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市交通警察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某市交通警察接触交通废气时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现场监测交通道口空气污染状况,并以某市281名男性内、外勤交通警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的浓度。结果 外勤组交通警察血糖为(5. 43±1. 35) mmol/L和胆固醇(5. 43±1 .47) mmol/L,高于内勤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经分层分析,在高年龄组(≥45岁)和高工龄组(≥20年)中内外勤组间血糖、血脂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职业接触交通废气的交通警察血糖和血脂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城市交通废气污染对交通警察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交通警察中169名外勤交警为暴露组,112名内勤交警为对照组。应用化学法测定血脂;用一氧化碳微型检测仪测定调查对象呼出气中一氧化碳(CO)浓度及血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结果内、外勤交警血胆固醇均值分别为4.90mmol/L和5.43mmol/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勤交警血甘油三酯(2.57mmol/L)高于内勤交警(2.42m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血HbCO%高的人群,其血脂均高于HbCO%低的人群。在HbCO%〉1%的交背中,外勤交警的血胆固醇(5.48mmol/L)明显高于内勤交警(4.96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交通废气污染能引起外勤交通警察的血脂水平增高;交通环境中的CO是影响外勤交通警察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吸烟和交通废气污染联合作用对交通警察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唐山市交通废气污染现状,探讨吸烟和交通废气污染联合作用对交通警察的健康影响。方法 选择三个有代表性路口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可吸入性颗粒物(IP)、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总烃(CmHn)和铅尘(Pb)浓度。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以唐山市196名男性外勤交通警察(外勤警)和148名男性内勤交通警察(内勤警)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各种症状的体检,并测定了血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肺最大呼气流速(PEF),抽样测定部分调查对象血铅含量。结果各监测点的CO、NOx的浓度明显超标,Pb尘差异无显著性。外勤警的各种症状出现率、HbCO%显著高于内勤警,PET低于内勤警,血Pb差异无显著性。按是否吸烟分层后,内、外勤警中吸烟者的各症状出现率、HbCO%均高于不吸烟者,PET低于不吸烟者;吸烟内勤警的神经衰弱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率、血铅甚至高于不吸烟的外勤警。结论交通废气污染是引起外勤警症状出现率升高、HbCO%升高、PET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可使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率、血铅增高更明显。吸烟和交通废气污染联合作用加重了对吸烟外勤警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4.
汽车废气污染对交警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汽车废气污染对交通警察碳氧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唐山市交通警察支队所属市区169名外勤警和112名内勤警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 ,以一氧化碳微型监测仪监测调查对象的呼出气中一氧化碳水平及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结果外勤警的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2.30 %±1.49 % )较内勤警 (1.71 %±0.99 % )明显增高 (P<0.001) ,不同年龄段的外勤警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均高于内勤警 ,两组间的工龄>5年的交警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差异有显著性。外勤警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比例 (78.90 % )明显高于内勤警 (58.93 % ) ,P<0.01。结论汽车废气是使外勤警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增高的主要因素 ,已对交通警察产生一定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市交通警察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交通警察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调查某市在职交通警察的健康状况,分析交通警察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某市在职交通警察共4486人,严格外勤交通警察1604人,占35.76%,平均参加外勤工作(12.0±7.9)年,平均每天站立时间(7.0±1.7)h.外勤交通警察鼻咽炎、骨关节病、光敏性皮炎、中暑和冻疮、噪声聋的发病高于内勤交通警察,外勤工作20~25年的交通警察眼病高发,每天站立时间>4 h的交通警察下肢静脉曲张高发.外勤交通警察中8种疾病发病时平均外勤工作时间为7~8年.结论 该市外勤交通警察工作压力较大,汽车尾气污染以及高温、严寒、强光照射等理化因素导致外勤交通警察8种疾病高发,外勤工作7~8年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6.
