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病人的局部转移手术后对局部、远端肿瘤复发、无复发、生存率等的影响。选择159例接受常规手术和放疗的病人,其中声门上癌97例,声门癌60例,声门下癌2例,多数肿瘤为Ta(104例),T4(41例),No(91例),15例临床上有阳性淋巴结,仅15例声门上癌行水平部分喉切除,其余均行全喉切除术,T3N0肿瘤行全喉切除,若术中未发现阳性淋巴结则不施颈廓清术。T4N0肿瘤在行全喉切除时行改良或传统的根治性颈廓清,若发现阳性淋巴结均行根治性颈廓清。79%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发现阳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疗效。方法:对573例喉癌患者行喉全切除术,声门上型370例,声门型90例,跨声门型75例,声门下型21例,放疗后复发17例。其中143例行单纯喉全切除术,430例同期行颈廓清术(单侧239例,双侧191例)。在喉全切除术中行气管外口造大孔术,共308例。结果: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5%(398/573),61.1%(350/573),46.3%(149/322);220例死亡病例中,45.0%(99/220)死于局部复发;22.3%(49/220)死于颈部转移。术腔感染和咽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2.2%,5.2%。16.6%气管外口造大孔术患者气管外口再度狭窄需行Ⅱ期气管外口扩大术或戴套管维持呼吸。13.6%的患者可以行喉部分切除术,由于不同的原因行喉全切除术。结论:喉全切除术作为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主要手段,其适应证随喉癌外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缩小。在采取积极的颈廓清术情况下,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早期声门癌保守的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仍是一问题,大组病例报道复发率T_1为2~17%,T_2为4~24%。本文对早期声门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者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术前更准确的估价和选择手术方法。共416例,年龄24~90岁。均未行颈廓清、放疗、化疗。经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包括甲状软骨内侧软骨膜)168例,扩大的声带切除术包括前联合、杓状软骨声突或喉室底、或双侧声带。半喉切除术248例,行标准的额侧或额前半喉切除术。结果,65例局部复发(15.7%),补救治疗局部复发控制者55例(84.6%),总的局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探讨贯声门癌临床存在的意义。方法 :分析 86例贯声门癌的临床表现、手术、颈转移、组织病理学研究及随访资料。结果 :贯声门癌有别于声门上、声门型喉癌 T2 、T3期。其中行全喉切除术 6 3例 ,次全喉 9例 ,扩大垂直半喉 14例 ;同期行颈廓清术 47例。术中见 ,>2 cm的贯声门癌 5 8%侵及喉骨架 ,46 %扩展至喉外 ,以及 71%的颈转移。随访 5年生存率 5 5 .4% ,10年 2 9.7% ,≥ 15年 18.9%。结论 :贯声门癌作为临床的一种特殊类型有实际意义 ;声门旁间隙的局部解剖特点是导致贯声门癌易广泛扩展和颈转移的原因 ;对贯声门癌的治疗原则应是在手术同时行选择性颈廓清 ,术后补充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者们于1975~1982年间施行了680例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发生颈部大动脉出血者18例,其中4例(22%)是由于气管套管损伤。1例为喉咽癌行全喉切除,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后病人,1例为放疗后一年复发而行全喉切除术,1例为放疗后13个月复发而行全喉和甲状腺切除术,另1例为全喉切除并双侧颈清扫后放疗的病人。由于气管所处位置的关系,控制大量出血,保护正常呼吸道殆不可能。因此4例病人全都死于呼吸道无力控制。通常创口未完全愈合形成瘘管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肿瘤局部溃疡、放疗后皮肤坏死亦可  相似文献   

7.
