 5,P=0.026 8)和职业分布(c2=23.208 2,P=0.000 1)。结论广西眼科门诊患者中特发性视神经炎发病率为2.367‰;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有相关性,以女性、中青年、初中文化、农民发病率较高;与民族、居住地区、既往有无全身疾病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桑寄生植物叶片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桂西北地区桑寄生植物叶片维生素C的含量,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各种不同寄主的离瓣桑寄生、鞘花和广寄生的叶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对其总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寄生植物叶片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对寄主树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桑寄生植物叶片总维生素C含量为33.37~311.98 mg/100gFW,离瓣桑寄生、鞘花和广寄生叶片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寄主分别为:桃树、夹竹桃和夹竹桃.结论 寄生植物叶片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不仅与寄主及其树龄有关,而且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系;桑寄生叶片维生素C含量很高,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