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萜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开始利用转录因子来提高萜类次生代谢物的产量。转录因子在萜类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结构基因的结合,转录因子可激活次生代谢合成途径中多个基因协同表达,从而有效启动次生代谢途径;转录因子还可激活不同植物中相似萜类次生代谢合成基因的表达,将从特定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转录因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进行遗传转化,可以有效提高转基因植物中萜类物质的量。因此,转录因子的应用是萜类次生代谢基因工程中的一个新方向,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萜类次生代谢途径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AP2/ERF、WRKY、bZCT、bHLH及其在萜类生物合成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编码变形链球菌唾液粘附区(sbr)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提高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为研制有效的转基因植物防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提取番茄基因DNA,利用PCR技术扩增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和2A11基因,双酶切质粒。PROP及PROSC,分别与目的基因连接,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通过双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已正确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中。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sb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分析,全局地、宏观地了解各种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在水稻中的同源情况,发现水稻的抗病相关基因,方法:利用各种基因预测软件,以多种植物的数据库,特别是单子叶植物的数据和EST数据库为训练集,进行基因的预测,收集各个公用数据库中各种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包括抗病基因(R基因)和抗病基因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将它们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并进行保守区分析,结果与结论:发现水稻的抗病相关基因具有较为特殊的R基因类型和独特的信号传导与调控系统,这些特性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生有关,为加快水稻抗病性研究,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步伐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植物耐盐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诸多基因、蛋白以及多种耐盐机制的协调作用.植物对盐逆境的耐(抗)性机制是基于与盐逆境有关基因的激活与调控,这些基因和蛋白涵盖于整个盐胁迫应答过程中.以下就近年来植物耐盐性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普通PCR和real-time PCR两种方法检测转基因番茄中的外源基因,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一种灵敏、准确检测转基因番茄中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以防龋用转基因番茄为实验材料,通过SDS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两种方法提取植物总DNA,用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检测转基因番茄中的外源目的基因。结果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出现单一条带,条带清楚无拖尾,而用SDS法检测时常会出现拖尾现象。用普通PCR法重复检测40株转基因番茄平均检出率为88.75%,出现假阴性结果,而用real-timePCR法检测相同样本未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检出率为100%。结论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结合real-time PCR技术是检测转基因番茄中外源目的基因的一种准确、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Mr=26×10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研制血吸虫病口服疫苗做前期准备。【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GST,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I121-GST。【结果】通过PCR检测和双酶切鉴定以及重组质粒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通过电激转化,将质粒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中。【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日本血吸虫Mr=26×10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苦瓜中MAP30基因进行克隆,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方法从苦瓜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已公开发表的MAP30序列,设计1ST-S、1ST-A、2nd-A 3个引物,并添加了SEKDEL序列、Kozak序列和组氨酸标签,采用PCR技术,从苦瓜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分子量在800~1 000 bp之间的片段,回收克隆测序。结果克隆获得片段与已公开发表的MAP30序列同源性达100%,对PCR检测阳性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目的基因已成功连接到pBI121载体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MAP30基因植物表达载体,为将MAP30基因转入番茄、烟叶中,进一步大量获得MAP30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基因重组疫苗产品的宿主载体通常为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植物已成为基因重组生物制品的重要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樟树花粉中克隆泛变应原基因。方法通过对多个植物泛变应原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根据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对樟树花粉中的泛变应原基因进行克隆。结果从樟树花粉中克隆到一个新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克隆到的基因与其它植物的泛变应原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认为该基因为泛致敏原基因,命名为Cinc1。其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DQ335252。结论采用简并引物从樟树花粉中克隆到一泛变应原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变应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89年Mtzke等人在对烟草植物进行基因转化实验时,发现被转化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不断下降,作者推测植物细胞的某种防御机制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但当时并未受到科学界的足够重视。1995年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Guo和emphues尝试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阻断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par—1基因的表达以研究其功能,结果反义RNA的确能阻断par-1基因的表达,但注入正义链RNA作为对照,也同样阻断了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