对伦敦两个医院1961~1988年喉部分切除术11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早期喉癌经全剂量放疗失败后行补救性手术治疗。放疗平均剂量为65Gy。补救性手术包括垂直部分喉切除术60例,水平部分喉切除术20例。12例15侧同时行根治性颈清扫。放疗后部分切除最严重的问题是易产生并发症,如进食困难,肺部感染,拔管困难,喉狭窄,伤口崩裂与瘘管等导致延迟愈合。少数患者需长期戴管或需胃造瘘解决营养问题。分析85年以前71例放疗后行部分喉切除术病人,垂直部分喉切除组54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者36例(66.6%)局部复发9例,颈转移3例,死于癌者6例,死于其他疾病8例。水平部分喉切除组17例,存活3年以上者6例(35.3%),局部复发3例,颈转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头颈部癌原发部位复发(RPS)与颈淋巴结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对1973~1986未经治疗的头颈部 鳞癌行颈廓清术511例作了回顾。其中289例同时作了原发癌切除及全颈廓清术。根据原发部位,术式有复合切除术,喉切除术(部分或全切除术),咽喉切除术。颈廓清时尽量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在双侧清扫时保留病变较轻的一侧。除45例切缘病理学阳性并术后放疗者外,仅就其244例切缘阴性,随访至少5年者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喉小涎腺癌     
作者回顾了1944年初~1982年底经治的18例喉小涎腺癌病例。18例中,腺样囊性癌8例,低分化腺癌 10例。男14例,女4例。平素有吸烟嗜好者11例。腺样囊性癌平均年龄61.5岁。腺癌60岁。18例中,声门上癌14例,声门下癌4例,无单纯声门癌。肉眼观察,均为粘膜下肿块。声门上癌主要表现为声嘶,咽下困难,咽痛。声门下癌则多数表现为呼吸道受累症状。18例的症状持续时间各异,但以晚期病例居多。腺癌中7例有明显颈部结节病变,腺样囊性癌中3例有颈部结节。11例接受手术治疗,多数为全喉切除术加改良或根治性颈廓清术,2例为部分喉切除术。2例单用放疗,5例手术加术前或术后放疗。初次复发后腺样囊性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8.4月,腺癌12.1月。仅腺样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声门上癌T_1期放射治疗效果不亚于手术,T_2及T_3期仍应首选手术疗法。目前声门上喉切除术适应症放宽,已包括癌侵及一侧杓状软骨、梨状窝内侧壁、会厌谷及局限性累及舌根的声门上癌。本文着重探讨声门上癌术后复发情况、手术补救效果以及如何减少误吸。作者在1969~1982年14年间行声门上喉切除治疗声门上癌41例。年龄39~73岁,平均63岁。女16例,男25例。按ATC标准分期,根据分期决定切除范围,同时参酌全身状况。75%病例手术同时行颈廓清。颈廓清术适应症:触及有颈淋巴结;T_3、T_4肿瘤;鳞癌细胞分化差或CAT扫描证实有颈转移者。近10年来为防止术后出现误吸将残喉悬吊于舌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为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1997年 5月~ 1999年 7月 4 0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 ( c N0 )的喉及下咽鳞癌患者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所得标本 ,且术前未经任何治疗者为研究病例。对颈清扫淋巴结 (共 2 2 19枚 )进行常规 HE及免疫组化法检查。全部病例随访 1年以上。结果 :喉及下咽鳞癌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14例 ( 3 5 % ) ,共 3 1枚 ( 1.4 % )淋巴结 ,其中声门上癌 6例 ( 6/2 0 ) ,跨声门癌 1例 ( 1/1) ,下咽癌 7例 ( 7/10 )。 9例声门癌无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均位于颈 、 区。结论 :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患侧颈 、 区 (局限于声门区喉癌除外 )。对于 T2 ~ T4 声门上癌、跨声门癌及下咽癌的 c N0 患者 ,根据其可能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高危险性 ,建议行患侧或双侧颈 及 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跨声门癌局部生长扩展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跨声门癌局部扩展及颈淋巴转移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将30例跨声门癌的喉体标本及35侧颈廓清大体标本行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跨声门癌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呈基本均等态式浸润扩展。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3.3%(13/36)。潜在性转移为30.0%(6/20)。将颈淋巴结分为四类,颈部转移淋巴结分为三型、四期。随着颈淋巴结增大,转移率增加,聚融型淋巴结增多,破膜率增加。结论:跨声门癌应定义为以喉室为中心纵向跨区发展的肿瘤。在跨声门癌的局部扩展中,喉室屏障作用较小;跨声门癌应慎行喉部分切除术,行喉手术同时应行肿瘤主体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3.
