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泼尼松龙是胆管闭锁(BA)患者在行肝门肠吻合术(PE)后的常规用药。作者回顾研究了胆管闭锁行肝门肠吻合术后患者的情况,以评估泼尼松龙的参考剂量。方法:从因胆管闭锁而接受肝门肠吻合术的患者中选取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施行PE时患者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中度或重度),接受PE时的年龄(30~70d),肝门部胆管残余处小胆管的直径大小(7100μm),以及BA手术的类型(尚未定型)。根据给予泼尼松龙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5组:第1组,不给泼尼松龙,第2,3,4组,在进行PE术后的第8天单次连续3d分别按照以下剂量逐日减量给予泼尼松龙:第2组分…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的:肝动脉分支血管管壁中层增厚可能与胆管闭锁(BA)有关。本研究旨在行肝门-肠吻合术和肝移植时评估肝动脉分支动脉的中层厚度。方法:作者评估了1274例BA患者和对照者的动脉分支,其中包括1108条小动脉和166条动脉。对47例BA患者,在进行肝门-肠吻合术时通过形态学测定来评价其分支动脉的特性。对照者是没有肝脏疾病的3例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7例早产新生儿和7例婴儿。评价7例BA患者在肝门-肠吻合术和肝移植时动脉中层增厚的进展情况。将接受肝移植的胆管闭锁患者与4例肝移植的非B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没有肝脏疾病的婴儿相比,B…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胆管闭锁男童,在出生后21d时曾行肝门肠吻合术,很快就缓解了胆汁淤积症状,直到3.5月龄时仍无黄疸。然后其突然出现无胆汁样大便。核医学成像检查显示无分泌。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在4个月时行原来的吻合口修补术。14个月时,患儿无黄疸并且生长良好。在此病例中,成功的肝门肠吻合修复术避免了肝脏移植。对1例胆管闭锁患婴行肝门肠吻合修复术获成功@Haber B.A.$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Philadelphia, PA 19104, United States @Erlichman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移植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并发非吻合口胆管狭窄分为对照组(未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109)、观察组(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11)。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方式、术后有无肝动脉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肝动脉阻力指数(RI)等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肝动脉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动脉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肝动脉RI降低均为肝移植术后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存在肝动脉并发症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肝动脉RI降低是肝移植术后合并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比胆肠吻合术与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实施手术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前者接受部分肝切除术,后者实施胆肠吻合术,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均接受为期至少3年的随访,对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结石残留率)和远期疗效(术后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7%和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和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11.7%),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胆肠吻合术,部分肝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胆管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后的肝石病关注很少,只有22例报道。患者和方法:对在作者医院1998—2004年的15例患者因胆管闭锁在接受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进行了生命攸关的肝移植。用切除下的肝脏检测肝石病的存在和部位、结石的成分及胆汁的细菌感染情况。分析胆管炎的病史和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管状吻合器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胆肠吻合的应用研究,确定管状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空肠吻合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优于传统的手工吻合.方法 对于肝门胆管肿瘤局限于肝总管或分叉部(Bismuth I/Ⅱ型)的病例,随机设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和非吻合器组(24例),管状吻合器组:26例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非吻合器组:24例行常规手工胆肠吻合的病人,对二组手术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 结果 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是科学的方法 ,手术时间缩短, 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 对于Bismuth I/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可行的,较非吻合器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治疗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188例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96例患者行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组),92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术组).患者均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近期疗效(手术并发症)和远期预后(胆管炎、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癌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开取石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胆肠吻合术组(P< 0.05,P<0.01);出血量、输血病例数、是否联合肝切除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间肝脏生化指标(ALT、AST、GGT、ALP、ALB、TBIL、DBIL)无明显差异,术后胆肠吻合组ALP水平高于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组(P<0.05).1年后胆管切开取石术组肝功能异常者明显少于胆肠吻合术组(14.6% vs 31.5%,P<0.01).胆管切开取石术组患者胆管积气、反流性胆管炎发作、胆管狭窄发生的比例显著低于胆肠吻合术组(1.0% vs17.4%,4.0% vs 24.0%,3.1% vs 14.1%,P均<0.01).两组间再手术率、结石复发率、癌变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在胆管积气、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狭窄发生率等方面优于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肝肠“挂靠式”胆肠吻合来有效地加强吻合后的可靠性,避免术后胆瘘、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14例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施行了肝肠“挂靠式”缝合,其中肝门部胆管癌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3例。结果 本组均收到了满意治疗效果,术后无1例发生胆瘘、肠瘘等并发症。结论 肝肠“挂靠式”胆肠吻合术克服了由于肝组织脆弱,缺乏韧性、难以牢固缝合的缺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监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DUS对移植肝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肝动脉狭窄1例,胆漏2例,肝内脓肿1例,胆管狭窄4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积液4例。结论:超声对于移植肝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尤其对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道炎、胆管狭窄、门静脉血栓诊断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袢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12只成年犬随机分为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组(IL组,n=7)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组(RL组,n=5)。IL组行游离空肠盲袢胆囊吻合,RL组行胆囊空肠盲袢型RouxenY吻合。术后通过99mTcEHIDA肝胆动态扫描、返流及胆管成石情况观察、胆汁细菌培养、肝脏病理学检查了解该术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术后2组肝脏排泌功能、盲袢排空功能相互比较及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止返流及逆行感染IL组优于RL组。