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s)的配体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功能、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过负荷模型,术后48 h存活的4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CAA组)、非诺贝特干预组(F组)、吡格列酮干预组(P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联合干预组(F+P组)。另以1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假手术对照。在给药处理12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肌的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mRNA表达变化。最终36 只大鼠获完整资料,上述各组分别为7、8、7、6和8只。 结果: F组、P组及F+P组的左室湿重/体重、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及心率低于CAA组,而左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高于CAA组;F组、P组、F+P组及CAA组间血浆和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无显著差异。P组和F+P组大鼠心肌AT1 mRNA 的表达水平低于F组。 结论: 尽管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和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无明显影响,但PPARs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室重塑,降低前后负荷,并提高±dp/dtmax。PPARγ途径激活可抑制心肌AT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PARβ/δ激动剂GW0742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溶剂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DMSO),sham组],激动剂假手术组(GW0742 sham组),溶剂手术组(DMSO I/R组)和激动剂手术组(GW0742 I/R组)。术后于小鼠腹腔注射DMSO及GW0742。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核因子-κB(NF-κB)p65亚单位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GW0742 I/R组血浆中的LDH较DMSO I/R组减低(P〈0.001)。GW0742 I/R组心肌中的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量较DMSO I/R组减低(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GW0742可以减轻小鼠心肌I/R损伤。PPARβ/δ是机体抗心肌I/R损伤的重要防御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脏能量代谢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 min组(I组)及缺血30 min再灌注即刻组、2 h组、4 h组和6 h组(I/R组、I/R 2 h组、I/R 4 h组和I/R 6 h组),每组8只。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清中的内毒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取心肌制备组织匀浆测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含量。 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内毒素在I组和I/R组达到高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组及I/R各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R 2 h组、I/R 4 h组、I/R 6 h组差别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各组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组(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在I/R 6 h组呈下降趋势(P<0.05);胰岛素的含量在I/R 4 h组和I/R 6 h组明显下降(P<0.05);而胰岛素抗体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入血及肝脏解毒功能的降低所致的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心脏能量代谢和结构改变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盐水对照(NS)组和精胺干预(Sp)组(n=10)。结扎冠脉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缓慢静脉推注 0.5 mmol/L 精胺 2 mL/kg。观察指标:心电图,心功能参数,血清SOD、LDH、NO、MDA水平和心肌超微结构等。结果: 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90%,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LVSP 和±dp/dtmax明显降低,血清中NO、MDA及LDH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 vs Sham组)。Sp组与I/R组及NS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低浓度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促炎作用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血管细胞黏附 分子-1( VCAM-1)和E-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将大鼠随机分为假 手术组( 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 组)和七氟烷组;观察各组大鼠手术前、缺血15 min 和再灌注4 h 的 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68+ 巨噬细胞数目、内皮细胞 ICAM-1、VCAM-1 和E- 选择素的表达;TUNEL 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缺血15 min 时,I/R 组和 七氟烷组平均动脉压和RPP 均显著下降;再灌注4 h 时,七氟烷组平均动脉压和RPP 均有所上升,相对于I/R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I/R 组内皮细胞ICAM-1、VCAM-1 和E- 选择素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七氟 烷则能够有效抑制I/R 引起的内皮细胞促炎分子的表达;对照组CD68+ 巨噬细胞为5.83 个/ 高倍镜视野( HPF), I/R 组数目为55.67 个/HPF,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能够显著减少心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浸润,与I/R 组比较,降低了66.46%;TUNEL 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20%,I/R 组为28.63%,两组间差异明显; 七氟烷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相对于I/R 组,降低了51.76%。