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984年 3月至 1998年 3月的 2 6 4例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共 8种 :激光声带切除术 19例 ,喉裂开声带切除术 2 9例 ,侧位垂直喉部分切除术 5 8例 ,前位喉部分切除术 18例 ,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 4 2例 ,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 2 9例 ,扩大喉次全切除术5 1例 (其中扩大至舌根 2 3例 ,扩大至梨状窝 2 5例 ,扩大至气管 3例 ) ,近全喉切除术 18例。同期行颈廓清术 113例 (14 6侧 ,其中功能性 98侧 ,根治性 4 8侧 )。修补材料有颈部皮肌瓣、颈前肌筋膜瓣、室带下移成形声带、局部喉粘膜、甲状软骨膜、会厌下移等 ,酌情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讲话 ,进行语言交流。 89例无误咽 ,112例轻度误咽 ,5 7例中度误咽 ,6例重度误咽。拔管率 82 .95 %。 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74 %、78.4 7%、5 3.3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 ,死亡 (包括失访 )的患者中 71.4 %死于 3年内。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都是喉癌的根治性手术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提高拔管率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志 ;合理地处理颈部淋巴结是提高 3、5年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1976~1978年100例连续的喉切除病例,以探讨喉切除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咽皮肤瘘的原因。100例中,94例因表皮样癌,6例因喉机能不全而行喉切除术。原发部位包括下咽癌、声门癌声门上癌、舌根癌、声门下癌及颈段食管癌。33例术前1月~5年曾接受喉,通常包括颈部的放射治疗。除1例外,放疗剂量均超过4000拉德,25例超过6000拉德。34例术前1周~6月曾做气管造口术;11例曾做根治性颈廓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蒂肌瓣法在跨声门癌手术中使用的效果。方法 对32例跨声门癌患者(T2N0M0 10例,T3N0M0 16例,T3N1M0 2例,T4N1M0 4例)行喉部分切除后用双蒂肌瓣修复,术后接受^60Co放疗。结果 32例均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顺利拔管。术后1年内无复发;1-3年内复发10例,复发率37%,其中癌直径>4cm者,4例均复发。死亡6例,死于术后2年4例(颈部转移2例,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3年2例(颈部转移1例,脑转移1例)。结论 双蒂肌瓣法的应用使原来拟行全喉切除的跨声门癌患者可以行喉部分切除,扩大了喉部分切除术的适应症,提高了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假喉室的形成增加了术后拔管率。  相似文献   

16.
喉癌部分喉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癌部分喉切除术的方法.方法总结59例喉癌部分喉切除经验.其中喉裂开声带切除2例;垂直喉部分切除38例;水平喉部分切除10例;次全喉切除加同侧颈廓清术2例;水平喉部分切除加同侧颈廓清7例.结果本组病例的3年生存率为83.8%,5年生存率为68.2%;59例中56例顺利拔管;全部病人术后发音清晰,吞咽正常.结论声门癌与声门上癌(T1~T2)病人行部分喉切除是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声门型喉癌及跨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声门型30例,跨声门型6例。26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0例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8例同时行功能性颈廓清术,20例行择区颈廓清术,8例探查患侧Ⅱ、Ⅲ区淋巴结未予颈廓清术。8例(T2N1M0,T3N1M0)声门型喉癌术后6周联合放疗。结果随访满3年患者31例,死亡2例,失访5例;随访满5年患者28例,死亡3例,失访6例。3年生存率80.55%,5年生存率69.44%。结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术式,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提高手术治疗晚期声门上癌疗效的方法,报告对8例声门上癌、贯声门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取宽蒂矩形切口行全喉、次全喉颈联合根治术,3例行喉功能重建。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年,除1例死于颈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其余均健在,并仍在继续随之中。认为该术式术野宽阔,有利于肿块的完整切除,同时更利于颈、喉及气管旁等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喉癌术后患者行颈部预防或根治性放疗时,因甲状腺暴露在照射区域,可能易受损伤。1990~1993年我们对33例喉癌患者术后施以放疗,现报告其临床资料,借以探讨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33例喉癌患者中,女2例,男31例;年龄37~75岁。12例行全喉切除术,21例行部分喉切除术。其中8例同时接受改良或根治性颈廓清扫术,术中未切除甲状腺。术后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0mV—X线放疗,剂量5000~6000cGy,每周5次,每次150~200cGy。18例随访半年,分别在放疗前和结束时以及随访中测定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TSH)、四碘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  相似文献   

20.
[英]/KrausDH…//AnnOtolRhlnolLaryn-gol.-1995,104(12).-936~941报告31例喉保存治疗失败,行补救性喉切除术的经验。男22例,女9例。年龄34~75岁(平均60岁)。原发厂咽15例、喉14例、口咽2例。T3或T4者77%,淋巴结阳性45%,Ⅲ期或Ⅳ期81%。13例为诱导化疗失败者,18例化疗和放疗后复发者。3例曾行预廓清术。喉切除缺损区以局部缝合修复昔23例、胃转移修复6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喉癌者均行局部缝合,下咽癌者局部缝合8例、胃转移修复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1例口咽癌需胃转移修复。15例需行颈廓清术。26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