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广泛运用其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源于阴阳学说,笔者从这一理论出发,对该理论在诊治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中的两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颂平  张玉珍 《新中医》1994,26(1):15-16,19
辨证论治中的两分法罗颂平,张王珍指导罗元恺主题词辨证论治,阴阳学说,中医学术发掘中医学的理论,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阴阳的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而是体现在临证实践中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它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实际上已被赋予医学的内容。我们的导...  相似文献   

4.
覃骊兰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9-400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 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配伍理论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讨,分析中药配伍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发现中医阴阳学说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阴阳学说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6.
康欢  崔撼难 《中医药学刊》2008,26(3):616-617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4)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阴阳学说从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发展渗透至中医学领域,阐释生命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其认识演变历时漫长。两千年来一直将其局限于"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也"的抽象概念,何复东老中医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借鉴上海沈自尹院士对"肾本质"的实验研究思路,创新了阴阳学说理论(即破解阴阳)——认为阴阳在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物质基础为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的遍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将该理论应用指导临床实践,实现中医精准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诊疗"简、便、廉、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8):F0004-F0004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文阐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药性味功效及阴阳学说构建的中医辨证论治、平衡阴阳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探讨,认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阴阳平衡学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平衡阴阳、疗病祛疾、康复人体机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