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在组织学上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及混合型三种,肝癌中85%合并肝硬化,80%的肝癌患者血清HBs-Ag呈现阳性,晚期临床肝癌其生存期多在半年以内[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肝癌(直径<3cm)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使许多小肝癌的远期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临床上所见多为直径>5cm的大肝癌.  相似文献   

2.
 引言从90年代开始,我国肝癌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己名列第二[1] ,每年全国约有13万患者死于肝癌,这占全球肝癌死亡总数的4 2 % [2 ] 。手术治疗常常作为肝癌首选的疗法,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确诊时能手术切除者仅为10 %~2 0 % [3]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多种非手术切除的疗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目前较为成熟的肝癌非手术局部治疗及其综合应用的概况作一综述,供临床合理选择。1 介入治疗1.1 肝动脉介人治疗 该疗法包括介入性肝动脉插管化疗(TAC )、介入性肝动脉栓塞(TAE )。TACE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有效率达30 %~70 % [4 ] 。1.2 肝外动脉介入治疗 对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行肝动脉和肝外动脉供血支双动脉化疗栓塞,碘油沉积致密完全,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5] 。1.3 酒精注射疗法(PEIT) 适用于直径≤3cm、最大结节≤3cm的多结节性小肝癌,治疗后可使肿瘤坏死达70 %以上。直径>5cm的肝癌如果在TACE后行PEIT ,可以取得比单纯TACE或PEIT更好的远期疗效,其病变坏死率高达86 .4 %。1.4 门静脉介入治疗 肝癌灶接受肝动脉及门静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迄今仍以手术切除疗效为佳。但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就诊的患者以中晚期大肝癌(直径>5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cm)居多,预后差。因此,大肝癌特别是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成为目前肝外科治疗的难点。我们对32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我院手术治疗肝癌98例。其中巨大肝癌46例(46·9%),切除32例(69·6%)。32例患者中,男26例,女6例。年龄30~73岁,中位年龄48岁。有乙肝病史或乙肝标志物阳性23例(71·9%),AFP阳性者18例(56·3%)。按Child-Pugh分级[1],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以及手术组,各60例。射频组患者采取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年,最后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67%、86.67%、63.33%,与对照组的95.00%、83.33%、61.67%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肿瘤3~5 cm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手术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径≤5 cm的小肝癌PRFA治疗效果确切,近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介入治疗及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化疗栓塞治疗的结果。结果:造影表现归纳为三种类型:I型(边缘复发型)23例,占20.5%;II型(肝内播散型)81例,占72.3%;III型(隐匿复发型)8例,占7.1%。造影表现特点:血供相对不丰富,肿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结论:血管造影对于指导术后复发的肝细胞肝癌的综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 (下称肝癌 )的最有效手段 ,从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我科共对 10 3例 >5cm的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 ,今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3例中 ,男 94例 ,女 9例 ,年龄 14~ 71岁 ,平均 4 0 .5岁。肿瘤位于左肝 36例 ,右肝6 5例 ,中肝 2例。肿瘤平均直径 8.5cm ,其中 >10cm35例 ;合并肝硬化 83例 (80 .6 % ) ,并有肝静脉癌栓 1例 ,门静脉癌栓 13例。Child分级 :A级 84例 ,B级 19例。1.2 切口选择及手术方式 全组多采用右肋缘下或人字切口 ,6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右半肝切除 2 0例 ,左半肝切除 1…  相似文献   

7.
Wu F  Rong WQ  Wang LM  Zhong YX  Liu LG  Wu J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1):872-874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小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30例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30例患者中,肝细胞癌29例,胆管细胞癌1例;肿瘤邻近第一肝门8例,邻近第二肝门15例,邻近第三肝门7例;单发病灶25例,双原发灶4例,三原发灶1例.肿瘤直径(2.7±1.2)cm.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79±101)min,术中出血量200~2000 ml,平均566 ml,术后住院时间(10.5±2.7)d.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3.3%,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0%和41.3%.结论 特殊部位小肝癌的手术难度大,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是特殊部位小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脏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认为小肝癌肝移植病例选择应符合①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病灶直径≤5.0cm,或2~3个肿瘤病灶,其直径之和≤5.0cm;②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无癌栓;③无肝外转移病灶;④临床判断为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小肝癌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80%~88%,5年生存率60%~74%,在术后无瘤生存、远期生存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肝癌肝切除术.供肝等待期采取适当辅助治疗抑制肿瘤进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4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47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4%(22/34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5%(4/347).术后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6%、48.47%和22.82%.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其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4%、83.33%和75.00%.肿瘤大小与术后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术后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8%和17.05%,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77.78%和60.00%(P=0.000).结论:合理掌握原发性肝癌切除适应证以及根据肿瘤大小确定切缘距离能够降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生存率.定期监测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此外,术中B超能够有效定位小肝癌,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完整切除和复发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径不大于3 cm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症状、诊断、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肿瘤最大直径(CT测量)不大于3cm的周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结果共32例,男女各16例。多为查体发现(65.6%),发病/发现至入院时间10~130 d。20例术前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例误诊为肺炎,11例诊断为肺部病变,无一例术前诊断BAC。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采样31例。病理分期:T1N1M01例,T1NXM01例(肺楔形切除),T1N0M030例。