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背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抗凝的合理实施必不可少,尤其是抗凝过程中适当的药物及剂量, 精准的抗凝监测及维持,对于预防CPB 过程中致命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降低凝血系统活性,改善患者预后等极为重要。 目的 综述CPB下心脏手术抗凝药物肝素的临床问题。 内容 包括CPB下抗凝药物肝素的应用、个体化管理、临床改进等,为CPB下抗凝药物合理实施提供依据。 趋向 近年来研究表明,抗凝药物肝素应用于CPB的药物剂量,监测方法仍需改善。肝素替代药物的发展也为CPB抗凝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闫晶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12):818-82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病人抗凝血因素和抗凝血防治方法。方法用华发林、肝素等药物进行有效抗凝防治采用抗凝监测评估抗凝防治效果。结果98例手术病人通过抗凝监测,选择了最佳方案,得到了有效防治,没出现凝血(出血、栓塞)现象。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抗凝血监测、分析,为抗凝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是抗凝防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长永 《颈腰痛杂志》2021,42(5):742-743
有研究报道,脊柱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1% ~22%之间,脊柱转移瘤术后静脉血栓预防需引起临床关注[1-2].但目前,皮下注射肝素或依诺肝素等预防性抗凝的使用和时间尚存在争议[3].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预防性抗凝起始时间对脊柱转移瘤术后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后抗凝治疗是防治早期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制剂。近年来,随着肝素的广泛应用,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HIT,也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HIT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肝素具有全身抗凝作用,致使在高危出血患者肝素抗凝血液透析(HD)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30%。为了防止HD中的出血并发症,人们进行了许多抗凝方法的探索和尝试。如小剂量肝素法、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局部肝素法、低分子量肝素法、无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法、前列环索抗凝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如甲磺胍己苯酯(GM)抗凝法。特殊材料膜如血仿膜、EVAL膜以及重组水蛭素抗凝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1961年,Morita等首次在HD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egional citrate antiocagulation,RCA)。1982年,Pinnick等将RCA法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HD,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后许多学者对RCA透析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法避免了肝素的全身抗凝作用,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和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量肝素是肝素中的一种新剂型,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标准肝素比较,具有高效,低副作用的优点。本文对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单剂肝素给药法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中抗凝已有多年的历史 ,以往均采用常规持续肝素输注法 ,即透析开始时给予首次剂量肝素 ,以后每小时追加一定剂量的方式。我院根据肝素的半衰期 ,探索采用单剂推注肝素抗凝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历选择  3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 8.5± 19.3)岁 ,平均透析时间 (17.8± 8.3)个月 ,干体重平均 (5 8.2± 12 .3)kg。所有患者在进入研究前均无出血倾向。2 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 ,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 15例 ,透析例次均为 30次。A组…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其基础治疗为抗凝。对于VTE风险评估中高危而且没有出血风险的病人推荐进行预防性抗凝。已经发生的VTE在评估低出血风险后更加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性抗凝。常见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为代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磺达肝癸钠和阿加曲班。不同抗凝药物有各自的适应人群、注意事项和推荐剂量。对于血栓复发风险高的病人建议延长抗凝。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抗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由于其治疗时间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明显延长,因此对抗凝的要求更高。目前常用的抗凝方法有: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使10%-50%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前列环素局部抗凝,可以减少出血风险,但使用困难;二者合用,可部分减少出血,但剂量难以控制;局部枸橼酸抗凝易于使用,而且已被证明能延长滤器寿命并且无全身抗凝危险,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抗凝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为了选择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方法治疗高危出血或活动性出血的尿毒症患者,我们对局部枸橼酸抗凝(RCA)血液透析和血仿膜肝素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进行了临床应用并将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对其早期诊断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肝素抗凝是这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关键。我们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体外循环抗凝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可以导致肺梗死 ,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其早期诊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其近年来的抗凝治疗进展。