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1128-1128
骨肿瘤种类繁多,病理、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从早年的X线及其后CT、MRI等新技术的应用,影像学一直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国内外有关骨肿瘤新的病种、新的征象和新的观念不断涌现,对影像学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此时刻,段承祥教授等6位主编和副主编组织国内多位专家,以他们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并综合国外新近文献,编著了《骨肿瘤影像学》,已于2004年夏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颌面部肿瘤的检查方法不断增多。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互补点。本文对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在颌面部肿瘤中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临床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良性肿瘤,4恶性肿瘤,12例肿瘤样病变.22例中21例行X线检查,1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22例跟骨病变中,良性骨肿瘤包括4例成软骨细胞瘤、1例骨样骨瘤、1例骨巨细胞瘤;骨肿瘤样病变包括10例骨囊肿和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恶性骨肿瘤包括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和1例滑膜肉瘤.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综合表现可做到对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为准确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4.
骨肿瘤样病变是在病理、影像及临床表现上与骨肿瘤相似的一类疾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能够比较清楚地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及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可以早期发现骨代谢的异常,灵敏度高于其他检查.目前关于骨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资料以X射线、CT及MRI多见,该文拟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旨在初步形成系统认识,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影像学研究的特点,了解我国影像学研究的现状及其与国外影像学研究特点的异同.方法 根据《2012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用档案学的方法回顾性统计我国15种影像学综合类核心期刊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发表的论著,并根据研究所使用的影像手段、研究部位、研究类型、样本量和研究设计进行论文分类.同时统计Radiology及European Radiology(ER)同期发表的论著,按以上项目进行分类,并采用x2检验比较国内外论文构成的异同.结果 国内影像学论著共2784篇,使用最多的影像手段是CT(1093篇,39.3%),其次是MRI(824篇,29.6%)和介入(402篇,14.4%);Radiology和ER中论著共560篇,使用最多的影像手段是MRI(265篇,47.3%),其次为CT(170篇,30.4%)和联合采用多种方法(63篇,11.3%).国内期刊中临床研究所占比例最大(2572篇,92.4%),基础研究类论著115篇(4.1%),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论著为9篇(0.3%),其他类型论著88篇(3.2%);研究的样本量≤10、11~50和≥51者,分别为374篇(13.4%)、1448篇(52.0%)及847篇(30.4%);前瞻性研究论文339篇(12.2%),回顾性研究论文1211篇(43.5%).国外期刊临床研究型达515篇(92.0%),基础研究类论著39篇(7.0%),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论著为3篇(0.5%),其他类型论著3篇(0.5%);研究的样本量≤10、11 ~50和≥51者,分别为30篇(5.4%)、225篇(40.2%)及252篇(45.0%);前瞻性研究论文230篇(41.1%),回顾性研究论文202篇(36.1%).国外论文中使用MRI较国内高(x2=666.690,P <0.01).国内外临床型研究均在90%以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6,P>0.05).国外论著的样本量≥51者较国内多(x2 =44.895,P <0.01),国外研究设计以前瞻性为多(x2=275.667,P<0.01),而国内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结论 国内影像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骨样骨瘤较少见,国内报道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9%,占良性骨肿瘤的1.6%。本文收集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干骨样骨瘤5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探讨本病的X线表现特点和CT在本病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原发性及转移骨肿瘤方面十分敏感,然而在确定肿瘤边界方面对临床帮助不大,并且在疗效判断方面也不够准确。67Ga骨显像同样存在这个问题。MRI和CT在确定骨肿启软组织肿瘤范围方面相当精确,但对疗效判定则不够灵敏。  相似文献   

8.
<正>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传统影像学诊断骨肉瘤已有较多研究,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出现,为早期发现骨肉瘤提供了可能,尤其是MRI检查,不仅能显示肿瘤内部特征及肿瘤浸润的范围,且在肿瘤治疗后的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T扫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良、恶性骨肿瘤的CT征象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骨肿瘤19例、恶性骨肿瘤71例的CT、X线平片征象。结果骨肿瘤的基本CT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良、恶性骨肿瘤各具有其CT特征,增强扫描更有利于显示肿瘤邻近的血管。结论CT扩展和加深了我们对骨肿瘤征象的认识,可为临床提供较平片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颌面区木村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例木村病均位于颌面部,均见颌下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CT检查主要表现为左颌下部及颏下部淋巴结肿大,1例MRI检查发现颌面部软组织增厚、肿胀,并颌下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临床2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木村病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分析颈椎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中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颈椎病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存在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CT显示优于MRI检查;MRI对脊髓受压评估和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检查。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对颈椎病的病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以利于临床及时、准确治疗。  相似文献   

12.
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一直是骨骼肌肉系统影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MR DwI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期刊出的有关MR DWI的数篇论文,探讨DWl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其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骨骼肌肉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要重视常规影像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作用,并开展MRI新技术,如DWI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膈角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膈角(cardiophrenic angle,CPA)病变是指一组发生于心膈角区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CT和MRI的广泛应用,与CPA病变相关的CT和MRI报道亦不少.笔者搜集有关文献就CPA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心膈角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20多年来,影像学新技术,尤其是CT和MRI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头颈部病变的诊断、治疗、疗效监测以及疾病的临床诊疗路径的制定与改进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7],促进了头颈部影像学和临床相关学科的发展.尽管如此,由于头颈部的特殊性,影像学检查、诊断和发展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delung’s病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能力。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2013~2018本院收治的三例Madelung’s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三例患者均为Madelung’s病Ⅰ型, CT表现为双侧颌面部、颈背部、上胸部及肩部弥漫性、对称性脂肪密度组织堆积。病灶无明显包膜,其内无钙化或骨化。MRI表现为上述部位弥漫性脂肪堆积,累及双侧腮腺、咽旁间隙及喉咽周围,STIR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无强化。结合患者长期饮酒病史,根据CT、MRI对病灶的良好显示,三例均在术前作出初步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CT和MRI检查对Madelung’s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明确解剖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影像学检查对电子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的评价,分别介绍了CT、MRI和常规X线在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技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超声用于诊断骨肿瘤国外学者Cerino于1965年首先报道,国内学者王牧1983年见有报道。超声已和X线、CT、MR、DSA、核素扫描等一起成为骨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手段。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己取得长足发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也发展迅速。超声技术在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显重要,现结合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跟骨病变25例,25例均行 X线平片检查, 8例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跟骨病变中5例为感染性病变(骨结核3例,骨髓炎1例,Brodie's脓肿1例),17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骨囊肿9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软骨瘤3例,骨样骨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3例为恶性骨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9例位于跟骨窦(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8例,感染性病变1例),7例位于跟骨结节(感染性病变4例,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例),1例位于跟骨前突起,2例位于跟距关节面,1例位于跟骨体,5例累计整个跟骨.感染性病变和良、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具有各自的相对特征性.结论 跟骨病变的诊断应以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结合发病率、部位和年龄等临床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MRI诊断价值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病之一,准确及时地诊断十分必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对SAH诊断的敏感性不断增加,但对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的早期确诊仍是影像学检查的一个挑战.简述CT与MRI各序列的成像原理,对比了CT和MRI对急性、亚急性、慢性SAH诊断的敏感性,并总结SAH在CT和MRI影像表现上的各种假阳性情况.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探讨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为确保其体外无创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影像学的实时监控和疗效评价至关重要.高强度聚焦超声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与其结合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CT及MRI等.就运用超声、CT及MRI进行术中监控和术后疗效评价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