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可慧 《西部医学》2009,21(11):1891-1892,1894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结果脑干脑炎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本组平均年龄为(38.47±2.0)岁。全部患者均有颅神经麻痹,但锥体束受损较轻。MRI检查病灶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脑干脑炎的病因未明,推测是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呈单相病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并总结。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50名,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之后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及部分实验室检查后发现,50例患者中,异位妊娠患者达到18人,共占总人数36%;输卵管卵巢囊肿的患者有15人,占总人数30%;急性盆腔炎的患者有8人,占总人数16%;出血性输卵管炎的患者有7人,占总人数14%;子宫破裂2例,占总人数4%。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50例患者中,痊愈人数为38人,有效人数为11人,无效人数1人,相对有效率为98%。经调查发现,治疗无效的患者由于送入院晚,大量出血导致休克,最终死亡。结论:对于妇产科急腹症的治疗效果来说,及时的临床诊断及救治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脉彩超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到该院门诊和住院期间经CT、MR检查确诊,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50例和非脑梗死5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采用彩超检查结果如下,扁平斑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软斑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硬斑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2%,溃疡斑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合计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对照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采用彩超检查结果如下,扁平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软斑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硬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溃疡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合计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通过彩超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脑干脑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恋  黄红娥  刘忆 《疑难病杂志》2005,4(3):149-151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及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脑炎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构音不清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颅神经损害表现,以单侧颅神经损害为主(65.0%)。临床定位病灶单发8例(40.0%),多发12例(60.0%),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其预后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能否及早诊治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似病毒性脑炎或具有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的患者298例接受检查(收取时间在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对其采用脑电图进行检测,后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结果。结果本组10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正常脑电图9例,占比8.26%,异常100例,占比91.73%。其中轻度异常43例,占比43.00%;中度异常49例,占比49.00%;重度异常8例,占比8.00%。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普通脑电图检测,具有较多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且能够为预后情况进行判断,较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60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消化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显效2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6.7%。有效3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0%,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3%。实验组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2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3.3%,有效2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6.7%,无效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整体护理方法是根据科学方法来护理患者,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创造最贴心的护理方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刘睿骞 《当代医学》2014,(20):92-9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1日~2012年9月3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者230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治疗总成功率为97.83%。3例(1.30%)肺出血患儿转入上级院后,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0.87%)患儿入院后突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抢救无效。结论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者早期发现并及时行有效治疗,有助于增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轻患儿机体神经系统的损伤,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9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中41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占83.6%,其中仅有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措施后,均未出现继续恶化和病情深入的情况。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应结合具体情况,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积极进行预防、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杜宝静  李静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06-1107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3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病例,就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积极给予CPAP呼吸机呼气末正压通气呼吸支持、脱水、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2例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病例,病情进展迅速,要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干脑炎患儿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所有患儿经精心的护理干预后,并未出现死亡病例,出现1例静脉炎患儿,轻度共济失调患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住院14~35 d后均治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其中治愈13例,治愈率为26%,好转37例,好转率为74%。结论加强儿童脑干脑炎患儿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青壮年居多,多侵犯脑桥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脑脊液改变不明显,磁共振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病因未明,可能因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与急性脱髓鞘疾病难以鉴别,但该病呈良性单相病程,...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栓塞(MA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确诊率为37.5%。1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7例死亡,病死率为43.8%。结论:对于中老年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腹痛且出现症状与体征不符时,应考虑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可能。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行颅脑手术的患者1 317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317例颅脑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28例,感染率2.12%;颅内感染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所致.28例颅内感染病例中9例死亡,病死率32.14%.结论:全身和鞘内注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并及时防治可有效控制颅内感染,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FMD脑炎患儿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与15例病毒性脑干脑炎进行比较。结果:HFMD脑炎临床症状重,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发生率高(P<0.05),累及延髓的概率远大于病毒性脑干脑炎组,而发生在中脑的概率远小于病毒性脑干脑炎组(P<0.05),病变范围局限,呈稍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欠清。结论:小儿HFMD脑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能明确脑炎脑损害的真实情况,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女24例(45.3%),男29例(54.7%);年龄6~72岁(其中<18岁16例,>45岁8例),中位年龄23岁;病程7 d~2年。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异常者占69.8%(37/53),其中12例可见T2加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异常信号,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海马、岛叶、小脑、脑桥、胼胝体、基底核、扣带回、丘脑。10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8例可见轻度扩散受限;11例行增强MRI检查,2例可见轻度强化;33例MRI检查示双侧或单侧颞角扩大,提示海马萎缩,其中6例伴全脑萎缩。7例患者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例显示葡萄糖代谢减低,MRI检查表现为脑萎缩、海马萎缩。1例患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异常信号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降低,胆碱(Cho)/Cr升高。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MRI检查显示包括边缘系统在内的多个脑区异常信号;首次就诊时MRI检查显示颞角扩大,提示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前海马已受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73%),丘脑出血13例(17.6%),小脑出血4例(5.4%),脑干出血3例(4%),脑出血中有7例破入脑室,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脑出血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同,脑干区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脑出血量与死亡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出血量大于70ml患者死亡率为80%。结论 CT能有效诊断脑出血的时期和部位,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8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确诊的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7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同时存在感染者11例(64.7%),曾应用药物者3例(17.6%)。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肿胀、尿色改变、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并发症中急性肾衰竭发生率高,为58.8%。治疗包括补液、碱化尿液、减少肌肉损伤及并发症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病死率为5.9%,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存活者的肾功能恢复或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病毒性脑炎儿童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PICU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儿童6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MRI两种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有48例被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7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阳性检出率为80.00%;48例患儿中18例在额叶处,6例在颞叶处,18例病灶在基底节,6例在脑顶叶处MRI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有56例,其中漏诊3例,误诊1例,阳性检出率为93.33%;脑内异常病灶在基底节的有22例,5例在颞叶处,15例在额叶处,4例在枕叶处,7例在脑顶叶处,以及小脑和丘脑处各有1例,其中2例为多发患者。结论 CT、MRI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CT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1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62.5%。15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2例,阳性率80%。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9例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6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