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Gamma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收集Gamma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4.2.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3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Gamma钉固定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比较,前者术中和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病死率、拉力螺钉切出率、骨折不愈合率、再次手术率和伤口感染率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与滑动髋螺钉固定相比,(3amma钉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和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几率更高;②尚需更多针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高质量研究以比较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内固定术式与疗效情况。方法将64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髓内固定针Gamma钉,B组用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R ichards钉。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复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Gamma钉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髋内翻率均较R ichards组低(P<0.05或0.01),复位优良率较R ichards组高(P>0.05)。结论Gamma钉用于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效果较R ichards钉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Wastom—Jone切口,显露骨折处,先用拉力螺钉固定小转子,后置放滑动加压鹅头钉或麦氏鹅头钉,术后第2天开始CPM锻炼。结果:全部58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髋内翻发生。结论:滑动加压鹅头钉结合拉力螺钉固定小转子,辅以CPM锻炼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麦氏鹅头钉内固定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袁伟  赵强  高晓亮  高建秋 《河北医学》2007,13(11):1315-1316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每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优38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89%,平均愈合时间16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应用Gamma钉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出血少,能早期活动,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黄俊  纪方  章浩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24-122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59例)、Gamma钉(Gamma钉组,46例)和PFNA(PFNA组,53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动力髋螺钉)组低。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3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EvansⅢ、Ⅳ型且Sighs指数4级以下的9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DHS 31例,Gamma钉33例,88例获有效随访.结果 Evans Ⅲ、Ⅳ型且Sighs指数4级以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的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与有一定相关性;粉碎性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Gamma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治疗16例(DHS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Gamma钉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Gamma钉组(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Gamma钉较DHS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8.
Gamma钉与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Gamma钉与动力髋两种器械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Mata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MEDLINE(1990~2007.12)、EMBASE(1990~2007.12)、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2007.1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7.12).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且采用RevMan 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Gamma钉组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RR=5.37,95%CI(2.22,13.02),P=0.0002];全部内固定技术并发症较高,[RR=1.57,95%CI(1.05,2.35),P=0.03].结论 与动力髋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Gamma钉组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全部内固定技术并发症较高.但两种器械与术后12月内病死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的分型、稳定程度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40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PFN)38例,Gamma钉固定术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进行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四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率状况。结果对于DHS、PFN、Gamma钉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其中以D组优良率最高,A组次之。结论 DHS方法成熟,是针对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优方案。对于Ⅱ型、Ⅲ型等不稳定型骨折,优选PFN和Gamma钉固定术。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严重骨折分离的高龄患者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种不同器械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何种器械为优。目前尚不统一。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本科采用动力髋、动力髁螺钉及PFN,Gamma钉四种内固定方法,治疗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四种术式比较、分析。89例中、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Gamma钉内固定患者要优以其它三类内固定。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髋内翻及骨延迟愈合。结果:86例患者经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42例DHS、DCS均出现内固定物松动(6例),髋内翻(7例),骨延迟愈合(5例)。结论:Gamma钉具有滑动钉和髓内钉双重优势,是治疗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应用多交锁选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复杂股骨骨折,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6例,合并粗隆间骨折8例,均采用多交锁选择髓内钉的重建交锁方式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2.5±1.5)周,患肢关节功能优良。无术后感染、髓内钉及锁钉断裂、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多交锁选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置入,同时固定两个部位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功能康复早、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三组,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组、动力髋部螺钉组、股骨近端髓内钉组,观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等有何不同.结果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组优势明显,与动力髋部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相比,A组手术后3~5天内可以床下活动,动力髋部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要以X光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才可以下床.术后两周及术后1个月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组分别与DHS手术、PFN手术组比较μ=10.8284;9.3106.P均<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动力髋部螺钉不同时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DHS手术组感染1例,坠积性肺炎DHS手术组1例,PFN手术组1例;褥疮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组1例,DHS手术组3例,PFN手术组1例.结论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PFN及DHS两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Gamma钉内固定手术4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45例、动力髋螺钉(DHS)37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于EVANSⅠ~Ⅲ型患者,行Gamma钉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优于PFN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Ⅳ~Ⅴ患者需要行髓内钉固定,减少股骨头内切割、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转子间骨折和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选用DHS手术时间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结论:对于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Gamma钉内固定是治疗各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对于骨质疏松、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可以采用DHS,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  雷会宁  冯仕明  范竞  马勇  刘明明 《重庆医学》2016,(21):2956-296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EM 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690例患者,其中PFNA内固定871例,DHS内固定819例。与DHS相比,PFNA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术后髋内翻及螺钉切割发生率低的优点,但两者在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检索的文献表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3代Gamma钉固定技术,50例采用PFNA固定技术,41例采用InterTan固定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放射学上的Evans-Jensen分型、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与股骨头旋转率。结果 Gamma钉、PFNA、InterTan三组患者术后4周的固定钉滑脱量分别为(4.40±1.21) mm、(4.35±1.43) mm、(4.18±1.3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分别为22.6%(7/31)、8.0%(4/50)、2.4%(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其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量无关,而与近端固定钉的防旋特性(或设计特性)有关。InterTan可能更适合用于高Evans-Jensen分型的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13例合并同侧髋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髋部损伤类型、早期诊断情况、治疗方法选择等。结果 7例股骨干骨折发生在中1/3,所有股骨颈骨折均发生在基底部,而粗隆部骨折类型无明显规律。11例股骨干骨折和9例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0~2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发现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表现。结论 高能量所致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常规拍摄高质量骨盆前后位X线片。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损伤是一种较理想方法,能同时稳定股骨干和髋部骨折,且较少破坏骨折部位血运,有利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55-56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0%(27/30),对照组的优良率达83.3%(2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延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内固定物折断2例。结论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60岁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和59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时间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方面也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