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枸杞在小鼠辐射损伤后造血系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喂饲正常饲料;另外2组,给予4.5 Gy照射后,喂饲正常饲料或添加枸杞的饲料,1个月后,处死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脾脏、胸腺及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结果 枸杞饲料组小鼠,外周血细胞总数及B细胞增多,骨髓细胞总数减少,骨髓前体B细胞及未成熟B细胞增多,造血干、祖细胞均显著减少。结论枸杞促进辐射损伤后造血干细胞动员及分化,加速造血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食用何首乌后,小鼠造血系统的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何首乌饲料组,喂饲添加何首乌的饲料,10个月后,处死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脾脏、胸腺及骨髓中各种细胞。结果何首乌饲料组小鼠,脾脏B细胞增多,胸腺CD4+细胞增多,CD8+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干细胞显著减少,其中静止期细胞增多,增殖分裂期细胞减少。结论长期适量食用何首乌有助于减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老,维持造血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Apo E基因敲除对造血系统各种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抗体标记Apo E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均有改变,骨髓前体B淋巴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Apo E基因敲除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淋巴细胞减少,但B及T淋巴细胞发育,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都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ptor 9,TLR9)激动剂--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对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在照射后30 min、24 h、48 h连续腹腔注射CpG-ODN(50 μg/只),观察小鼠不同剂量照射后存活率的变化,检测特定时间内血液中白细胞和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含量及其骨髓病理切片,外源性脾结节集落形成数.结果 CpG-ODN能提高照后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P<0.01),缓解骨髓病理学的损伤,减少骨髓干细胞的死亡.结论 CpG-ODN能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系统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5.
宁夏枸杞抗小鼠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宁夏枸杞抗小鼠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枸杞组喂饲高脂饲料+枸杞(100g/kg);脂肪肝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喂饲6周,将小鼠处死后,取肝脏冰浴下制备10%的肝组织匀浆,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组织蛋白,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脂肪肝模型组小鼠的MDA、TC、TG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枸杞组小鼠肝脏TG、TC、MDA的含量明显低于脂肪肝模型组(P<0.01);脂肪肝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较为严重、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及坏死;枸杞干预组肝脏脂肪变性较轻,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结论 宁夏枸杞具有明显的抗小鼠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6.
枸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枸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100%枸杞浸出液给小白鼠灌胃5d后,用^60钴照射30s,剂量为30cGy,每日1次,共5次。检测骨髓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WBC)。结果:枸杞组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增强,WBC明显升高,与照射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枸杞对辐射损伤小鼠有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及WBC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顾宏涛  杨岚  田琼  朱华锋 《医学争鸣》2003,24(21):2006-2008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PF4与辐射防护剂WR-2721对全身照射(TBI)后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WR-2721保护组和PF4保护组,后3组给予7Gy^60Cγ射线全身照射.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内源性脾结节法测定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进行小鼠骨髓病理检查.结果:WR-2721和PF4可以减少造血细胞坏死、凋亡,增多CFU-s,还能减轻骨髓基质水肿、出血;PF4造血保护作用更强.结论:PF4和WR-2721在小鼠全身照射前使用,可以减轻骨髓辐射损伤,可作为肿瘤患放射治疗时的骨髓保护剂.PF4对于全身照射(TBI)后小鼠造血系统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Apo E基因敲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Apo E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短期造血干细胞均有改变,骨髓前体B淋巴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长期造血干细胞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Apo E基因敲除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淋巴细胞减少,骨髓短期造血干细胞增加,但B及T淋巴细胞发育,以及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淋系共同祖细胞都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三羟异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的保 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辐射前24h给予GEN,6.0Gyγ射线辐射后观察BMSCs的形态变化、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形成数量、BMSCs层对正常小鼠骨髓细胞(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 1)、纤维连接素(Fn) 和层粘素(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结果 GEN处理组辐射后BMSCs虽然形态上与单纯辐射损伤组在光镜下无差异, 但其CFU -F形成数量、对正常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VCAM -1、Fn和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均较单纯辐射损伤组高而且 恢复较快。结论 GEN可减小辐射对小鼠BMSCs的损伤,促进受损BMSCs增殖、粘附功能恢复,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有 利于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AD+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NAD+照射组3个实验组,以6GyX线照射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凋亡率、骨髓细胞Caspase-3的活性、存活率。结果NAD+照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均高于照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骨髓细胞Caspase-3的活性,NAD+照射组较照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D+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E2F1基因敲除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E2F1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E2F1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均有改变,脾脏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骨髓前体B细胞、髓系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均有显著变化。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减少,G1期造血干细胞减少。