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刚 《首都医药》2004,11(11):30-30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的有关领导到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北京市三年多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情况,颁布了《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法规培训,会议还对2003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上,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来英就关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表了讲话,首先他认为目前北京市药品…  相似文献   

2.
增加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不断加强,促进药品监管工作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职责,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在此基础上,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各级各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机构,形成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网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质量明显提高.笔者是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人员,对此深有感触.但同时也感到,我们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不论在质量上、数量上、应用上,同发达国家相比,与合理用药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告全面反映了2010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状况与危害我国患者用药安全的主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下来,可以说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稳步发展。危害患者安全的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工作的现状。方法对目前国内药品不良反应个案报告表质量和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整体质量评估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对每份个案报告表质量的评估能发现报告表填写、评价审核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而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整体质量评估则能发现监测工作在方法、导向以及趋势等方面相对宏观的问题。二者互为补充,对推动监测工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提高工作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亟待建立针对药品不良反应个案报告表和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建立科学、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现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构成原因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并对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五年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经验、教训、涉及的药疗纠纷的处理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加强合理用药教育以及提高医务人员、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认知度任重而道远.建议,尽快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赔偿基金。结论?  相似文献   

7.
浅谈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其它基层医院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本院2007—2008年度的不良反应报表,总结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瞒报、漏报、虚报及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结论:建议国家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基层医院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11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新阶段,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行了“强制性报告系统”,开展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现将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及结论 医疗机构ADR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应充分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充分发挥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基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从护士工作的特点出发,具体阐述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评价中的突出特点,肯定护士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结果与结论通过实践,护士在报告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实施主动监测,可以提高报告和监测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现状与趋势,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所选定的5种药学类期刊中检索篇名含有“不良反应”的文献,对2000-200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基础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其数量仍然是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中最多的,平均占48.62%;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占同期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2000-2002年的9.33%上升至2004-2005年的20.92%。结论 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进展显著,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标准术语检索数据库的建立及实用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促进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信息标准化,建立ADR标准术语检索数据库,并以上海市ADR网络呈报资料中ADR名称项目来考察数据库的实用性。方法:以WHO关于ADR术语集为基础,建立包含别名的ADR标准术语检索数据库.编写简单查询;选取上海市2002年1月~2005年4月发生并上报的ADR报表数据7747条,分别用WHO术语集和本数据库对其ADR名称项目进行识别,观察识别成功率.以考察该数据库实用性。结果:使用标准术语检索数据库唇,ADR名称的总体识别率由89.7%上升为98.6%.未识别表达词由1140个减少到150个。结论:ADR标准术语检索数据库能有效减少需人工分析的报表资料数量,可以使不规范的习惯用语转化为标准化信息,为信息储存、检索、交流、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骏  徐厚明  李小丽 《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05-206,23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行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定标准,对江苏省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质量和报告时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7773份报告表中,0级报告表241份,占报告表总数的1.35%;1级0份:2级117份,占总数的0.66%;3级17415份,占总数的97.99%;4级0份。超过报告时限的报告表有1632份,占总数的9.18%。结论 从填写完整性和报告时限性上都反映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到我院2005~2006年上报的ADR病例150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ADR上报率偏低,报告质量需提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壬伟 《中国药房》2007,18(5):376-377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收集的141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依据江苏省《ADR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确定ADR报告填写质量标准,并按标准对报告的填写质量进行分析。结果88份为“数据完整”的4级报告,占62.41%;42份为“数据不完整”的1~3级报告,占29.79%;11份为无效报告,占7.80%。结论在加强ADR监测的同时应采取措施,提高ADR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戴春雷  陈桂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8-1821
目的: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ADR报告的填写要求,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的ADR原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576份ADR原始报告中,3年中平均每份报告缺项数分别为13.86、12.16、13.61次/份;ADR报告数量每年均呈递增趋势,但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缺项较严重、填写内容不规范及严重病例所占比例不符合标准等方面。结论:建议对ADR报告填写进行专项培训,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ADR上报人员对报告质量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定西市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质量。方法:根据我国ADR报告表的填写要求,对定西市2005年收集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105份ADR报告表中,缺项共231次,平均每份报告表2.20次;填写错误或不完整的共134次,平均每份报告表1.28次。结论:定西市ADR报告表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建议进行ADR报告表填写专项培训。  相似文献   

18.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便报告人和ADR监测员工作。方法:结合医院信息系统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ASP.NET编程语言、SQLserver2005数据库、数据转换等计算机技术,开发基于医院局域网的ADR监测系统并运行,同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系统应用前比较,应用后ADR报告数量明显增加,报告时限明显缩短,并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医院ADR报告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ADR报告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监测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提示应正确使用头孢素类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53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8种,排前3位的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药品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9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 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杏花  史红军 《中国药房》2011,(44):4221-4222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基层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