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维CT导向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应用三维CT引导以明确卵圆孔位置,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CT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下穿刺。结果所有穿刺均成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维CT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穿刺,结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穿刺和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CT 三维成像引导定位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 三维成像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H惫rtel 前入路法穿刺.当穿刺针触及颅底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 ~7 cm 时,行颅中窝底CT 薄层扫描和三维成像重建,根据穿刺针和卵圆孔在三维影像位置空间关系,调整穿刺针方向以进入卵圆孔,再次行CT 扫描和三维成像重建,确定穿刺针已进入卵圆孔并测量穿刺针进入的深度,根据三叉神经痛的分布情况,调整进入的深度,在射频电生理确认位置正确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选择性热凝.结果 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一般1 ~2 次调整即可进入卵圆孔到达解剖深度,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的毁损,近期有效率约96.7%,其中仅1 例在手术未出现明显效果,但使用原剂量的卡马西平能够缓解疼痛外,其余均成功缓解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 三维成像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做到安全、准确和有效.可准确地把握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以此可作为解剖定位.三维CT 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技术对其颅脑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工作站给予颅底重建,分析测定卵圆孔并选其为靶点,采用导航棒辅助,对其进行定位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即成功,术中平均阻抗500Ω,其运动刺激平均值0.88 V,感觉刺激平均值0.53 V。本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为(9.3±0.5)分,术后为(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评分,术后"疗效显著"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借助神经导航对卵圆孔进行定位穿刺,有助于提高卵圆孔穿刺准确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圆孔解剖结构对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40侧)离体头颅标本,行眉弓上水平位切开,观察卵圆孔形态并测量解剖结构。以标本口角旁开2~3 cm为穿刺点,测量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时,穿刺针与头颅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角度,并观察穿刺针进针深度范围内与海绵窦内组织关系。结果:40侧标本中,卵圆孔多呈卵圆形,其中2例呈长条形。平均长径6.6±1.3 mm,横径3.8±1.0 mm。卵圆孔外缘至正中矢状线平均距离26.1±7.0 mm,卵圆孔前缘至颅底前缘平均距离76.9±10.3 mm。头颅标本自口角旁2~3 cm穿刺至卵圆孔段平均深度77.6±10.2 mm,卵圆孔至三叉神经半月节段长度14.3±4.5 mm。穿刺针与矢状面成角30.1°±10.0°,与冠状面成角37.9°±15.8°,与水平面成角63.4°±13.6°。结论:卵圆孔解剖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保持一定的深度及角度有助于准确经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进而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试图解释颅脑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受力大小与损伤部位的相关性.但是目前针对颅底骨折原因的研究主要是直接暴力,对于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后颅底的应力分布情况尚无报道.目的:利用螺旋CT数据、三维重建软件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普通PC机建立颅底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正常成年女性作为建模对象,无头颈部损伤、手术及其他病史,CT扫描前进行X射线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头部螺旋CT薄层扫描后,将图像数据输入医用图像与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建立颅底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将该模型简化优化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中,建立颅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由额骨、蝶骨、筛骨、颞骨、枕骨等共同组成的颅底实体模型,由于成年人骨缝闭合,所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对实体模型划分网格,得到颅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51 053个单元,80 273个节点.提示所建立的颅底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可以用来进行颅底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效果肯定。卵圆孔穿刺有侧入路和前入路两种,临床以前入路穿刺居多,侧入路穿刺鲜见报道。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采用三维CT引导下经侧方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6  相似文献   

9.