结论:七氟烷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 皮细胞表面促炎分子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1,12-EET延迟性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ERK活性及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11,12-EET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ERK的表达。 结果:I/R组缺血60 min及再灌注30 min两个时段±dp/dtmax均低于sham组(P<0.05),24 hEET+I/R组缺血60 min及再灌注30 min两个时段±dp/dtmax明显高于I/R组(P<0.05),而24hEET+PD+I/R组缺血60 min及再灌注30 min两个时段±dp/dtmax明显低于24hEET+I/R组(P<0.05)。ERK的活性24hEET+I/R高于normal组,24hEET+I/R组低于24hEET+PD+I/R组。磷酸化ERK的表达I/R组高于normal组和sham组,24hEET+I/R高于I/R组,24 hEET+I/R组低于24hEET+PD+I/R组。 结论:外源性11,12-EET具有延迟性心脏保护作用,大量激活磷酸化的ERK参与这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IPC)中金属硫蛋白(MT)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IPC模型,与I/R心肌损伤比较。实验动物分为3组:假手术组(n=6),开胸旷置2 h 20 min;缺血/再灌注组(n=12),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1 h 40 min;经典IPC组(n=12),按经典的Murry法复制。以心肌MT的含量,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IPC组心肌MT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1),心肌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心肌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IPC组心肌MT含量与SOD活性呈正相关(r=0.91, P<0.01),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92, P<0.01),IPC组心肌梗塞范围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促进大鼠心肌MT合成,MT可能参与IPC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组织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并用放色法测定了大鼠心肌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结果表明:缺血30min和缺血40min组AT-Ⅱ明显高于缺血15min组(P<0.05),再灌后AT-Ⅱ含量进一步升高,此变化与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改变恰好相反。在缺血40min再灌20min组的灌流液中预先加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则心肌中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TAN(AMP+ADP+ATP)与能荷E(1/2ADP+ATP/TAN)均非常显著高于未加巯甲丙脯酸组(P<0.001),可见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83)。抑制AT-Ⅱ的生成能有效地保护缺血心肌的能量贮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γ激动剂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 以及对其脑组织中钙激活的中性蛋白酶(calpa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EAE动物模型,分别给予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预处理,通过各组间临床表现评分评价药物疗效,RT-PCR法检测calpain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lpa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和布洛芬治疗组大鼠的临床表现评分显著低于EAE模型组;3组间calpain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罗格列酮和布洛芬组calpain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低于EAE模型组(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够显著减轻EAE大鼠的临床症状,抑制calpain蛋白质的表达,表明PPARγ激动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 h组(I/R 1 h、2 h、4 h、6 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测定血清LDH、SOD活性和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VSP、左室内压±dp/dtmax及SOD活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低,LDH活性和MDA含量在再灌注2 h时最高;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在再灌注1 h、2 h较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 h、2 h心肌组织CaSR的mRNA表达升高,再灌注4 h、6 h后降低。结论: CaSR mRNA表达多时心肌损伤较重,CaSR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 α)表达及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 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24),缺血再灌注组(n=24)。采用大鼠心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心肌PPARα mRNA的表达程度进行分析,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各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 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心肌PPARα mRNA 0.374±0.115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分别为1.071±0.140、 1.012±0.127)(P<0.01);缺血再灌注组心肌PPARα蛋白表达为42.32±13.06,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114.09±23.15、101.25±21.20)(P<0.01)。缺血再灌注组游离脂肪酸水平于再灌注后4 h、6 h显著上升。 结论: 在实验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PPARα表达减少同时伴有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相似文献   

13.
