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2,21(8):896-899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病例l,患者,女,28岁,"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出暗红血液50 mL、术后创面渗血2 d入院.查体:血压9/6kPa,心率110次/min,贫血貌,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肛门后正中位距肛缘3 cm处有一组织缺损,约3 cm ×4 cm×5 cm,边缘组织暗红色,创面渗血.血常规:WBC2.0×109/L,Hb 25g/L,PIt 30×109/L.入院后行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转肿瘤科化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年,拟行化疗"于2007年10月15日第6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因头昏、乏力于2007年5月22日第1次入院,查体:贫血貌;血常规示:WBC26.4×109/L,Hb99g/L,Plt53×109/L,经骨髓穿刺及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ML-M2a,先予以DA3+7方案2个疗程后复查骨髓未缓解,遂改为TA方案(拓扑替康+阿糖胞苷)化疗1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应用TA方案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出院.此后分别应用AA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各1个疗程巩固化疗,末次化疗结束后患者无自觉不适,复查血常规:WBC 7.64×109/L,Hb 123 g/L,Plt 182×109/L,出院.患者于40年前曾患甲型肝炎,后治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4岁,2012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发热,峰值体温3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9/L,血红蛋白59 g/L,血小板25×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原始粒细胞占28%,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M2,AML-M2);融合基因:AML1/ETO(+).先后给予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MA(高三尖杉酯碱+米托蒽醌+阿糖胞苷)、4次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末次化疗于2012年12月10日结束.治疗后患者疾病状态:AML-M2复发,AML1/ETO(+).2013年6月18日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父亲,HLA8/10位点相合,供受者血型相同,均为O型Rh(+).以输注供者干细胞的日期为0天,即移植日期,-1d表示移植前1d,+1d表示移植后1d,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0岁.头昏乏力14年,多次在外院查血常规WBC、RBC、Hb均低于正常,但未做骨髓检查明确诊断.于2000年6月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紫癜,心肺正常,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血常规示WBC2.5×109/L,N0.62,L0.37,M0.01,RBC1.20×1012/L,Hb29 g/L,Plt85×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原始粒细胞0.015,幼稚单核细胞0.015,成熟单核细胞0.06,骨髓三系细胞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18%,(++)21%,(+++)9%,环形铁粒幼细胞(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3岁,18个月前,经扁桃体病理组织及临床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型)ⅢA期.经过标准的CHOP方案×4次,RCHOP方案×1次化疗后,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标准的BEAM方案预处理).9个月前,又出现淋巴结肿大,再予VDCP方案×2次,VDLP方案×1次,无效.5个月前,骨髓液涂片中原淋 幼淋占31%,外周血中WBC为1.7×109/L,以AAE L-ASP方案治疗2疗程,AAE×3疗程,无效.本次入院前,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躯干皮肤散在暗红色丘疹,无搔痒(浸润块),外周血中WBC 68.6×109/L,幼稚细胞占30%,HB 111 g/L,Plt 93×109/L.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53岁,2016年12月因出现发热、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52.09×109/L,血红蛋白(Hb)137 g/L,血小板计数(Plt)22×109/L.2017年1月3日因发热、乏力半月余,就诊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 胸骨压痛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四肢无水肿.查血常规:WBC 95.39×109/L,Hb 100 g/L,Plt 18×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示:原始淋巴细胞44个,幼稚淋巴细胞50个,成熟淋巴细胞3个. 骨髓细胞学示: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0.98,胞体大小不一,以大为主;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主要表达HLA-DR、CD10、CD13、CD19、CD20、CD22、CD33、CD34、CD38、CD123、cCD79a和TdT.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7~50,XX,+5,+8,t(9;22)(q34;q11), der(22)t(9;22)(图1). 腹部彩色超声示:餐后胆囊、脾大(脾门处厚4.8 cm,肋缘下及边),肝、胰、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细胞型,双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方案化疗,同时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靶向治疗,并定期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第22天复查骨髓细胞学示完全缓解骨髓象.此后予CAM(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巯基嘌呤)方案化疗1个周期,复查骨髓细胞学示完全缓解骨髓象. 监测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形态均正常,复查染色体核型:46,XX(图2).目前患者仍在后续治疗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九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了解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时机、造血功能重建等问题.方法 9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高危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及4例小细胞肺癌经过诱导化疗后,进行了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随访7(1.6~13.8)个月,9例全部生存,7例无瘤生存.回输的单个核细胞(MNC)>1.5×108/kg时,中性粒细胞(ANC)恢复≥0.5×109/L和血小板20×109/L所需的天数分别为9天和9.4天,无1例骨髓功能重建不全.结论 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化疗敏感的乳腺癌、NHL及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较安全,回输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2000年1月出现发热、肝脾肿大,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1.8×109/L,幼稚细胞76%;骨髓涂片示原始加幼稚单核细胞92%,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经1疗程DA方案化疗缓解。之后依次给予DA,HD-Ara-C,MAE,IDA等方案巩固,2000年8月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3岁.于2020年1月3日以"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半,多个周期化疗后"为主诉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6月因腹胀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WBC)3.48×109/L;血红蛋白(Hb)124 g/L;血小板(PLT)103× 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占55.2%.诊断:急...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974年出生,1989年11月因乏力、发热1月入院.体检:贫血貌,表浅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心肺(一).血常规:Hb 76 g/L,WBC 17.2×109/L,原淋0.22,幼淋0.13,BPC34×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淋0.42,幼淋0.32,全片仅见巨核细胞2个,偶见血小板,诊断:急淋(L2).