以某清淤处148名挖泥船作业工人为观察组 ,以某企业行政、后勤人员98名为对照组。采用现场环境噪声测试和职业性健康体检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观察组血压异常改变(该调查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 ,下文均称血压异常改变)占46.6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9 % ,二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且血压异常改变率与接触噪声强度及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1=0.968 ,r2=0.986)。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1.49 % ,高于对照组的6.12 %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接噪工龄<10年与≥10年工龄段之间 ,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单项心电图异常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P>0.05)。噪声暴露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血压可作为噪声作业工人长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工作环境危害对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的影响,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交通警察212名进行调查,统计呼吸系统不适症状,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FVC曲线中段1/2平均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212名交警中,外勤交警158名(外勤组)和内勤交警54名(内勤组)。外勤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内勤组(P<0.05),以咽喉不适、咳嗽、咳痰、鼻干燥症状最为多见。外勤组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测评量表(CATSHA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内勤组。FVC、FEV1.0、FEF25~75、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内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勤组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1.8%,高于内勤组的11.1%(P<0.05),通气障碍类型以限制型和阻塞型居多。结论工作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交警的呼吸系统健康,加强健康指导及防护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杓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各期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和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沈阳市空气污染暴露对交通警察呼吸系统影响, 为职业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132名男性交通警察(外勤组79名, 内勤组53名)基本情况、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相关指标, 比较2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结果外勤组咳嗽、咳痰、气短、连续打喷嚏、鼻干燥、咽喉不适等呼吸系统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4.56%、50.63%、35.44%、25.32%、48.10%和69.62%, 均高于内勤组的22.64%、28.30%、16.98%、9.43%、26.42%和32.08%(P<0.05);外勤组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呼气峰值流速(PEF)及实测值/预计值分别为(82.27±14.57)%、(84.63±15.97)%、(88.70±11.34)%、(72.62±21.20)%, 均低于内勤组的(94.25±12.28)%、(93.51±14.25)%、(96.64±12.33)%、(82.94±20.61)%(P<0.05);外勤组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9%和7.55%, 明显高于内勤组的15.19%和20.25%(P<0.05)。结论空气污染暴露严重危害交通警察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孝感市交通警察的健康状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2年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体检的交通警察的体检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181名体检者中,检出1种或1种以上疾病的162例,占89.50%,鼻咽炎排在检出疾病种类的第1位(检出率为49.72%),其他主要检出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脂肪肝(43.09%)、高血压(40.88%)、高血脂(34.25%)、支气管炎(17.13%)、听力损伤(14.36%)、心电图异常(12.71%)、高血糖(9.39%)。外勤组交通警察各种疾病检出率为96.5%(146/152),内勤组交通警察检出率为55.2%(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的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支气管炎、心电图异常、高血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工龄组的鼻咽炎、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支气管炎、听力损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龄越长,检出率越高。结论交通警察鼻咽炎、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检出率较高,需采取交通环境治理、改善劳动条件、改变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综合性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常州市交通警察神经行为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州市交通污染对交通警察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对96名交通警察及73名对照作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交警组的紧张、忧郁、愤怒和疲惫项的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有力项的情感得分以及平均反应时、提转捷度的习惯用手、数字跨度、数字译码等项目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交警的神经行为功能已发生改变,为保证其身心健康,必须采取有效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重大交通事故变化趋势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车辆、道路、人口、交通管理对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变化趋势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1993~1997年间上海市9个区的人口、道路、车辆、交通管理措施方面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包括交通流量(X1)、车行道宽度(X3)、交通警务(X4),回归方程为:^Y=23.922 5 0.007 1X1-0.088 4X3-0.112 0X4,决定系数为0.745 1。其中交通流量与交通事故发生呈正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635 8,车行道宽度、交通警务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成负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710 9-、0.249 7。经共线性诊断和残差分析,证明进入模型的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相关性,且模型的残差亦呈正态性分布。结论人口增加、车辆增多带来交通流量的增加,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但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拓宽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加强交通管理,也会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2年全国交通事故中的道路交通条件和伤亡人员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伤亡的构成及交通条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方法:以国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02年资料为依据,结合其它来源资料,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行人(步行)和乘客(乘车)是交通事故的弱者,最容易受到伤害,骑摩托车和自行车危险性也较大.在无控制状态下发生事故较多,占36.61%.白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占69.98%;发生在平直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占89.11%;晴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占70.56%.