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患者:李××,女,26岁,1/0,主因孕36 5/7周,浮肿2~+月,头痛头晕1~+月,视物不清3天,于199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990年3月8日,预产期:1990年12月15日。闭经50天出现早孕反应、孕5个月感胎动、孕6个月双下肢浮肿、渐加重至全身、孕7个月头痛头晕,体检时发现血压高(24/18KPa),入  相似文献   

3.
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致病因子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多数发病急聚,病情复杂而凶险,死亡率高,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的关键。现将我院1991年8月以来收住的9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35岁,平均28岁,一胎7例,二胎2例,最小孕周23+'周,最大孕周41 2周。1.2诊断依据1.2.1有诱发DIC的病因:9例中重度妊局征2例,羊水栓塞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例,过期流产2例,胎盘早剥2例。1.2.2临床表现:见表1。1.2.3实验室检查:参照colman标准,即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白××,男,60岁,干部,病历号18573。因慢性咳嗽、咳痰30~ 年,伴气短、气喘10~ 年,心悸、浮肿3年,近一周咳喘加剧,不能平卧,服氨茶碱、复方新诺明无好转于1982年7月26日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半卧位,急性痛苦病容。口唇、指甲重度紫绀,舌质紫暗,苔薄白稍腻,脉滑。咽红,颈静脉怒张,呼吸稍促,桶状胸,两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稍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98次/分,律齐,心音遥远,P_2>A_2。腹部  相似文献   

6.
产后大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极易造成死亡。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3例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致DIC的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18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其中治疗组105例,对照组75例。在对原发病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凉血口服液纠正凝血异常,对照组用肝素抗凝或6氨基己酸抑制纤溶亢进 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80%(p<0.05);平均止血天数,尿量和血尿素氮复常的平均天数及血小板和凝血酶时间复常的平均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以上各项p<0.01)。本研究表明,凉血口服液对急性DIC有较好的疗效,尤适于临床DIC消耗性低凝期和纤溶亢进期的治疗,而无肝素加重出血的弊端,亦无需凝血象监测。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总数为2032例,发生DIC10例,发生率约0.5%,均有诱发DIC的高危因素,其中产后大出血4例,羊水栓塞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胎盘早剥1例,妊娠合并重度贫血1例。10例DIC病人中全部表现为阴道出血不凝、有失血性休克;出血量平均3500ml,最多达5000ml;伤口、针眼渗血7例,血尿3例;有3例病人同时有多脏器损害,表现为呼吸功能衰竭、心衰、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儿科重症中最为凶险的病症之一,死亡率很高,目前治疗上国内外均以肝素等药为首选。我院原以肝素、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西药综合治疗,效果也远非理想。我院曾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例,报告如下: 例一:任×,女,1岁。住院号:69243。发烧、腹泻8天,皮下紫斑3天,1978年3月19日入院。患儿8天前开始出现水样腹泻,日10余次,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性产科急性弥漫性生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组患者的诊断过程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探讨诊断以及治疗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8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均已抢救成功,并且经过科学的诊断与治疗后,患者各个循环指标均已经恢复正常。结论: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病及死亡率高,通过对患者及时诊断与治疗,有利于死亡率降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许立恒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40-141
目的:对导致产科患者出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因和治疗过程中主要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导致产科患者出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胎盘残留、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结论:抓住导致产科患者出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原因,采用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能够在出现该症状后对症状进行及时扭转。  相似文献   

12.
于萍  焦西妹 《光明中医》1997,12(5):38-39
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例分析于萍焦西妹山东省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66002)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痛经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凝血机制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1)。其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本文就我院1963年4月...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微血管后小静脉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并由此引起凝血因子消耗,继发性纤溶、渗血、出血、溶血及组织坏死的综合征。其特点是:在凝血过程中,血液中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引起出血;同时在许多器官的小血管内有纤维蛋白沉着,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栓塞和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受机械性损伤和溶血;体内发生继发性纤溶,可降解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和已形成的纤维蛋白,造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进一步加重出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验案1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邱仲川关键词: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康××,女性,17岁,学生住院号,1556。1991年9月下旬起发热不退,咳嗽,盗...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例 1:32岁 ,孕 2产 1,因孕 39 3 周、规律性宫缩 2h于1995年 2月 13日 8:30入院。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好 ,心肺正常。产科检查、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 9:0 0顺娩一男婴。产后宫缩乏力 ,阴道出血约 5 0 0mL ,无血块 ,子宫软。 10 :0 0出现休克前兆 ,阴道出血 15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6例,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工作,观察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6例患者经紧急救治有5例脱离危险,其中1例患者严重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导致死亡;结论:提早预防是避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一旦发生则立即果断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自拟清瘀汤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加用自拟方清瘀汤水煎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改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加用自拟清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DIC,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马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80-138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的8例产科DIC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1482例重度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创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并对所筛选病例的不同创伤类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总结。结果1482例患者中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15例(1.0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例(4/15,26.67%);多发长骨、骨盘骨折6例(6/15,40.00%);重度胸外伤2例(2/15,13.33%);重度腹部闭合伤2例(2/15,13.33%);大面积烧伤1例(1/15,6.67%)。1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中,死亡6例(6/15,40.00%),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骨折3例,大面积烧伤1例;病程起始合并重度低血容量患者11例,脂肪栓塞2例,特发起病2例。结论重型创伤患者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多发长骨、骨盘骨折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为高,具有高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足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尽早开展替代治疗,是救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