常规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经VDLP及VDCP各1疗程后获CR,但因对门冬酰胺酶过程过敏,后每1~2月以VDP、VDCP为主强化巩固近4年.1993年11月-1995年7月停药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4年3月,用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11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除1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尔血)对供者进行动员外,其他患者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为化疗 rhGCSF。经2次采集,获得MNC为(5.91±2.34)×108/kg,CD34 细胞为(14.05±6.65)×106/kg,CFUGM(4.80±2.80)×105/kg。预处理方案3例患者采用FTBI加化疗,8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6±1)天降至0。PLT于(7±1)天降至30×109/L以下。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50×109/L,分别为(11±2)天、(11±2)天、(13±3)天。3例患者于移植后1~1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或病情复发,2例患者带瘤生存3~5个月,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3~46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PBSCT对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羟基脲致CML患者皮肤溃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4岁.1996年2月中旬无明显诱因渐感乏力、消瘦、盗汗、左上腹胀满,当地疑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遂于1996年5月8日第1次入我院诊治.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阳性,脾脏左肋下12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2 cm,肝右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160×109/L,BPC 356×109/L,Hb140 g/L.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33岁,因发热、齿龈肿痛1周于2004年7月17日收入我院.查体:体温39℃,齿龈增生,颈部可触及数枚0.5 cm×1.0 cm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未触及,余(-).血常规:WBC 161.4×109/L,Hb102g/L,Plt96×109/L,分类原始细胞0.78,N 0.12,L 0.10.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M/E=12.2/1,其中原始粒细胞占0.280,原始单核细胞占0.445,幼稚单核细胞占0.075,可见原始巨核及小巨核细胞,组化染色: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可以被NaF抑制.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因腹胀、乏力10个月,发热5 d于2004年3月31日入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但未引起注意,也未做诊治.入院前5天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外应用头孢拉啶、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来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示:WBC 629.98×109/L,Hb61 g/L,BPC 116×109/L,并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收入院.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性,64岁. 于2001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齿龈渗血、皮肤出血点、瘀斑入住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80 g/L,白细胞计数(WBC) 1.4 ×109/L,红细胞计数(RBC)2.30 ×1012/L,血小板计数(Plt)6×109/L. 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红两系少见,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缺如.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予口服司坦唑醇、环孢素治疗,丙种球蛋白2.0 g×7 d静脉滴注,间断输血及血小板,茵陈蒿汤1剂/d,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控制相对稳定. 2005年7月因间断出现酱油色尿、双目视物不清入院治疗.入院后检查血常规:Hb 32 g/L,WBC 1.2× 109/L,RBC 1.03×1012/L,Plt 16×109/L.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期幼红细胞红居多,占0.475.溶血试验:酸化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肝、肾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9 U/L、尿素氮13.76 mmol/L、肌酐90.30μmol/L,其他检测项目均正常;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粒细胞CD5548.40 %,CD5956.19 %,红细胞CD5571.34 %,CD5968.15 %.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 应用胸腺肽、多抗甲素、达那唑、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曾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茵陈蒿汤1剂/d、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2012年11月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Hb 18 g/L,WBC 2.13×109/L,RBC 0.51×1012/L,Plt 4×109/L,骨髓象检查显示浆细胞增多,占0.195,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可见双核浆细胞,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采用化疗加G-CSF方案动员,WBC降至最低点又回升至2×109/L以上时,开始皮下注射G-CSF 5 μg·kg-1·d-1到采集结束前1天,采集日予地塞米松(DEX)10 mg/d。当WBC上升到>10×109/L时,用CS 3000 plus或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连续采集2 d。6名供者予G-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共6 d,动员第5,6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清晨给予DEX 10 mg静脉滴注。结果 自体和供者均连续采集2次,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分别为(3.72±2.17)×108/kg 和(6.07±1.64)×108/kg ,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6.22±2.38)×106/kg和(13.33±1.72)×106/kg。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化疗联合G-CSF方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单用G-CSF进行供者干细胞动员是一种简便、经济、高效、低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995年至2005年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为将常规剂量CHOP方案中CTX增至2500mg/m2,化疗后予G-CSF3.5~5μg/kg的动员方案,当骨髓功能恢复WBC计数达(2~5)×109/L,外周血单核细胞(MNC)计数达20%~30%时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12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结果30例患者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108个月,中位缓解期42个月。其中1年无病生存25例(83%),2年22例(73%),3年20例(66.7%)。最长存活9年。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脐血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3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结果6例患者完全植入,+15~+25天白细胞(WBC)>1.0×109/L,+35天~+51天血小板(Plt)>20×109/L。例1出现急性GVHDⅠ度,例5出现急性GVHDⅣ度,例6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急性GVHDⅠ度、出血性膀胱炎(HC),例2移植后6个月复发,放弃治疗死亡。余5例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1.1 例1,患者,女,34岁,因发热、乏力、咳嗽、周身铜印样皮疹20 d,于1997年6月3日放院.查体:体温38℃,P85次/min,R20次/min,BP14.63/8.65 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可见铜印样银屑样皮疹及散在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血常规:Hb85 g/L,RBC3.1×1012/L,WBC12×109/L,幼稚细胞0.50,BPC70×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