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磷酰胺(CTX)为临床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有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肝损害、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导致患者治疗无法延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何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使药效与副作用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作者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IL-1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曾将IL-11应用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还进行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血小板达高峰时间方面也要优于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太善姬  周福贤  王仓辉 《临床荟萃》2004,19(14):807-80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探讨SLE血液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我们对103例伴有血液系统改变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各异 ,全身多器官系统均可受累。目前已将包括血小板在内的血液学改变作为SLE的诊断指标之一。我院于1993~2001年收住SLE患者101例 ,其中有血小板减少者共49例 ,占48.5%,将其特点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1982年修订的关于SLE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是指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至少两次≤100×109/L。49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44例。发病年龄最小16岁 ,平均年龄25岁。血小板计数 (50~100)×109/L者28例 ,占57.1…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模式多种多样,疗效各异,是否都需要联合加强治疗仍有争论。另外,哪一种联合加强治疗最有效或少毒性仍不清楚。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我院1989年1月~1998年1月观察的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  相似文献   

7.
对10例白细胞减少和11例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服泼尼松1mg·kg~(-1)·d~(-1),观察服药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两组服药前白细胞分别为(2.59±0.85)×10~9/L和(6.23±1.91)×10~9/L,服药后1周时均明显升高,第3周到达高峰,分别为(8.84±1.66)×10~9/L和(15.94±2.73)×10~9/L。但A组上升不如B组上升明显。说明SLE伴白细胞减少者骨髓抑制,代偿功能降低和服用激素后血管边缘池、骨髓贮备池白细胞减少,易引起感染,一旦感染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 IV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6例单用强的松1 mg/(Kg.d)治疗。IVIg组28例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外,给予连续3~5天的IVIg(20 g/d)静脉滴注,观察血小板水平。结果IVIg组治疗在血小板计数峰值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IVIg对SLE伴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9.
汪学群 《临床医学》2011,31(5):65-67
目的观察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活动期SLE,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分A组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TX+VCR+Pred)和B组用环磷酰胺+泼尼松(CTX+Pre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等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个月,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A组SLEDAI,血沉(ESR),补体C3、C4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善较B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白蛋白(ALB)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进一步改善,A组SLEDAI、ESR、24 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的改善较B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AL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带状疱疹、感染、肝功能损害、月经不调、胃肠道反应,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X+VCR+Pred联合用药治疗SLE,疗效优于标准方案CTX+Pred。其可能的机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VCR)与细胞周期非异性药物(CTX)联用能更有效地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减少抗体产生,降低炎症介质水平,诱导疾病缓解。  相似文献   

10.
任爱花  郑俊良 《全科护理》2011,9(31):2850-2851
总结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强调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感染,做好用药护理,减少护理穿刺操作创伤,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学变化、临床意义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对45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病人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及4例骨髓活检,并与血象等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及观察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SLE骨髓表现从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受抑,以至再生障碍。最具意义的是增生受抑,但较外周血轻,且未见细胞形态异常。受抑发生率依次为巨核细胞/血小板抑制(46.7%),红系(42.2%)和粒系(15.6%)。3例呈再生障碍骨髓象。网状吞噬细胞(9例)及浆细胞(6例)增多,6例铁染色减少。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呈增生性骨髓象。4例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均得以改善(P<0.001)。结论:SLE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血细胞减少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97-3399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照组经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SPAP、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有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经环磷酰胺冲洗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尹培达 《新医学》2000,31(1):5-6
1 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自身免疫病,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发病者90%为女性,育龄妇女占女病人的90%至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 所谓重症SLE是指SLE患者病情突发恶化,如爆发型SIE、狼疮高热持久不退。急进性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复肾病综合征、狼疮脑病、狼疮血液危象等等。2重症SLE的治疗进展2.1狼疮肾炎的治疗2.1.1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首选大剂量泼尼松,1mg/(kg·d),晨顿服,共用8周,同时合用环磷酸胺冲击疗法,用法:0.6g/m2至1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进行冲击治疗的SLE患者在用药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冲击治疗,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冲击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好转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1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环磷酰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式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少,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对照组与观察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联合治疗,更具有显著的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在根据患者受损的脏器及程度评估SLE病情,并根据患者体质的耐受性,权衡风险与效益之比后,选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曾翔  方柳成 《临床医学》2007,27(5):19-20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2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长春新碱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尿蛋白、ANA、抗dsDNA(%)、补体C3、C4等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血小板的升高方面要快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并没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基础上加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较快、较好的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景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4,(17):1627-162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多样,血液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血小板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2013年1~12月我科收治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柱对10例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IgG、补体C3、C4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随访观察。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ANA、抗dsDNA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下降,补体C3、C4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整个吸附过程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患者病情稳定(SLEDAI≤4分)。结论免疫吸附能迅速消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采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1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起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受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系SLE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因素.SLE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多种,如骨髓巨核细胞系分化障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