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窄叶大黄蒽酯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向兰  寇晋萍等 《中草药》2001,32(5):395-397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酮(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从秦岭大黄RheumqinlingenseY.K.Yang,D.K.ZhangetJ.K.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经光谱学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Ⅷ)、大黄酸(rhein,Ⅸ)和大黄酚8-O-β-D-(6′-O-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noside,Ⅹ]。其中化合物Ⅹ系新化合物,Ⅵ和Ⅷ为首次从秦岭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A New Indole Derivative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Tuber Fleeceflower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4.
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振宝  丁霄霖 《中药材》2006,29(1):28-29
对决明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得到3种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6,7-三甲氧基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素-6-O-β-龙胆二糖苷(Ⅲ)。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玉辉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中草药》2004,35(7):732-734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姚莉韵  陆阳  陈泽乃 《中草药》2003,34(3):201-203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Hibiscus muta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C18反相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I)、β-甾醇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Ⅳ)、大黄素(emodin,V)、芸香苷(rutin,Ⅵ)、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rutinoside,Ⅶ)、山奈酚-3-O-β-刺槐双糖苷(kaempferol-3-O-β-robinobinoside,Ⅷ)及山奈酚-3-O-β-D(6-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E-p-hydroxycinnamoyl)-glucopyranoside,Ⅸ]。结论:除Ⅱ和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叶豆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对叶豆(Cassia alata L.)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应用1D—NMR、2D—NMR、IR、UV、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葡萄糖苷、-生育酚、羽扇豆-20(29)-烯-3-酮、β-谷甾醇、2-乙基-3-甲基-马来酸酐、邻二甲氧基对羟基-E-肉桂酸、2,3-二乙酰基丁四醇分别鉴定。结论:除前三个化合物1、2和3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对叶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炒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的化学成分,为阐明炒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炒决明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8-甲氧基大黄酚(8-methoxylchrysophan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黄素(emodin,5)、钝叶决明素(obtusin,6)及钝叶素-2-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巴天酸模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用SRAP标记分析正品大黄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3种正品大黄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12个不同来源地的大黄为材料,通过SRAP分析,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4对引物组合共得到272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99条呈现多态性,占73.2%,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标记能有效分辨3种正品大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8 4~0.941 6。聚类分析表明正品大黄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RAP标记为正品大黄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大黄愈伤组织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黄的愈伤组织中分到7种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β-谷甾醇(Ⅲ)、芦荟大黄素(Ⅳ)、大黄素(Ⅴ)、d-儿茶素(Ⅵ)和3′,4′,5′-三羟甲基苯甲酰葡萄糖(Ⅶ)。  相似文献   

13.
藏边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结果表明藏边大黄含有正品大黄所特有的5种蒽醌甙元,且含量(2.24%)明显地高于正品大黄(平均为0.699%)。  相似文献   

14.
王爱芹  李军林  李家实 《中草药》2010,41(3):343-347
目的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式-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枝穗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研究枝穗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 ;UV ,IR ,MS ,NMR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大黄酚 ,大黄素 ,没食子酸 ,蔗糖 ,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 ,大黄素-1-O-β-D- 葡萄糖苷。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正品及伪品大黄药效与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正品大黄与华北大黄的药效和毒性,论证临床上两种药物混用时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实验观察小鼠排便潜伏期及其总排便量;小肠运动实验观察药物的小肠推进率;纤维蛋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小鼠LD50观察药物急性毒性。体外实验分别观察药物对小肠大肠的收缩影响;MTT法测定药物对肝细胞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正品大黄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小鼠排便,但是对小肠推进无明显作用;口服等量的华北大黄提取物对排便无明显作用,但是能促进小肠的推进。正品大黄大剂量能缩短凝血时间,华北大黄无明显作用。华北大黄的细胞毒性大于正品大黄。华北大黄的急性毒性大于正品大黄,两者不同比例配合的急性毒性显示,毒性大小与华北大黄呈正相关,而与正品大黄呈负相关。土大黄苷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华北大黄与正品大黄在药效与毒性方面有较大不同,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17.
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天山大黄根乙醚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分得5个芪类化合物和1个色原酮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trans3,5二羟基4′甲氧基芪,trans3,5,4′三羟基芪,trans3,5,4′四羟基芪,trans3,5,二羟基4′甲氧基芪3OβD葡萄糖甙,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和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结论:这些化分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魏玉辉  武新安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5,28(8):658-660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 acid,Ⅰ),棕榈酸(palmitic acid,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大黄酚甲醚(chrysophanol-8-Me 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O-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Ⅵ)和2,5-二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2,5-dimethyl-7-methoxychromone Ⅶ).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从天山大黄根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酚-8-O-β-D-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甙及β-谷甾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窄叶大黄非蒽醌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窄叶大黄非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 ,正二十八烷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 1种萘苷 6 hydroxymusizin-8-O-β-D-glucopyranoside。 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