结论 E2F1基因敲除可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罗汉果和熟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文研究罗汉果和熟地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3个月,流式细胞仪测量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变化;小鼠用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连续喂养罗汉果或熟地1个月后,流式细胞仪测量罗汉果或熟地对于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分析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喂养罗汉果或熟地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比例降低,粒细胞的比例增加,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增加,尤其是长期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半致死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罗汉果或熟地喂养1个月,小鼠的粒细胞和T细胞都有明显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罗汉果或熟地长期服用会增加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了辐射所致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干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IL-33转基因小鼠研究IL-33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33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造血干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体外成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IL-33对于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L-33转基因小鼠B细胞和T细胞在外周血中都明显降低,粒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都有明显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淋系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髓系祖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处于S-G2-M的细胞增多;体外单克隆实验发现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增加。结论 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更易向髓系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BLB502对辐射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60Co γ射线6.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和CBLB502照前30 min 0.2mg/kg皮下给药预防组,照前1 d和照后30 d定期检测外周血细胞数,照射后2和24 h取骨髓检测有核细胞数和集落形成数,竞争性移植方法观察骨髓造血细胞植入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各系细胞比例。结果CBLB502能显著减轻60Co γ射线6.5 Gy照射小鼠的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的急剧降低并加速其恢复,照后2和24 h CBLB502预防给药组小鼠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数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且预防给药可明显提高受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结论 CBLB502具有明显的辐射造血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外周血干/祖细胞的动员效应。 方法:采用深部X线对小鼠进行低剂量辐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低剂量辐射及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外周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及造血干祖细胞数量(c-kit+细胞数)。 结果:小鼠受到25~75 mGy照射后外周血CFU-GM集落数明显增多,c-kit+细胞数平行增加,其中以75 mGy组最明显;受照后24 h CFU-GM集落数开始增加,72 h最明显,96 h后有所下降。75 mGy+半量G-CSF组周围血CFU-GM集落数及c-kit值均明显高于单纯低剂量照射组,接近全量G-CSF组。 结论:低剂量辐射对小鼠外周血干/祖细胞有动员效应,联合应用G-CSF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AI-1、u-PA、VEGF、CD34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A组)和高脂饮食组(B组),分别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观察大鼠神经病学评分,HE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PAI-1、u-PA、VEGF、CD34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CD34+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结果:脑缺血后再灌注24h,PAI-1、u-PA、VEGF的表达增高,B组PAI-1、VEGF表达较A组明显,u-PA相反;再灌注48h后,外周血CD34+EPC计数B组(0.89%)较A组(1.11%)降低(P<0.05),脑缺血区CD34+细胞B组也少于A组。结论:PAI-1、u-PA及VEGF高表达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加重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D34+低表达及EPC减少使血管再生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单倍体相合外周血移植小鼠模型,探讨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方法经大剂量全身照射预处理BDF1小鼠后,经尾静脉输注新生第一天DBA/2小鼠的外周全血,移植后动态观察受体鼠的造血重建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并用流式双染色法进一步检测粒系、淋巴系造血细胞的长期植入水平。结果移植后小鼠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分别在第18、21、18天明显回升,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于第29天和36天恢复正常,而血红蛋白至第50天仍为部分恢复。受体鼠90%长期存活,且不发生明显的GVHD。移植后第50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供鼠来源的造血细胞占总有核细胞的88.81%,其中含供者来源的粒细胞33.92%,T细胞16.83%。结论单份新生小鼠外周血含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能重建单倍体相合小鼠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而不引起明显的GVHD,并可形成稳定的以供者细胞为主的嵌合体,其中粒细胞为完全嵌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NOD/SCID小鼠模型体内体液免疫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筛选CD34+造血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移植后4、6、8、10周分批处死存活的小鼠,取其脾脏和外周血,分别进行细胞表型分析、体液免疫分析,监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重建情况。结果照射2周后,阴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6周后移植组小鼠存活率为37.5%,空白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100%。移植4、6、8、10周移植组外周血人CD45+细胞表达(%)分别为4.87±1.23、9.22±2.07、12.34±2.38、8.14±2.36,CD19+B淋巴细胞表达(%)分别为1.07±0.50、2.17±0.95、3.34±0.90、1.67±0.90。移植后10周,在移植组小鼠脾脏可见CD19+B淋巴细胞分布。结论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通过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可建立起人鼠嵌合免疫模型。缺少相应细胞因子刺激,CD34+细胞分化能力随时间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 (bone marrowstem cell, BMSC) 对放疗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修复作用, 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雌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小鼠经照射剂量为8 Gy的6 MV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 随后实验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小鼠骨髓干细胞1×107个, 0.2 m L, 对照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入0.2 m L生理盐水, 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于移植后第15、25、35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常规, 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变化情况, 并观察生存状态和存活率.结果经放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35 d存活率为80%, 未经输注的小鼠35 d存活率为10%;放疗后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及CD3+T细胞亚群较未经输注干细胞的小鼠高 (P<0.05) ;在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 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 M最低, 随后逐渐升高 (P<0.05)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能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 (P<0.05) .结论 骨髓干细胞的输注能够修复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这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