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病例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符合1989年11月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嘈杂、纳呆、恶心、身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弦等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的消化道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1999年3月~2004年6月,我们观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5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1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周学锋 《中国药业》2004,13(8):70-71
目的:观察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患者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经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确诊的248例CAG或CAG伴ATP,IM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胃复春)144例,对照组(维酶素)104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胃镜检查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7%,对照组为54.9%,两组比较,P<0.01;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治疗组为76.6%,对照组为61.3%,两组比较,P<0.05.结论:胃复春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胡彩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25-362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胃镜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肠化生[2].分析显示,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临床疗效显著[3-4],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疏胃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萎胃通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萎胃通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胃复春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下胃黏膜变化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萎胃通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已被众多学者认为属癌前疾病之一,胃粘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减轻或阻止癌前状态的发展,是目前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我们联用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发现较单用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治疗。我院消化科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4 1例 ,女性 1 5例 ,年龄 2 8~ 70岁 ,平均年龄 4 8岁。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及程度 ,见表 1。 5 6例患者中 ,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2 7例 ,胆汁反流 8例。表 1  5 6例患者病变部位及病理改变程度部位例数 萎缩轻 中 重…  相似文献   

9.
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乃刚  李桂香  刘衍军 《医药导报》2001,20(11):686-686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我院用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98例 ,男 6 7例 ,女 31例。年龄 ( 4 3± 11)岁 ,病程 5a以下41例 ,5a以上 5 7例。随机分为 :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大致相同 ,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下述诊断标准 :①胃镜检查 :胃粘膜苍白或灰红或红白相间 ,皱襞细而平坦 ,粘膜薄而透明 ,可见紫蓝色血管纹 ,可见散在不规则的颗粒或结节杂以浅表糜烂和出血点 ,周围呈浅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的一种以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病因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HP感染等有关,病程长且具有癌变倾向。我科近1年来,应用谓葆(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叶酸联合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作用。方法选取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8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常规杀菌,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叶酸联合胃复春)及对照组(安慰剂),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14.3%。结论叶酸联合胃复春是治疗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GPL)的疗效。方法:120例GP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维酶素,治疗组服用胃复春,6月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5%,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浆ET含量显著降低,血浆CGRP显著升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胃复春治疗GPL临床效肯定,这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将8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慢萎汤组治疗组(58例)和维酶素组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芮其根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40-1140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明代以后的虞博《医学正传》立“胃脘痛”专篇指出“古方九种心病,……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58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胃镜情况、主要症状积分及Hp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8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胆汁反流、出血斑、糜烂的发生率分别为5.68%、7.86%、10.92%和7.8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充血水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胀痛、反酸烧心、食欲减退症状得分分别为(1.02±0.78)分、(0.50±0.67)分和(0.54±0.6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呃逆喛气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47.66%,对照组为1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对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玲君 《海峡药学》2003,15(4):74-75
目的 观察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时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其它相关药物,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经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有改善。结论 胃复春片能缓解本病的临床症状.可逆转其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对照组接受胃复春片治疗,2疗程后进行胃镜复查,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痊愈和显效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无效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是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而且国际肿瘤研究署(IARC)将CAG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叫谢,以下简称Hp)列为A类致癌源。因此该病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结合中医辨证及西医并药理学研究成果创立清幽愈萎汤方,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谭雪玲 《河北医药》2002,24(6):503-504
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 ,若不及时治疗 ,易发展演变为胃癌 ,故治疗萎缩性胃炎是防止胃癌发生的关键。笔者自拟“胃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4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绍如下。1 临床资料4 2例均是经过胃镜、胃单克隆抗体检测确诊。其中男 2 5例占 5 9.5 % ,女 17例占 4 0 .5 %。 2 0~ 30岁 7例占 17% ,31~ 4 0岁 8例占 19% ,4 1岁以上 2 7例占6 4%。脾胃阳虚 18例占 4 2 .9% ,脾胃气阴虚 2 4例占5 7.1%。2 治疗方法4 2例均是自拟“胃萎汤”治疗。其组成 :生北芪 15g ,淮山药 15g ,鸡内金 10g ,春砂仁 10g(后下 ) ,山楂15g ,莪术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