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病同治”指病不相同,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及其响应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既证同治亦同。它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我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中医认为,人体生理上心脑相通,而临床上心脑共病在老年患者中极为普遍,治疗中若单纯心病治心或脑病医脑往往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主张对单纯以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就诊的老年患者心脑同治,此亦中医整体观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因瘀血阻滞导致的头痛、呃逆、心悸、不寐等症,采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所创立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瘀去气机畅通,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6.
牛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3):111-112
<正>《丹溪心法》越鞠丸,又名"芎术丸"或"芎附丸",原方由炒苍术、醋炒香附、川芎、炒神曲、黑山栀5味药组成,为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之专方,重点在行气解郁,配伍活血、燥湿、清热、消食之品,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郁一并消除。正如《类证治裁》云:"丹溪之越鞠丸以治六郁,开调气机为主,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气郁,相因为病。"笔者本着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以证为轴心,有斯证用斯药, 相似文献
7.
8.
9.
10.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理机转,因而可采取相同的治法。中医之所以有这种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治法,主要是基于“辨证论治”这一独特的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13.
病风水 ,为临床多见之症 ,是属现代医学肾炎急性期的范畴 ,在此时期积极治疗 ,最为关键 ,故略述浅见。 早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篇》曾记载 :“风水其脉自浮 ,外证骨节疼痛 ,恶风 ,风气相击 ,身体洪肿 ,汗出乃愈。恶风则虚 ,此为风水……” ,“寸口脉沉滑者 ,中有水气 ,面目肿大 ,有热 ,名曰 :‘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 ,如蚕新卧起状 ,其颈脉动 ,时时咳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 ,风水。”“太阳病 ,脉浮而紧 ,法当骨节疼痛 ,反不痛 ,身体重而酸 ,其人不渴 ,汗出则愈 ,此为风水……。”“风水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相似文献
14.
“痰瘀同治”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为津液停滞不行所致。“瘀”指气血瘀滞不行而引起。“痰瘀同源”不论是临床还是实验研究都发现脉络瘀阻多兼有痰浊形成 ,祛痰也兼能化瘀 ,二者互为影响 ,同源相关。1 病理生理“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这是人体的正常水液输布 ,如果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 ,津液停聚则成痰饮。张仲景将痰饮列为四饮之一 ,与悬饮、溢饮、支饮并列 ,是论中痰饮又为四饮统称 ,并提出了治疗总则 ,“当以温药和之”。《类证治裁》…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初论肝脾同治,至张仲景根据女子之特点,奠定妇科肝脾同治的临床基础。因肝为藏血之脏,脾为气血生化之本,肝脾和、气血畅、冲任调,则女子经调,胎孕产乳俱循常道。若肝脾不和或气血怫郁或气血两虚,则冲任失调,女子月事不以时下。故治宜疏肝健脾、平肝补脾,以调经带、育子嗣、安胎妊、理产后。 相似文献
16.
17.
18.
洪郁文年逾七旬,行医50余年,擅治内科杂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高超。笔者在临床过程中,见其以益气养阴法的异病同治,疗效颇佳。兹举其要并附以管窥之见,加以分析,以供同道参考。病案举例: 例一、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王××,女,52岁,工人。初诊日期:1983年4月27日。患者近2年常觉心悸,每于劳累感冒后经常发作,曾在××医院诊断为慢性心肌炎,1个月前,又因感冒而发热心悸加重,并有胸闷、气短、懒言、汗出、口干等证,虽经治疗,但效果不显,舌尖红,无 相似文献
19.
20.
“异病同治”辩——兼论辨证必须与辨病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异病同治的使用标准——同证入手,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异病同治的缺陷,强调只有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前提下,异病同治才具有科学性,临床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