结论 BAC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多为查体发现,首诊时难确诊,多经动态观察才决定手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少见。确诊需要石蜡病理证实,术中冰冻确诊BAC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附42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25例,其中直径≤5cm的小肝癌121例。行不规则性肝叶切除134例,局部切除95例,肝叶或肝段切除123例,半肝或半肝以上切除共56例,联合脏器切除17例;切缘注射无水酒精或用渗入无水酒精的明胶海绵包埋于瘤床共39例。结果:总的手术切除率69.8%,小肝癌手术切除率90.3%;手术死亡率1.2%;术后生存5年以上118例,10年以上24例。全组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03/355)、51.3%(118/230)和35.3%(24/68);其中小肝癌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4%(64/86)、64.6%(42/65)和43.8%(14/32)。结论: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不规则性肝切除、早期发现肝癌、综合治疗大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等是提高手术切除率的主要手段;以个体化为原则的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区分肿瘤直径>7.0 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寿命表法计算1、2、3年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5 519例患者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1.8%、33.0%、25.0%。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0~N1期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生存预后。N2期肿瘤直径7.0~9.0 cm组,手术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存在优势。N2期肿瘤直径≥9.0 cm组以及N3期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姑息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未行手术切除小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对28例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的原发性小肝癌进行3DCRT.可见肿瘤体积(CTV)为58.47 26.46cm3(13.85cm3-95.36cm3),每次分割剂量2Gy-6Gy,照射次数为6-35次(11±3次),肿瘤剂量53.6±6.6Gy,每周3-5次.结果:CR16例(59%),PR10例(37%),SDO例,PD1例(3.7%).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和60%.结论:3DCRT是原发性小肝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 14 5 8例小肝癌 ( <5cm)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医学外科期刊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9月关于小肝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的有关论文 14 5 8例。结果  14 5 8例小肝癌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75 %、72 5 5 %、5 8 0 3 % ,不规则肝切除术 86 0 % ,左外叶切除 7 13 % ,左半肝切除 3 84% ,右半肝切除 0 61% ,术后 3年复发率为 3 9 0 %。结论 手术切除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肝癌首次手术方式应选择根治性不规则切除术 ,切缘距肿瘤距离 2cm为宜。对合并肝硬化的病人作不规则肝切除代替肝叶切除是提高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79年6月至1985年12月共手术治疗癌灶直径超过10cm的巨块型肝癌1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5例(83.3%),女3例(16.7%)。年龄1(1/2)~61岁,平均33.6岁。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主体瘤灶最大径11.2~33.5cm。周围有多个小卫星结节者14例,合并轻度肝硬变者3例。外科治疗方法1.肝切除共1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切缘距癌灶3cm以上,无临床可见残留癌灶)7例,姑息切除5例。手术先解剖、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扎主体瘤灶侧肝动脉。切肝时在常温下阻断门静脉和总胆管,维持健侧肝动脉通畅,使拟保留的肝组织不致完全缺血。计行左外叶肝切除1例,左半肝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价值。[方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47例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结果]肿瘤直径为5cm~16cm不等,其中最大者为22cm。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至50%以上者为70.2%;肿瘤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者为87.2%;AFP水平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者为91.4%;47例均获二期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区大部分明显坏死,瘤周仅有少量存活癌细胞。平均生存期为51.3个月,其中1例已生存8年。[结论]TACE 二期手术切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临床值得应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 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多电极射频治疗(RFA) TACE以及全身化疗等围手术辅助治疗措施对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2例患者经辅助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66.7%),平均(4.8±1.2)cm,13例肿瘤临床分期降级。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3.3%、47.2%、55.6%。TACE PEI、RFA及TACE RFA组病例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移植的效果,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或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8.
蔡立勉  汤钊猷 《癌症》1989,8(4):264-266
通过手术观察49例原发性肝癌生长状态,研究机体Mφ活性与肝癌肝内播散的关系。发现包膜完整组Mφ活性显著高于不完整组;大肝癌组(直径>5cm)与小肝癌组(直径≤5cm)Mφ活性无显著差别;单个癌结节组与多个癌结节组Mφ活性亦无显著差别。提示Mφ活性与包膜完整性密切相关,Mφ有抑制肝癌肝内播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3种切缘厚度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8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切缘厚度分为肾部分切除术PN(>0.5cm),PN(<0.5cm)和肿瘤核除术(SE)3组,采用t检验和生存率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N(>0.5cm)组(26例)、PN(<0.5cm)组(41例)和SE组(21例)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其肿瘤直径分别为2.9cm,2.8cm,1.7cm。与PN组相比,SE组的偶发癌比例高,肿瘤直径小。3组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0.5cm)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切缘阳性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76个月,各组均无局部复发,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2%,97.6%和95.3%,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对于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切缘厚度小者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多电极射频治疗42例小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疗法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直径3.5cm多电极射频针在B超引导下经肋间或肋下经肝实质刺入肿瘤组织中.射频针的十根电极呈“伞形”分布,一次烧灼后形成直径3.5m~3.9cm,高度为1.2cm~1.5cm的半球形毁损区,重复多次直至将肿瘤区域完全覆盖.结果:42例患者行多电极射频治疗,23例AFP阳性患者,术后2月内全部转阴.病灶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均消失,5例患者行肝动脉造影,也证实肿瘤内血供消失.术后3月复查,肿瘤均有所缩小,最大达1/2.所有患者均存活超过3个月.结论:多电极射频治疗将来可代替手术切除成为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