一、急性DVT的抗凝治疗最近 10年中急性DVT的抗凝治疗进展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取代了非裂解肝素 (unfractionedheparin ,UFH) ,使其在家中治疗成为可能 ;二是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LMWH无需监测出血指标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后皮下注射 ,而UFH需在监测部分活性凝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局部枸橼酸与肝素抗凝在危重患者血液滤过(CVVHDF模式)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合并有急性肾损伤需要行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患者进行的前瞻、随机、临床试验.结果:117人次患者(肝素组60人次,局部构橼酸组57人次)最终纳入试验.滤器使用时间分别为肝素组的47.8±18.32小时、局部枸橼酸组的65.04±9.67小时(p<0.01).结论:在合并有急性肾损伤的危重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时,局部枸橼酸抗凝要优于肝素抗凝.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胰腺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确诊急性胰腺炎并符合本研究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抗凝组(38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其血清学检测指标和预后.结果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细胞及动脉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重症化率、再手术率和病死率.不会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出血倾向.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胰腺炎足安全、有效的,初步观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Ʒ���Ѫ������е�Ӧ��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抗凝疗法是通过药物降低或消除血液的凝固性 ,防止在血管手术过程中发生血管内凝血 ,同时也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疗法在血管外科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并进行适当的实验室监测 ,以达到既防止血栓形成又避免出血发生的临床效果。1 常用抗凝药物1 1 标准肝素 (SH)SH是一种粘多糖硫酸酯 ,平均分子质量 12 0 0 0~15 0 0 0u。口服、直肠给药无效 ,皮下注射易于吸收 ,静脉给药立即生效。肝素主要是通过抑制活性凝血活酶形成 ;与ATⅢ形成复合体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达到抗凝效果。肝素在…  相似文献   

16.
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三年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6年107例关节置换或血管成形手术病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成形病人在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总共50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20例病人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29例病人接受全麻。结果所有病人均没有发生与硬膜外血肿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有10例,其中2例(3.45%)发生在硬膜外组,5例(25%)发生在全麻联合硬膜外组,3例(10.34%)发生在全麻组。结论硬膜外麻醉不是抗凝病人的绝对禁忌。掌握好硬膜外穿刺置管的时机,可以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在多方面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17.
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时最紧迫的目标是预防肺栓塞、降低死亡率,其次是局限血栓范围、减轻症状、预防复发性静脉血栓事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应该即刻开始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使用或逐渐过渡到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维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复发,但存在出血的风险,因而应根据静脉血栓复发和出血的风险,进行抗凝治疗时限的临床抉择。例如无诱因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的静脉血栓复发风险较高。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风险较高的病例选择短期抗凝治疗;对无诱因的静脉血栓复发病例或有确认长期存在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如癌症、抗凝血酶缺乏等,选择长期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素-鱼精蛋白体外抗凝方案对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7例次出血倾向患者CVVH随机分为局部抗凝组(n=57)和无抗凝组(n=60),比较两组患者间滤器使用寿命、肌酐、尿素氮清除、新发出血事件、输血例次和输血量。结果:局部抗凝组滤器使用寿命显著长于无抗凝组(P0.05),但局部抗凝组比无抗凝组需要输注更多的红细胞悬液(P〈0.01)。结论:肝素-鱼精蛋白体外抗凝延长滤器寿命,提高溶质清除,但增加红细胞输注量。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得以维持生命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血液透析需应用肝素抗凝建立体外循环,但肝素在达到充分抗凝时也增加了出血的危险。对于一些合并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咯血等)及一些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围手术期的病人一般不使用肝素抗凝,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无肝素透析。无肝素透析的优点是无继发性出血,但易发生凝血[1]。虽然无肝素透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透析器或管路凝血而丢失一部分血液,但只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凝血征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消除和减少凝血发生。我们通过对36例出血患者实施236例次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本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能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在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在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 方法 将100例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按常规进行肝素抗凝,观察组从导管鞘三通和导管尾端建立两条肝素加压灌注线,采用加压输液袋肝素灌注抗凝.观察血管造影期间及术后6 h内患者新发生的外周动脉血栓、出血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