<正>经颜面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RFT)手术,是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颅底卵圆孔(FO)是RFT手术经颜面穿刺的靶点。我们以往在应用立体定向RFT手术过程中,发现卵圆孔周围的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对RFT手术的穿刺成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2]。我们应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CT重建方法观察了30例经立体定向RFT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卵圆孔周围下颌骨与牙床间距的大小及其对RFT手术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设计最佳手术方案、个体化展示伤椎植骨区域及定向植骨的方向,以提高手术精度,实现精确植骨,实验利用MIMICS 10.0对患者胸腰椎骨折CT进行伤椎重建,模拟骨折复位;针对复何后椎体内骨缺损,设计最佳手术方案,测量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最佳进针点、角度、深度等相关参数;导入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数字模型,进行虚拟手术并动画演示,观察操作过程、植骨范围.结果获得了受试病例L1暴裂性骨折,椎管无占位,模拟复位后骨缺损区位于椎体前中部,植骨通道长度30.91 mm:经皮椎弓根植骨过程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提示经皮椎弓根植骨计算机辅助个体化术前计划与模拟手术可设计出最佳植骨方案、获取精确手术参数、演示手术过程与机制,为手术操作或导航提供依据,为新术式交流提供直观、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颈部神经阻滞麻醉易引起严重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目前在建立颈部神经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对颈部神经节阻滞进行虚拟仿真方面还处在临床探索阶段。目的:寻求三维虚拟穿刺仿真在颈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颈部连续CT动脉造影/MRI脊髓造影断面图像,Mimics软件对骨骼、肌肉、动静脉、甲状腺、喉软骨、脊髓等组织进行半自动分割和重建,医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对神经等细小解剖结构进行重建,三维化显示颈部神经及周围相关解剖结构,并进行颈部神经穿刺虚拟仿真,包括模拟颈浅丛阻滞,颈深丛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结论:成功模拟颈浅丛阻滞,颈深丛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显示虚拟穿刺针和骨性结构、动静脉、肌肉、脊髓、颈丛深浅支和星状神经节等解剖结构的三维毗邻关系,并测量穿刺进针的安全角度,深度和最佳穿刺路径。说明三维虚拟穿刺仿真技术可以为颈部神经阻滞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管虚拟现实已成为可能。目的:基于CT断层图像建立下肢动脉局部狭窄的三维立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数字网格划分,用于下肢动脉局部狭窄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分析。方法:采集患者下肢动脉CTA中一段局部狭窄血管的DICOM数据,在MIMICS14.0中建立三维模型,再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NSYS11.0中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模拟真实血流条件下的流体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MIMICS14.0软件中得到了局部狭窄血管的三维模型。在ANSYSworkbench中得到了血管的有限元模型,模型节点总数7335,单元总数为43415。有限元计算得到了一系列的可视化的计算流体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下肢动脉局部狭窄段流体力学分析所需的三维立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得到流体力学分析所需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 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 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个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个月第Ⅱ支复发。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依据其受累分支不同分为三组:A组-Ⅱ支,B组-Ⅲ支,C组-Ⅱ、Ⅲ支;通过卵圆孔分区及进针深度确定不同受累分支的治疗位点,进而行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和术后即刻、3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和12月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术后即刻、3天VAS均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月和12月各组有效率均达60%以上,其中单纯Ⅲ支受累者为95.7%,有Ⅱ支受累者相对较低(60%~75.6%)。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热凝术为治疗第Ⅱ、Ⅲ支三叉神经痛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根据影像学将卵圆孔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按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穿刺针分别位于卵圆孔内侧、中部、外侧区域。行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疼痛缓解度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12月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穿刺和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当日、治疗后7天、14天、1月、6月、12月VAS和有效缓解例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当日、7天、14天、1月、6月和12个月VAS评分均降低(P<0.05)。