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对道路进行治理,加强道路建设,严格执法,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方法 分析中国1951~2001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讨论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趋势、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道路交通伤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中国在1951~2001年的51年中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尤为明显。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比1951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死亡率攀升至8.51/10万人口,比1990年翻了一番。在过去的10年中,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占据前五位,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综合事故率显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西部诸省区是道路交通碰撞最严重的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造成的死伤以男性青壮年为最多,65岁以上的伤亡者有逐年上升趋势。道路质量、机动化程度、交通运输量等交通环境,以及驾驶员或路人的过失等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立法与执法,提高城乡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部分人群交通伤害意识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不同人群交通安全的知、信、行,为开展交通伤害干预、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3年12月至2 0 0 4年1月在广州市随机选取小学生家长、清洁公司的外省籍工人、违章非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人群访谈,并进行违章行人的现场拍摄,对访谈资料和拍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交通安全教育严重不足,对交通伤害认识不够,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大部分人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小学生家长普遍认为交通管理混乱、道路的交通标志不完善、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学生没有系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等,而为学生的交通安全担忧;工人认为走在路上感到不安全,抽查交通标志的辨认正确率为4 5 % ;违章非机动车驾驶员知道自己的违章行为,但对其持无所谓态度;不少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们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行人违章行为主要有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和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翻越马路中心护栏、马路上嬉戏、家长接学生放学占道一半。结论 广州市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不良交通行为非常严重,必须加大力度开展宣传教育,使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防范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气象因素对健康和伤害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恶劣天气事件被认为可能是导致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 高温、降雨、降雪以及风速和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与交通事故伤害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各种气象因素与交通事故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 归纳气象因素对交通事故伤害的影响, 系统评价气象因素与交通事故伤害之间的关联, 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伤害是指车辆在公用道路行驶的过程中,因违章行为或过失而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变故与灾祸[1].据WHO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预计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伤害的致死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至2020年,车祸导致的伤害和死亡数字将上升65%,并且在全球疾病负担中的位次将上升到第3位[2].因此,分析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改善交通环境,保障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Zusammenfassung Fragestellung: Die Validität von Fragebogenangaben zur Verkehrsbelastung am Wohnort ist bislang nur wenig untersucht worden.Methoden: In dieser Arbeit werden subjektive Einschätzungen aus Fragebögen mit komplexeren Expositionsmodellen, die auf Verkehrszählungen und Immissionsmessungen beruhen, anhand derselben Population verglichen.Ergebnisse: Die Ergebnisse zeigen eine gute Übereinstimmung der subjektiven Angaben mit den auf Verkehrszählungen und Ausbreitungsmodellierung basierenden Expositionsdaten, aber eine weniger gute Übereinstimmung mit Modellen, die auf Messungen der Hintergrundimmission beruhen.Schlussfolgerungen: Fragebogenangaben zur Verkehrsexposition sind somit stärker mit der Höhe der unmittelbaren Spitzenbelastung an der Wohnadresse assoziiert als mit der Hintergrundbelastung durch diffuse innerstädtische Ausbreitung von verkehrsbedingten Schadstoffen.
Summary Objectives: The validity of self-reports of traffic density on street of residence in citie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extensively yet.Methods: This study compared traffic self-reports with exposure estimates based on traffic counts and immission measurements.Results: Self-reports correlated well with traffic count data but less well with data from measurements of background immission.Conclusions: As traffic counts primarily represent direct exposure to road traffic and immission concentrations primarily represent city background exposure to traffic-related pollutants, self-reports reflect direct traffic exposure more strongly than background exposure.

Résumé Objectifs: La validité de questionnaires auto-administrés sur l'exposition à la densité du trafic dans les rues de résidences urbaines n'a pas encore été complètement évaluée.Méthodes: Comparaison de l'auto-évaluation de l'exposition au trafic avec des mesures basées sur le comptage du trafic et des mesure d'émissions du NO2.Résultats: Bonne corrélation entre l'auto-évaluation et le contage du trafic, mais moins bonne avec les données d'émission de NO2.Conclusions: L'auto-évaluation à l'exposition au trafic reflète mieux l'exposition directe que l'exposition de fonds, étant donné que le comptage du trafic représente avant tout l'exposition au trafic routier, alors que les émissions de NO2 traduisent l'exposition de fonds aux polluants associés au tra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