结论:本术式效果可靠且在预防返流及逆行感染方面优于盲袢型胆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对肝移植患者血药浓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3例,选择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选择大剂量他克莫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移植肝功能等情况。结果:术后第3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移植肝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2及12个月移植肝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胆管、血管并发症及急性排斥反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他克莫司在减少肝移植患者肝功能不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其安全性优于大剂量他克莫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的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为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部位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组,n=6)、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n=12)、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n=12)。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远端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比较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结果:Ⅱ组肝移植大鼠肝门部胆总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病理形态学评分明显高于胆总管近端和胆总管远端(P<0.05),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肝门部损伤较重。肝门部线粒体平均体积(V)高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高于近端(P<0.05);肝门部微绒毛面积密度(AMV)低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低于近端(P<0.05),提示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Ⅲ组肝移植大鼠肝外胆道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远端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术中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其中胆总管近端耐受性最好,其可能是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的合适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组织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每组大鼠8只),同种肝移植组(A组)以纯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雌性BN大鼠为受体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同种肝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B组)于肝移植术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0.25 mg/kg);同种肝脾联合移植组(C组)于肝移植同时移植供体脾脏;同种肝脾联合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D组)于肝脾联合移植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异体脾组织移植组(E组)于同种原位肝移植同时移植第三品系大鼠脾脏组织,术后进行小剂量FK506治疗.观察各组的存活期,并分析受体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嵌合体的形成情况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C组大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其受体T细胞同种抗原反应性明显降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1),且在60 d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仍然较高;肝脏病理分析也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脏移植能明显诱导受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嵌合体的形成,降低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促进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3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不同方式的胆肠吻合术共 8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 ,男 5 1例 ,女 33例。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7岁 ,平均 5 7岁。主要表现有黄疸 6 9例 ,腹痛 2 7例。1 2 梗阻原因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12例、胆道结石 46例、胰头癌 12例、壶腹癌 8例、肝门区胆管癌 5例、胆总管中段癌 1例。1 3 吻合方式 :肝外胆管或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5 2例 ,肝叶或肝段切除断面肝内胆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19例 ,肝外或肝门部胆管与十二指肠行间置空肠术 10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予以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5 min或60 min的不同,将供体大鼠分为4组(IP-45,IP-60,C-45和C-60)。于肝移植术后1 h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1 h及7 d切取肝脏,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缺血预处理后24~48 h,肝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强;肝移植术后1 h,血清ALT和AST水平IP组明显低于对照(C)组(P<0.05);术后7 d,IP组移植肝光学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好,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组移植肝则出现了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C-45和C-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12.5%和0;而IP-45和IP-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62.5%和37.5%。 结论:HSP70明显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HSP70对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07年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进行临床分型,所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高位胆肠吻合术、肝外胆管切开引流术等.结果 127例中区域型(Ⅰ型):左肝管结石21例(16.5%),右肝管结石9例(7.1%);弥漫型(Ⅱ型):左右肝管均有结石18例(14.2%);附加型(E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9例(70.1%).其中43例合并胆管狭窄(33.8%),13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0.2%),4例合并胆管癌(3.1%).行肝外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1例,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94例(其中8例同时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2例.术后结石残留13例(10.24%),发生并发症15例(11.8%),死亡3例(2.36%).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中,规则性肝叶切除疗效较好,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对处理肝内胆管结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宗佑  王德昭 《上海医学》1997,20(4):190-191
为了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在1985-1995年我们对40例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狭窄的病例施行肝门部大口径胆肠吻合术。40 14例为肝内胆管多发结石,26例俣并肝内胆管狭窄,狭窄好发于邻近肝门的1-2级肝内胆管开口,手术中工肝门部的肝外胆管和1-2级肝内胆管分枝及其狭窄部,术中借助胆道镜检查及取三联症并与插一层外翻大口径Rouxen-Y型吻合。经9-69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3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的:迟发性胆管炎是Kasai术治疗胆管闭锁的罕见并发症。作者报道3例救治经验。方法:对术后晚期因胆管炎引起的无法解释的肝功能恶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定量放射性同位素肝胆管扫描,以明确是否发生Roux环梗阻并确认术后是否通畅。回顾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和CT扫描检查的作用。结果:3例患者被确诊为3型胆管闭锁,年龄分别为8岁、13岁和17岁。他们均接受Kasai肝门肠吻合术,在痊愈数年后发生了迟发性胆管炎。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发现患者的肝脏摄取示踪剂的能力低下,放射性同位素在肝门处聚积。剖腹探查发现Roux环近端在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