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方法 对106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的患者被分成三个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以上组,进行诱因比较。结果 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主要的原因(59.4%)。以左心衰竭表现者最多(50.9%)。其次为全心衰竭(38.6%)和右心衰竭(10.4%)。而且,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高。结论 肺部感染为诱发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患者贫血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79例CHF患者,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心功能情况;通过临床、心脏超声和血液学检测,比较轻中度与重度心功能衰竭组贫血的发病率及其与慢性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是CHF的主要病因,分别占心功能衰竭患者的54.8%和32.4%;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的发病率为29.6%,贫血患者较非贫血患者的心功能更差(P<0.01),重度心功能衰竭组中贫血患者(32.8%)明显多于轻中度组(18.9%,P<0.05).患者随访24个月,发现轻中度心功能衰竭组患者死亡5例,占3.9%;重度心功能衰竭组死亡20例,占11.2%,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常伴贫血,贫血程度与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有关,贫血是CHF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常常还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器官,这种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主要讨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损害的诱因、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4.
邹烨 《广西医学》2005,27(8):1242-1243
妊高征并发心功能衰竭是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是妊高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和健康。现总结我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0例妊高征并发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对有关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吕慧萍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81-82,85
目的:探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按临床路径标准给予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按路径标准全方位精心护理后,除2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1例病情危重转ICU需呼吸支持、1例为急性心梗引起心衰退出路径外,其余56例均符合路径标准出院。临床治愈率达93.3%。结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按临床路径标准给予规范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重症肝炎并发MOF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 6 8例重肝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主要介绍了重症肝炎并发肝性脑病、胃肠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凝血酶原功能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积极配合临床抢救治疗 ,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人易发生多器官衰竭,如呼吸衰竭(成人R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应急性溃疡,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凝血(DIC)。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3月共收治感染中毒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07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10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64例、心功能衰竭18例、肾功能衰竭11例、肝功能衰竭9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5例。肺部感染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结论全面分析老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诱发肺、心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诱因。研究肺心病患者不同病期机体免疫功能水平,对于预防、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观察了52例肺心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旨在为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病情监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7~1990年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共502例,死亡100例,病死率占20.7%,死亡平均年龄61岁。原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所致阻塞性肺气肿,占94%。呼吸道感染和感冒受凉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对100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呼吸道感染诱发肺功能衰竭引起肺性脑病为最多,占38%;心功能衰竭次之,占30%;感染性休克占12%;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各占6%;消化道出血及心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外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检索1979年~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04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66年~2004年Pubmed数据库中有关SLE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国内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相关文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共计81例。资料显示瓣膜病变累及二尖瓣58例,累及主动脉瓣32例,同时累及到上述两个瓣膜共11例,单纯累及三尖瓣1例。大多数病例术前使用过类固醇治疗,术前心功能为3或4级。外科治疗方法包括机械瓣膜置换术(29例)、生物瓣膜置换术(19例)、瓣膜成形术(10例)、同种组织瓣膜置换术(2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膜穿孔2例、瓣周漏2例;瓣膜成形术后再手术5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30 d死亡率9.9%。结论SLE病变瓣膜主要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表现为单一瓣膜,类固醇治疗可能引起SLE心脏瓣膜损害。因瓣膜损害而使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方式主要为瓣膜置换和成形术。瓣膜成形术后易再发瓣膜炎,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可再发瓣膜炎致瓣膜穿孔、瓣周漏而需要再次手术。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SLE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状况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晋梅  杨静  刘毅 《西部医学》2011,23(2):356-358,360
目的研究SLE死亡患者相关的感染状况,分析SLE合并的感染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正确预防并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0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死亡患者,分析死亡SLE患者的直接死因、该组病例感染情况、病原学情况,并将该组患者分为死于感染者和死于非感染组,分析感染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686例患者中死亡52例,占7.58%,感染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7例,占51.92%),其中肺部感染最常见,占21例。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肺部感染、合并狼疮性肾炎与感染导致的死亡有相关性。结论感染是SLE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合并狼疮性肾炎与感染导致的死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标  武加标  李志军 《西部医学》2009,21(6):955-95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主要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70例SLE患者中有38例白细胞增多,发生率为14.1%。该38例中有27例(71.1%)与感染有关,11例与原发病活动有关。结论SLE患者白细胞增多不要盲目加大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剂量,注意并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感染菌群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SLE患者发生感染的菌株、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32例患者中158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6.6%;共培养到84株细菌,分布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0.5%)、泌尿生殖道(28.4%)、胃肠道(13.3%);菌株构成比中以革兰阴性菌多见(41.7%),较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还有6例结核菌感染,2例死亡病例均合并有深部真菌感染。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菌株比例较高。结论对SLE患者应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须重视对真菌的预防,同时不要忽视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SLE死亡患者47例,同期住院患者94例,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发热、肺部感染、神经精神症状、狼疮肾炎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SLEDAI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间贫血、血小板、ANA及抗Sm抗体、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死亡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多脏器损害合并感染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SLE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31岁,SLE并狼疮肾炎病程分别为4年及12个月。2例患者均表现为干咳、静息时气促、急性发热及进行性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弥漫性网状阴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F)均发现卡氏肺孢子虫,使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SMZ)治疗后,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好转,另1例死亡,结论:必须警惕SLE患者出现快速进行性低氧血症及Ⅰ型呼吸衰竭时PCP发生的可能性;SLE并发PCP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PCP易复发,必须给以足够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1 994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收治的 1 90例并发细菌感染的SL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同期收治的 1 78例没有并发感染的SLE患者进行比较。先进行单因素 χ2 检验 ,然后对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e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病变、血浆白蛋白 <30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 >3周等 7项是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上列危险因素存在的SLE患者应加强针对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并需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重症医学科(ICU)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入住ICU的SLE合并脓毒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包括主要器官受累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感染部位及病原体检查结果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以女性为主(86%),SLEDAI (15.8±6.3)分, APACHEⅡ (25.8±6.5)分,ICU内死亡率为46.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进入ICU 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衰竭。感染以G-菌为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提示ICU内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及较高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预后相关。结论 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较高的APACHEⅡ评分是ICU内SLE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死原因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年1月~201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并无效死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333例,死亡5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1例,男女之比为1:12.75;55例死亡患者中,50例为SLE引起的多个脏器损害,占90.91%;受累脏器以肾脏最多见,为45例,衰竭脏器以心脏最多见,其次是肾脏和呼吸系统功能衰竭;SLEDAI评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44分,均为SLE病情活动,并有45例为SLE重度活动,占81.82%。结论:本组病例中,SLE发病第1年内死亡的比例最高,占41.82%。以SLE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死因。早期诊断,及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控制狼疮活动,预防感染,确保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SLE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分析1965~1989年1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现92例(69%)有不同程度心血管受损表现。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肌炎46例(32%)、高血压26例(19%),心包炎15例(11%)、心内膜炎4例(3%),心肌、心包及心内膜同时或先后受累共8例(6%)。当SLE累及全心时,其病死率增高。我们认为对SLE病人必须作常规的非侵入性心脏检查,以提高SLE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