001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阻滞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英]/YoshivamaM…//AmHeartJ.-1994,128(1).-1~6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预先治疗是否保护心肌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酸枣叶总黄酮(FZS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是否由其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所介导。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I/R组,低、中、高剂量(50、100和200 mg/kg)FZSL组,以及HIF-1α抑制剂YC-1(20 mg/kg)+FZSL(200 mg/kg)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活性检测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发生显著梗死,血清LDH和CK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正常对照(N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I/R)组、银杏达莫注射液预处理(GD+I/R)组和银杏达莫+氯化镧预处理(GD+LaCl3+I/R)组。观察各组相同时点(预灌30 min稳定点,缺血30 min,再灌5 min、30 min、60 min)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和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同时收集各时点冠脉流出液,检测其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线粒体Ca2+浓度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OGDH)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I/R组和GD+I/R组在心脏再灌注期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心肌LDH和CK的释放量降低(P<0.01);线粒体内Ca2+超载降低(P<0.01),且线粒体内α-OGDH含量升高(P<0.05);而GD+I/R组中银杏达莫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被LaCl3抑制(P<0.05)。结论:银杏达莫可能通过抑制钙超载、增强线粒体酶活性以稳定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钙敏感受体(CaSR) 在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时的表达情况及其介导的细胞内钙变化,以及其参与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Lagendorff离体灌流方法复制心脏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模型;观察缺氧/再灌注及加入CaSR激动剂时CaSR的表达;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正常、缺氧、缺氧/再灌注时[Ca2+]i变化;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胞浆中caspase 3、caspase 9 的表达。结果: 心肌A/R组及加入CaSR激动剂时CaSR的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内钙明显升高。HE染色发现A/R组和激动剂组损伤明显,TUNEL显示2组凋亡细胞大量存在。同时,A/R组和激动剂组胞浆中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增加。结论: CaSR参与大鼠心肌A/R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的形成,并促进A/R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SHR心肌中活化的ERK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其中两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天、螺内酯20mg/kg/天溶于饮水灌胃,连续治疗13周;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Wist-ar-kyoto大鼠(WKY)比较。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SHR对照组心肌磷酸化ERK/actin值高于其余三组(P<0.01),螺内酯和缬沙坦组高于WKY组(P<0.01),两用药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均能通过抑制ERK途径而抑制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不同周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超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改变及其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I/R模型,用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用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代表心肌凋亡水平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形态测定(morphometric)法测定ONOO-生成的标志性产物硝基酪氨酸(NT)的水平。结果: 在STZ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KD)心肌梗死面积35.00%±3.00%,明显小于相应周期对照组(2WKC)51.00%±3.30%,P<0.05;STZ 处理后16周糖尿病组(16WKD),梗死面积61.00%±3.00%大于相应对照组(16WKC)50.00%±2.00%,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的表达,在 2WKD+I/R组(A值:481±77)小于2WKC+I/R组(A值:1 033±46),而16WKD+I/R 组(A值:1 206±78)caspase-3的表达高于16WKC+I/R 组(A值:940±72),P<0.05;硝基酪氨酸的水平在 2WKD 组(A值:211±13 )明显低于2WKC组(A值:409±12),但在16WKD组(A值:506±37)则高于16WKC组(A值:378±46),P<0.05。结论: STZ诱导急、慢性期糖尿病对心肌I/R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急、慢性期糖尿病心肌相反的ONOO-水平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伊贝沙坦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CAM-1和V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60 min再灌360 min和伊贝沙坦防治组。处死动物后,从再灌注区取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ICAM-1、VCAM-1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明显重于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区的ICAM-1、V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1)。伊贝沙坦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1)。 结论: 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再灌注区ICAM-1、VCAM-1表达上调,伊贝沙坦能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12只)、肺缺血-再灌注组(I/R,12只)和肺缺血-再灌注加L-精氨酸组(L-Arg,12只)。分别于再灌注5 h取左肺组织,观察bcl-2、bax mRNA定位表达、凋亡指数(AI)、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及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肺小动脉内(外)膜、肺小静脉内膜、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L-Arg组bcl-2 mRNA的表达及bcl-2/bax mRNA的比值显著高于I/R组(均P<0.01),bax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1);AI、W/D和IQA值显著低于I/R组(P<0.01和P<0.05);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L-精氨酸可上调肺组织bcl-2 mRNA的表达、下调肺组织bax mRNA的表达、调控bcl-2/bax mRNA 之间的平衡而减轻细胞凋亡,对PIRI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