12个月随访观察A组有效率为76.7%,B组有效率为76.7%,C组有效率为73.3%。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0.5%阿霉素0.5 ml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区域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医学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原始资料多为人体CT数据,大范围的CT扫描势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射线伤害。目的:建立兔胫骨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方法:选取雄性1年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开放锯断左侧胫骨中段,MIMICS10.01软件直接读取以层厚0.625mm对左侧胫腓骨不间断扫描得到以DICOM3.0格式刻盘保存的CT图片135张,经过定位图像、组织图片、内插值处理以及表面光滑化处理建立面网格模型,导入ANSYS10.0软件构建体并划分体网格,在MIMICS10.01中赋材质。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外形和几何结构逼真、生物材料接近正常组织的胫骨中段骨折有限元模型,经加载分析模型真实有效。可见应用MIMICS10.01和ANSYS10.0软件能快速建立兔胫骨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为进一步进行实验兔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从生物力学入手研究腰椎间盘膨出意义重大。目的:探讨构建腰椎间盘膨出节段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研究方法。方法:基于L3~4的16排螺旋CT连续断层114层二维图像,Mimics软件分别对腰椎骨性结构及各种软组织进行重建,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与结论:建立了L3~4间盘膨出节段三维数字模型,包括两个椎体、终板、纤维环、髓核及6种韧带,数字模型外形逼真,实体感强,可进行三维测量、复位、手术模拟以及输出用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RP(快速成型)及FEA(有限元分析)研究。说明薄层CT,Mimics软件阈值分割、区域增长使数字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快捷,数字模型可被输出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imics重建股骨的三维图像,通过模拟膝关节置换术来确定解剖轴线机械轴线来测量股骨外翻角的一种方法。方法利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下肢CTA扫描的扫描数据(35岁男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成年人)。通过使用mimics软件对其CT图像进行二维阈值分割及切割、数据填充等预处理,获得三维股骨模型,并在二维横断面上找到髓内定位杆的入针点,于此点向股骨近端做一直径为4 mm长度为200 mm的圆柱,通过调整圆柱的方向,找到髓内定位杆的最佳位置,可得出进针点及股骨近端该圆柱的中心的三维坐标。将mimics重建的三维模型导入geomagic软件中,通过对股骨的平滑处理,将与髋臼接触的股骨头面拟合成球形,找到该球体的球心三维坐标。使用以上三点的坐标测出其夹角,即外翻角。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准确的获得膝关节轴线的方法。结论通过此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出提供术中参考的股骨外翻角,以指导术中截骨,乃至于外翻角术前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克服传统标本力学分析的不利因素,建立逼真的足部各结构有限元模型,是对足部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的重要基础。目的:建立足部的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为正常足部及足部损伤情况下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打基础。方法:对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行双足螺旋CT扫描,将所得图像在Mimics软件中重建三维模型,在Geomagic软件中生成实体模型,最后在Ansys中建立足主要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结果与结论:实验建立了包括全部骨骼、主要软骨和韧带、皮肤及软组织在内的人足有限元数字模型。利用CT数据及Mimics、Geomagic、Ansys软件可以建立人足全部足骨的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该模型与实际骨骼模型大小、形态一致,并且可以随意旋转,任意角度观看,进行各种测量,可将足部骨骼任意拆分或合并,适合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行研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并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自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及头皮标记定位仪,根据颅内病灶和头皮标记物的关系,计算CT最大病灶在头皮标记定位仪的位置,将其标记在头皮上对应的部位,依据两点一线的原理,头颅两侧分别设置穿刺点和瞄准点。两点连线恰通过颅内靶点中心,控制穿刺针深度并沿此线运行,能准确抵达靶点。结果:(1)穿刺精确度的模拟试验,在人体颅骨标本基底节区埋置椭圆形"十字"标记橡皮泥块,以中心为靶点,行CT扫描后用定位仪确定穿刺点,垂直及改选穿刺点穿刺,总平均误差在5mm以内。(2)穿刺针损伤模拟试验,选择不同的曲度骨面进行钻孔试验,YL-1型微创穿刺针表面与限位孔摩擦仅有轻微螺旋压痕,无明显损伤及变形。经模拟试验后应用该装置与目测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临床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79例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肿清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该导向定位装置将YL-1型微创穿刺针和引流套管集定位穿刺多功能于一体,能满足目前国内多数医院进行的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囊肿等定位穿刺及引流的需要;避免了目测导向的误差带来的医源性损害,穿刺成功率达100%,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